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考点18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8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艺术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或表达技巧,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表达效果,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情达意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技巧。四者间尤其是前三者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从近几年高考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来看,高考对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艺术技巧类别、分析艺术技巧具体用法和评价艺术技巧效果等,近几年也侧重和其它考点综合考查。复习时不但需要构建艺术技巧的知识体系,在训练中针对判断、分析两大环节用力,还要注意构建诗歌考点的知识网络,理解各个考点之间融会贯通的关系。二、知识储备修辞手法修辞手法鉴赏分为判断修辞手法和分析其表达效果两个方面。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排比、排比、双关、顶真等。高考考查修辞手法,一般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具体分析。下面讲解几种主要的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突出事物特征,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加生动鲜明。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把“愁”比喻为春天江水,写出了愁像春天江水那样滚滚东去、不可遏止。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如林逋《山园小梅》的“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断魂。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鹤、蝶对梅的喜爱之情。3.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开头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贺铸《青玉案》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结尾设问,化虚为实,一问一答,将无形的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4.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如苏轼《定风波》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使用反问句式,激发读者思考,同时强烈地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昭君客死异乡,葬身青冢,这两句对仗工整,写出了王昭君不幸的一生。6.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和“红”分别代“叶”与“花”,“绿肥”与“红瘦”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出作者的感伤情怀。7.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如岳飞《满江红》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愤恨,对敌人的痛恨。8.双关: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如刘禹锡《竹枝词》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以晴天、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描写、抒情、议论、记叙,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一)描写手法★描写手法——正面描写1.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手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虚线勾勒人物形象的画法。文学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不事雕饰,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的手法。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不事雕琢,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全词不见一个哀字,但是浓浓的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2.细节描写。是对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环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可以是一个动作、一种情景、一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通过特写镜头把事物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如赵师秀《约客》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既写出了诗人雨夜独自候客的情景,又揭示了诗人因客不来,夜已过半的惆怅、烦闷心情。3.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做动态、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本是无声的静寂,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一两声“蝉噪”“鸟鸣”,显得山林愈发幽寂了。作者以动写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4.虚实结合。把抽象的情感或议论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回忆、想象与眼前现实的描写结合起来。诗歌中凡是写想象之境、回忆之境、神鬼之境、梦境以及设想之境均为虚写。实与虚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抽象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当前为实,过去与未来为虚;物质为实,想象为虚。如李煜《忆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还似……正春风”三句,虚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眼前现实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梦中虚写的繁盛景象反衬实写现实的凄凉无奈。5.视角变化。观察者所处的位置不同,视角不同,或是近与远、或是上与下,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百态千姿,变化万千。如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的:“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由近及远,由水到山,由地到天,由静到动,由昼到夜,高低远近天上地下,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幅秋景图。6.感官角度。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通过色彩、声音去描写景物。诗词中出现了颜色词,即应考虑视觉(或绘色);出现了表声音的词,即应考虑听觉(或绘声)或动静结合;如有冷暖,须考虑触觉;如有花香之类,须考虑嗅觉。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山、花、鸟四景,分别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令人赏心悦目。白居易《夜雪》的“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衾枕冷”是触觉,“窗户明”是视觉,“折竹声”是听觉,多角度烘托了夜雪之大。★描写手法——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亦称“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事物或环境描写对主要对象加以渲染烘托,使之突出、鲜明。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二、三两句写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使空山旷野上的浮云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江娥素女,也被乐声触动愁怀,潸然泪下,通过音乐的影响极力烘托了箜篌声音神奇美妙,具有惊天云、泣神女的魅力。(二)抒情手法★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接表达诗人的爱憎、喜怒、哀乐、赞美批判等主观思想感情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悲凉慷慨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抒情手法——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作者把自身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个人思想感情。古诗词中,兰、竹、松、菊、柳等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或直接以景物描写代替情感抒发,或先写景后抒情。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诗人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的宜人之景,但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是“鸟空啼”,一个“空”字,以乐景写哀情,抒发安史之乱后山河破碎、花落鸟啼无人赏的愁绪。2.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的某种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往往具有人格化的色彩。“咏物诗”中的物象一般只有一个,所托之物一般既是作者的节操、志趣、理想的化身,也是作品主旨的载体。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3.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讽喻当朝。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曾经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4.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化用刘裕北伐的典故,作者写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借此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概念又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联想、想象、抑扬、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而广义的表现手法还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虚实、点面等。高考题干中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指广义的表现手法。下面列举的是狭义的表现手法,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外的常用的诗歌艺术技巧。1.对比: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昔盛今衰,对比强烈,使读者感受深切。2.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以关雎鸟鸣叫求偶来比喻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追求,又能自然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衬托: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江”“白鸟”“青山”“艳花”等词写的是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的却是“何日是归年”的思乡之情,以乐景衬哀情。4.渲染烘托: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渲染和烘托都是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通过风、天、猿、渚、沙、鸟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凄清肃杀的特点。如《陌上桑》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动作、神态来烘托罗敷的美。5.点染手法:作为绘画术语的点染,一种说法是先提点勾画,再用墨染色,另一种说法是一笔沾浓淡墨,时而点画,时而染墨。当它移植进诗歌中,用于抒情写景时,点就是指直接表明情感或情绪,染就是上面所说的渲染,渲染与情绪相应的气氛。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先点别情,再两次渲染,先退一步讲仲秋时节的离别愁情更堪,再想象离别后之景,渲染凄清悲凉的气氛。6.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想过程。创造意
本文标题:考点18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3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