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考点11+文言文断句(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文言文阅读考点十一文言文断句一、考点解读文言文断句题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也成为判断文言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和理解,同时要熟悉断句的方法,培养语感,掌握答题步骤及技巧。二、知识储备——(一)断名词和代词名词、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吾、予、尔、若、汝、公、卿、彼、此、之、其”等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4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余、予、愚、仆、臣、孤、朕、某第二人称尔、汝、女、乃、若、子、君、卿、公、足下第三人称其、之、伊、渠指示代词此、是、斯、之、其、彼、焉文言断句方法据语法断句二、知识储备——(二)断动词和形容词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是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二、知识储备——(三)断对话词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以明辨句读。不过,也有例外。“曰”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叫作”的意思,例如明代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作助词,无实义,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云”有两种情况,一是表“有”的意思,例如《荀子·法行》:“其云益乎?”二是表“为、是”的意思,例如《后汉书》:“虽云匹夫,霸王可也。”“言”有七种情况,或表七种意思时,后面不可断开:①谈论;②记载;③告诉;④问;⑤陈述;⑥说明;⑦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者“意思是”。二、知识储备——(四)断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虚词可以使前后关系变得一目了然。初通文意、化整为零的过程,就是借助虚词初次判断的过程。尤其是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以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运用虚词就可以使断句变得容易。常见的情况有:二、知识储备——(四)断虚词类别常见例词断句技巧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唯、斯、今、凡、且、窃、请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句末语气词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其后一般断开二、知识储备——(四)断虚词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复句关联词语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其前一般断开复音虚词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10二、知识储备——(五)断特殊句式、固定结构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也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因此,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如判断句的“……者,……也”,被动句的“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结构“奈……何,如……何,无乃……乎,不亦……乎,何……之有,何以……为,唯……为……,孰与……乎”等。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的省略阻碍正确断句,因此,判断时也要根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再做判断。二、知识储备——(六)断常用修辞文言文中经常运用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表现在语句运用上,具有前后相连、句式整齐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二、知识储备——(七)联系语境,疏通文意文言文断句最主要的依据依然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提供语境的文言断句客观题中,需要断句的语段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断句前可翻译上下文,再据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是记叙型的,应首先弄清讲了什么人、什么事、过程如何、结果如何;如是议论型的,则应弄清观点是什么、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在实际断句中,不少考生弄不清断句部分的大意是什么,把其中的人名等专有名词生生断开,这都是未联系语境的缘故。凭借上下文,起码要标清其中的人名、陈述对象是谁,涉及哪几个人物等。14第一步一个句子至少有一个谓语,准确找到谓语,是判定完整句子的第一步。注意:谓语一般是动词或者形容词充当。找谓语“一词一句”断句法第二步找到谓语对应的主语或宾语,分析并断句。注意:文言文中,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的句子居多,主语、宾语常省略。找其他句子成分15“一词一句”断句法岁壬辰/述始北归/刻意问学/邃理性之说/好长啸/年四十未有子述述述述邃北学理性之说长啸三、解题要领判断文言文断句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阅读文本,对需要断句的句子进行初步判断,初步判断的依据就是对文意的理解和知识储备中的具体标志,然后再对四个选项进行比对排除。第二步:将排除后剩下的选项再进一步地比对分析,注意具体解读文意,找出主语、谓语、宾语。再根据虚词、修辞、特殊句式等准确地选择出正确的选项。注意:高考文言文断句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懂文本的能力。题型为“3错1对”型选择题。一般在语意和句法结构上设错,主要类型有:①混淆句子成分,混淆上句的宾语和下句的主语;②误解词语意思;③误拆连动成分;④错拆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⑤忽略倒装句。17北海若曰/井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秋水(节选)“曰”是对话标志词,其后要断开。“……者,……也”是判断句,所以“者”“也”后均断开。18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可以于夏虫语冰者”。介词结构后置的被动句,正常语序为“于时笃”。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可以于曲士语道者”。(或据句式断句)(据标志词断句)“乃”,连词,表承接,前面可断开。介词结构后置的被动句,正常语序为“于教束”。(据句式或修辞断句)(据句式或修辞断句)19(选自《庄子》)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据语法断句)“知”是谓语,“尔”是宾语,“丑”是补语,其后需断开。同前,此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将可与尔语大理矣”。(据标志词断句)“矣”是句末虚词,其后断开。20断句分析据修辞断句文言断句方法16一张图学透P17621文言文中的修辞断句排比反复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顶真对偶文言断句方法据修辞断句16一张图学透P176四、无标志断句法——善抓谓语,借助语境(一)抓谓语中心词没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应如何进行断句,有没有捷径可走、规律可循?其实仔细分析,还是会发现一些规律的。请看下面的断句例子: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通过研究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但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句子的谓语中心词还要全面考虑,要善于识别兼语句、连动句等特殊谓语句,这样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了。(二)借助语境目前高考采用的题型均是有语境的断句。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传记,应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论;议论文则应明晰中心、论据、方法及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的前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只有把握了语境,才能正确断句。三、客观断句题解题“2步骤”文言文断句的客观题考查形式,在高考断句题中属于相对容易的一种题型。该类试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一般设置7处以上的停顿,难度不大。25文言断句口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小题。九月戊寅,以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右丞宋玄爽为长史,右台中丞崔献为司马,左台中丞吉顼为监军使。时太子不行,命仁杰知元师事,太后亲送之。癸未,突厥默啜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自五回道去,所过杀掠,不可胜纪。沙吒忠义等但引兵蹑之,不敢逼。狄仁杰将兵一万追之,无所及。默啜还漠北,拥兵四十万,据地万里,西北诸夷皆附之,甚有轻中国之心。五、随堂演练(一)冬季十月癸卯,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时河北人为突厥所驱逼者,虏退惧诛,往往亡匿。仁杰上疏,以为:“朝廷议者皆罪契丹、突厥所胁从之人,言其迹虽不同,心则无别。诚以山东近缘军机调发伤重,家道悉破,或至逃亡。重以官典侵渔,因事而起,枷杖之下,痛切肌肤。事迫情危,不循礼义,愁苦之地,不乐其生,有利则归,且图赊死,此乃君子之愧辱,小人之常行也。又诸城入伪,或待天兵,将士求功,皆云攻得,臣忧滥赏,亦恐非事。以经与贼同,是为恶地,至有污辱妻子,劫掠货财,兵士信知不仁,簪笏未能以免,乃是贼平之后,为恶更深。且贼务招携,秋毫不犯,今之归五、随堂演练(一)正,即是平人,翻被破伤,岂不悲痛!夫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令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潜窜山泽赦之则出,不赦则狂,山东群盗,缘兹聚结。臣以边尘暂起,不足为忧,中土不安,此为大事。罪之则众情恐惧,想之则反侧自安。伏愿曲赦河北诸州,一无所问。”制从之。仁杰于是抚慰百姓,得突厥所驱掠者悉递还本贯,散粮运以服贫乏,修邮驿以济旋师。恐诸将及使者安求供顿,乃自食疏粝,禁其下无得侵扰百姓,犯者必斩。河北遂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突厥叛唐》)【注】默啜(?~716年):本姓阿史那氏,名环,东突厥可汗。沙吒忠义,唐朝将领。制:帝王的诏令。五、随堂演练(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今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潜窜山泽/B.夫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今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潜窜山泽/C.夫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皑有常性/今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潜窜山泽D.夫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今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潜窜山泽/五、随堂演练(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夫”在句首作发语词,“人犹水也”为判断句式,其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露宿草行”中,“露”“草”名词作状语,意思是“睡在露天的地方,走在野草中”,语意完整且与“在家”相对,故其前后均应断开,排除D项。此画线句子的意思是“人就如同水一样,堵塞它就会成为泉,疏导它就会成为河流,或通或塞都随意而流,哪里有固定的形态!现在身担罪名的人们,一定不在家中,而露宿在野外,涉足在荒野,潜藏奔逃在湖山之间,”五、随堂演练(一)五、随堂演练(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第2小题。曹文诏,大同人。勇毅有智略。从军辽左,历事熊廷弼、孙承宗。崇祯二年冬,从袁崇焕入卫京师。五月,帝遣中官孙茂霖为文诏内中军。贼犯沁水,文诏大败之,擒其魁大虎,又败之辽城毛岭山西。贼既屡败,乃避文诏锋,多流入河北。帝乃命文诏移师往讨。而贼已败邓玘兵于林县,文诏率五营军夜袭破之。文诏在洪洞时,与里居御史刘令誉忤。及是,令誉按河南,而四川石硅土官马凤仪军败没于侯家庄,赖文诏驰退贼。甫解甲,与令誉,语复相失。五、随堂演练(二)文诏拂衣起面叱之令誉怒遂以凤仪之败为文诏罪部议文诏怙胜而骄乃调之大同。会贼高加计已歼,而凤阳告陷,遂整兵南,以八年三月会总督洪承畴于信阳。承畴大喜,即令击贼随州,文诏追斩贼三百八十有奇。已而闯王、八大王诸贼犯凤翔,文诏自汉中驰赴。贼尽向静宁、泰安、清水、秦州间,众且二十万。承畴以文诏所部合张全昌、张外嘉军止六千
本文标题:考点11+文言文断句(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4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