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点23语言运用之考情分析和题型演练1、基础性和综合性紧密结合。2、生活化和实用化紧密结合。即把题目设计成具体的生活情境,比如天气预报中的温馨的提示语,人们几乎天天接触。3、人文性和时代性紧密结合。人文表现在以人为本关注生活,时代性表现在时代的源头话水,进入命题人的视野,内容与时俱进。4、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紧密结合。可操作性指的是题目有示例可以参照,开放性指的是不拘一格,答案灵活、丰富。语言运用的发展趋势•[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①____________。•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②____________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一、真题引领•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③____________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①不解之缘②秘而不宣③在所难免•[能力指向]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指向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运用书面语言,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达。•[命题解读]•文段主要介绍科学家栾恩杰在国防和航天事业方面做出的贡献,赞扬他不惧失败的探索精神,属于学科认知情境。第①处,情境信息是“科学家栾恩杰……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结合后文栾恩杰参与导弹研制的内容可知,第一段是说栾恩杰改学自动控制后与国防和航天事业产生联系,此处应填一个表示“联系紧密”的成语,可联想到“联系、缘分”等词,再根据前文“有了”可知,所填成语作“有”的宾语,故应填一个名词性质的成语。可填“不解之缘”。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第②处,情境信息是“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结合“秘密武器”可知,此处的成语应强调该项目的隐秘性,再结合“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可知,所填成语应表达该项目公开信息较少的意思。可填“秘而不宣”。秘而不宣:守住秘密,不肯宣布。•第③处,情境信息是“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栾恩杰……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由“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可知,此处应是说失败很常见,不能避免。可填“在所难免”。在所难免:指由于某种情况而难以避免。•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案]•①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②第一步在陆上发射台发射,•③第二步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④第三步进行潜艇发射。•[能力指向]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具体为长句变短句。能力指向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力求使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简明通顺,语篇连贯。•[命题解读]•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研制规划的阐释。根据语境,先找出长句的主干成分。主干句为“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依据主干句的思路,添加合适的代词、关联词等对其进行梳理和重新组合。“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体现了一定的先后顺序,可以将其拆分为三个短句,并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进行连接,使前后句衔接流畅,逻辑关系更加合理,据此组织答案即可。•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案]•①设问:先用“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了出来。•[能力指向]•本题考查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具体为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指向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整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情感,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美。•[命题解读]•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失败严重后果的阐述,题干要求对其使用的设问和排比的修辞进行效果分析。•根据语境,先推敲画横线句子的结构与意义。画横线的句子有两个部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是提问;“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是回答,是对严重后果的阐释。再结合设问和排比的相关知识,可知句子整体上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为设问;回答部分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句式整齐,为排比。最后分析句中设问和排比在文本表意与语言表达上的作用,即“设问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排比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了出来”。将以上要点分条列出,便可得出答案。•1.选材特点•“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实践·语境中的多向考查”选用文段为单一文本,篇幅较短,字数约400字,涉及说明类、记叙类、议论类等文段。•2.设题特点•“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实践·语境中的多向考查”,其考查具有综合性。最近几年的全国新高考卷所命制的考题,因其文本选用的具体情况,题型组合多样,具体到单个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类别:二、考情解析•(1)词语辨析与正确选用。•词语辨析与正确选用题,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2022年新高考卷则出现了以主观题形式呈现的考题。具体分为四种题型:•一是选词填空,将四对词语按照“四选一”的形式组合,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横线上全都恰当的一项,如“考题三”的第18题;•二是正误辨析,要求对文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进行正误辨别,选出使用不恰当的一项,如2020年新高考Ⅱ卷(海南)第18题;•三是成语填空,要求考生根据文段内容和具体语境,在指定的位置填写恰当的成语,如“考题一”的第18题;•四是辨析词语意义和用法,要求考生选择与文中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如“考题二”的第21题。•(2)句子连贯。•句子连贯题,在新高考卷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语句复位,即将文段中的某些语句抽出,另设几组与之形式或内容相近的语句作为选项,要求考生从中选出原本被抽出的语句,如“考题四”的第21题;•二是因境补文,即按照题干要求,根据文段内容和具体语境,在指定的位置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如“考题二”的第22题和“考题四”的第22题。•(3)标点辨析。•标点辨析题,在新高考卷中,一般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即确定一种标点符号,提供四个选项,要求选择与文中某处这种标点符号作用相同的一项,如“考题五”的第18题。•(4)病句辨析与修改。•病句修改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在文段中标注出病句,要求考生在修改的选项中做出选择,如“考题三”第19题;•二是单个病句修改,即直接在文段中标注出病句,要求考生自主对病句做出修改,如2021年八省高考模拟演练第20题;•三是多处句子修改,即要求考生从文段中找出几个有语病的句子,再一一加以修改,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山东)第21题。此外,有些地方卷(浙江卷)还沿用2017年以前全国卷的辨析病句客观题的形式。•(5)句子改换与表达效果。•对所给文段中画线句子的改换与表达效果的分析,一般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句子改换即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文中的某个语句改换为其他句式,如“考题一”的第19题。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点出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要求对其进行效果分析,如“考题一”的第20题、“考题五”的第19题;•二是在文段中某个画线句的基础上,另给一个语义相同的改句,要求分析原文比改句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如“考题五”的第20题。•3.素养指向•“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实践·语境中的多向考查”通过对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将全面发展的目标融入自然,育人导向明显;能力指向对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检验。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提升思维品质。体现课程标准“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1.在全部的语文活动中,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解读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3.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规律。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4.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5.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课程标准]2023四省适应性联考——主观题导向(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早在殷商时期就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石。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中国印”会徽曾让汉字大放异彩,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也因汉字“冬”“飞”而锦上添花。“冬梦”和“飞跃”两幅会徽,内容均包含奥运标志、运动员和比赛场景、城市,年份,层次清晰,寓意深远。会徽的上半部分用刚劲曲折的线条勾画出了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下半部分相对柔美圆润,既有赛场、跳台、滑道的轮廓,又似重峦叠嶂、绵延起伏。在绚烂的“冬”“飞”与抽象的奥运标识、残奥标识的映衬下,使得黑色的“BEIJING2022”印鉴如同“一锤定音”,显示了中国对世界的坚定承诺。18.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会徽的上半部分用刚劲曲折的线条勾画出了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18.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审题]本题考查考生对长短句式的掌握情况及改写能力。备考知识:长句变短句技巧——句子语法结构1.提炼主干,明确句意:主语十谓语十宾语2.层层剥笋,理清结构[形式1](定语①②③…)主语十谓语十宾语[形式2]主语十(状语①②③…)谓语十宾语[形式3]主语十谓语十(定语①②③…)宾语3.先定主句,后改修饰语,在修饰语里找动词、形容词,初步形成答案第一步:确定主干句“主语+谓语+宾语”第二步:修饰语变为独立的句子,少量增删,初步形成答案4.对初步形成的答案,理顺内部逻辑顺序(时间、因果),正式确定答案:多层定语、状语的排列是有一定顺序的。会徽的上半部分用刚劲曲折的线条勾画出了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官方标答:会徽的上半部分勾画出了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1分)。线条刚劲曲折(1分)。运动员向前滑行(1分)。运动员冲向胜利(1分)。评分细则:写成两个短句,给1分;写成三个短句,给2分;写成四个及以上的,给3分;表达流畅,给1分。在绚烂的“冬”“飞”与抽象的奥运标识、残奥标识的映衬下,使得
本文标题:考点23++语言运用之考情分析和题型演练(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4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