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用计算器计算(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用计算器计算(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用计算器计算(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用计算器计算【第一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习的数学的兴趣,感受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与工作中的价值。教学重点: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教学难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准备:每人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了解学生的探究昨天老师布置让大家回去探究计算器的奥秘,谁愿意来交流?比如当连续输入多个算式后,可以按“上”、“下”键进行检查……二、学习两步计算用计算器计算:1、出示例题:40000-165×182这道题先算什么?等于多少?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指出:一般的计算器都要按照运算顺序,先输入先算的,这样的计算比较麻烦。我们现在统一使用的这个计算器可以直接按照算式输入,计算器能读懂。学生直接输入,再计算。2、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438×15-1274(70310-69615)÷139注意后面一题带()的,也可直接输入。三、完成想想做做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2940÷28+76350000-126×3425120÷(449-289)438×15+326193+287×156945×(2233÷29)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输入的算式比较长,会不能全部显示。解决方法:可以不去管它,如果要全部显示,可以按向右的箭头全部算完之后,可以让学生用一开始交流的方法进行检查。2、学校篮球队12名队员分成两队进行比赛,两队队员身高情况如下(单位:厘米)一队:162、154、140、149、156、139参考资料,少熬夜!二队:136、157、151、158、150、160(1)分别求出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问:怎么求平均身高?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问:平均身高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里?检查一下,对吗?注意用计算器计算的时候,要么直接输入(),要么要算出和之后再输入除法。(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估计学生有的问题:(1)两队平均身高相差多少?指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只要口算。(2)两队一共的身高是多少?指出:这个问题有意义吗?可举例说明(3)两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问:怎么算这个问题?可能有的2个回答:算出12个人的身高和,再除以12;(150+152)÷2指出:前面的这种方法可行,算一算。后面这种方法只有当两队人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3、你还记得“142857”这个有趣的数吗?算一算:142857×1+857142=142857×4+428571=142857×2+714285=142857×5+285714=142857×3+571428=142857×6+142857=算完之后,问: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指出:这是为什么呢?以后我们会学习到的。4、每20平方米的树林每年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80克。某城镇中心造了一条3280平方米的林带,一年可吸收有害气体多少克?读题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列式,并分别说说每一步算式的含义。用计算器算出该算式的得数。5、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用计算器计算【第二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参考资料,少熬夜!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教学例4(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4)尝试计算。(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2、完成“试一试”(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完成“练一练”(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完成练习九第6题(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参考资料,少熬夜!(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3、练习九第8题(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4、练习九第9题(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五、课堂作业练习九第7题。用计算器计算【第三篇】教学内容:教材p53页例4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6~9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参考资料,少熬夜!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一张发票。知道这是什么吗?老师想检验一下应该收的总钱数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可是这上面的项目太多,算起来很麻烦,可是使用什么工具呢?2、在计算的项目很多,或者计算的数比较大时,可以使用计算器帮助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1、认识计算器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2、用计算器计算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它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3、教学例4(1)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2)在计算器上输入,你知道应该怎样按键呢?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当输入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时,只要先按。,在按小数部分的数字就可以了。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小数部分末尾的0可以不按。(3)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核对结果。(4)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4、完成“试一试”题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呢?怎样列式?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试着求出结果。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试试看。互相说说检验的方法。5、巩固练习参考资料,少熬夜!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1)“练一练”的第1题。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什么规律?(从左到右依次按键就可以)(2)第2题。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6、练习九第6题。列出算式,再用计算器计算。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列式,用计算器算一算。7、练习九第8题。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2、出示练习九第9题。自主探索:+=++=+++=完成后说说有什么发现?在利用规律填写最后一题的得数。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五、布置作业。练习九的第7题。用计算器计算【第四篇】课题(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参考资料,少熬夜!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计算器一个,作业纸一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教后感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三、展示成功四、全课总结四、布置作业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大润发吧?那里每天都有许多的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却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你知道营业员为什么会算得这么快吗?(让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出示课题)1、认识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计算器呢?(让学生自由说)你对计算器
本文标题:用计算器计算(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7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