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最新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最新5篇】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请跟随三一刀客分享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最新5篇】”,如果您正在寻求解决方案请不妨参考以下内容!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民族英雄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戚继光是怎样巧布“口袋阵”、以少胜多击败倭寇的。3.认识11个生字和3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4.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教学重点]1.认识11个生字和3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理解戚继光是怎样巧布“口袋阵”,以少胜多击败倭寇的。[教学准备]生字卡、词语卡、课文朗读录音带。[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1.同学们,你们从电视上看到过或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过外国人侵略我们中国的事情吗?是啊,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遭受过无数次外国列强的入侵。但是,我们也曾出现过许许多多抗击外敌的英雄,人们世世代代纪念他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在四五百年前的明朝,一位民族英雄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故事。2.板书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大家的问题答案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4.听了课文录音,你知道了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吗?(引导学生说出:戚继光打败了倭寇。)5.你知道戚继光是谁?倭寇是什么样的人吗?“倭寇”是指日本强盗、侵略者。“倭”就是指日本,“寇”是强盗、侵略者的意思。明朝时,日本海盗和侵略军经常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他们杀人放火、抢劫财物,老百姓把他们叫做“倭寇”。戚继光就是当时抗击倭寇的名将。6.那么,“口袋阵”是怎么回事?我们学习课文,看戚继光是怎样布下口袋阵、打败倭寇的。二、自读课文,随文识字。1.自读课文,教师巡视,看看哪些同学需要个别辅导,学生边读边在文中画出生字,读准生字的拼音。2.检查认识生字情况。1出示生字卡(除四个多音字以外)。开火车读,请小老师带读,去掉拼音直接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2学习四个多音字。①出示词语卡,读多音字所在的词语:将士埋伏投降读准jiàngmáixiáng②你知道这四个多音字还读什么吗?指导:“将”还读jiāng,将来,将军“埋”还读mán,埋怨“降”还读jiàng,降落伞请小老师带读多音字,给多音字组词。三、指导写字,练习写字。1.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说说每个字的各部分及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范写“区”:横、撇、点、竖折。左三包的字,从上到下写,最后一笔是竖折。2.练习写好每个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字、错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在同一个字中指出写得最好的一个,鼓励学生写好字。四、作业1.朗读课文。2.收集、阅读有关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故事。第二课时一、交流收集资料情况。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故事、资料。2.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戚家军”。二、质疑入手,学习课文。1.师:刚才,同学们讲了戚继光的生平故事。大家已经学会查找资料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戚继光抗击倭寇,有“常胜将军”之称,就是因为他智勇双全、善于用兵。关于“口袋阵”,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2.学生质疑。将学生的问题分类记在黑板上。主要问题可能有:1为什么要摆“口袋阵”?2怎么摆“口袋阵”?3“口袋阵”有什么作用?3.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要看课文哪部分是写“口袋阵”的。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是讲戚继光巧布口袋阵,大败倭寇的'。学生默读课文,讨论: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是讲戚继光巧布口袋阵。三、研讨问题,感悟内容。1.合作学习。师:同学们不仅会提出问题,还会合作学习,自己讨论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分小组来读课文、讨论问题,然后推举代表发言。我们看看哪一小组是最佳合作小组。2.学生读课文,讨论问题。教师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交流。3.小组推举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1为什么要摆“口袋阵”?认清战前形势:倭寇有两千多人,准备跟戚家军“决一死战”;而戚家军只有一千多人。讨论:这时,如果硬拼行不行?形势紧急而又对我们不利,可能有的人会慌张起来。戚继光呢?读“他十分沉着,想出了一个以少胜多的妙计”。“沉着”是什么意思?从“沉着”“想出妙计”可以看出戚继光是位什么样的将领?2怎样摆“口袋阵”?读句子:他让这一千多名将士埋伏在大田周围的山上,摆成了一个“口袋阵”。为了隐蔽,还让每个人手里都举着松树枝,远远望去,就像一片松林。我们也来当小小军事家,画一画“口袋阵”的地形和用兵图。先自己画,然后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评价学生画的“口袋阵”。教师可以画“凹”字形图示意。3“口袋阵”起到了什么作用?用自己的话说说战斗情形。②指导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倭寇进了“口袋”后,被从四面冲下的戚家军杀得人仰马翻的情形。“将士们纷纷扔掉松树枝,像下山的猛虎,一齐冲向敌人。”要读得有气势,速度稍快。说一说倭寇“吓蒙了”“乱了阵脚”的意思。四、总结全文,深化拓展。1.读最后一自然段。2.想一想,除了“口袋阵”,当时还有什么可以大败倭寇的办法吗?讨论感悟:在当时时间紧、我军兵力少的情况下,戚继光利用大田周围是山的地形摆下口袋阵,让敌人进了“口袋”后一举歼灭,真是以少胜多的妙计!3.拓展认识:“口袋阵”又叫诱敌深入、设下包围圈。是在军事战斗中经常用到的战术。我们唱过《英雄王二小》的歌,王二小把日本鬼子领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这个包围圈,就是口袋阵。王二小为了让八路军消灭敌人,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历史上还有许多利用口袋阵或其他战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以后我们可以从书上读到。你从课外书上读到,或听大人们讲过这样的故事吗?4.深化主题:戚继光看到老百姓受倭寇祸害,决心平定倭寇。他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意思就是,我并不想做大官,只想把倭寇赶走,让老百姓们过上安宁的生活。他十三年驰骋万里海疆,南北追杀,倭寇见了他望风而逃。最后,他把倭寇赶出了中国。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戚继光这样保卫祖国、抗击外敌的民族英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建设祖国。只有国家强大了,外国才不敢侵略我们。5.朗读全文。五、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历史上抗击外敌入侵的英雄人物故事。板书设计: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按笔画笔顺把字写好。4、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2、抓住描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进行品读;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搜集法布尔的有关资料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2、引导学生质疑:(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二、初读课文。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正音。浓厚隐藏无限暮色观察欣赏训斥驱散迷恋怒气冲冲(2)指导写字。①出示生字,指导观察。②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4、全班交流自读课文所解决的问题。5、了解关于法布尔的资料。三、理清文章脉络。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2、出示小黑板,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四、指导课堂写字1、范写、学生描红、临写。2、展示评议。第二课时(一)质疑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二)学习课文。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1、自由读2、3段,说说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重点引导理解的句子:(1)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可见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2、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3、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4、指导朗读2、3段。5、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6、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7、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他对昆虫是那样的迷恋,(引入第一段,齐读第一段话。)8、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什么原因使法布尔没有因为爸爸的训斥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昆虫呢?请同学们自读最后一段。9、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10、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11、齐读最后一段12、强烈的兴趣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的昆虫学家,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教师简笔画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口袋)师:这沉甸甸的口袋里究竟装了什么?13、(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四)拓展引申1、再读课题,想想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2、出示句子,齐读:“兴趣是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3、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五)作业设计1、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2、你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写一写。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本文标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7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