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鸟的天堂》词句解析(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鸟的天堂》词句解析(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鸟的天堂》词句解析(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鸟的天堂》词句解析【第一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三,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2,比较: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短句读来有韵味)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第二课时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参考资料,少熬夜!2,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二,学习第二段1,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2,理解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三,学习第三段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2.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13.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4.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5,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联系上下文解释6,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7,小结: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参考资料,少熬夜!四,感情朗读。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五,总结全文。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六,课外延伸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板书:◆《鸟的天堂》词句解析【第二篇】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有关榕树的图片)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图片)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参考资料,少熬夜!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注意:“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5、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不禁:不由自主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南国:指我国的南部。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应接不暇: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后来,多用来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看都看不过来。注意:“不禁”的“禁”读jīn;“颤动”中的“颤”读chàn,“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1、集体拼读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二、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意思?(提示:“天堂”本意是某些宗教教义中,认为正直的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泛指美好的生活环境。)2、作者和他的朋友一共去了几次“鸟的天堂”?(提示:两次)三、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第一段(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四、学习第一段(1-4)1、师:这四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作者去“鸟的天堂”参考资料,少熬夜!的背景。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去“鸟的天堂”?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傍晚2、作者在这四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去“鸟的天堂”前傍晚的景色。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师:作者在这四段里,主要写了哪些事物?从这些景物描写,我们看到了怎样的黄昏景象?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太阳灿烂的红霞白茫茫的水平静的船优美的桨声——宁静的黄昏师:作者描写景物,既描写了它们的颜色,如:红霞、白水,又描写了它们的声音,如:桨声很有规律象是音乐,既有静态描写,如:天边的红霞,又有动态描写,如:船在水面上移动,桨在水中划。在宁静的氛围里,这些动态的描写更令人觉得环境是多么的宁静。五、学习第二段(5-9)1、学生朗读5-9段2、师:作者在一个宁静的黄昏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第5-9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大榕树3、师:请把描写大榕树的有关句子划下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4、作者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树叶:伸到水面上绿得可爱不留一点缝隙绿得耀眼树干:看不出主干枝干不可计数树枝:枝上生根有些树枝垂到水面树根: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木桩5、作者主要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特点:①大——只有一株,但枝干无数②茂盛——树叶不留一点缝隙③绿——绿得耀眼6、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如何展现大榕树的生命力。注意: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形态:“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说明了树叶的什么特点?参考资料,少熬夜!(提示:“簇”“堆”说明了树叶多和茂盛。)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颜色:“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绿得耀眼,说明了树叶的什么?(提示:说明了树的生命力旺盛。)7、师:这棵茂盛的大榕树,朋友说它是“鸟的天堂”,为什么呀?(提示: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窝。)师:那么,作者有没有见到鸟?师:作者是怎么写的?(提示: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8、师:这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经历。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部分的内容。(提示:这一次,作者见到了茂盛的大榕树,但是,只听到鸟扑翅的声音,没有见到一只鸟。)9、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是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第一次印象。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提示:一定很失望。)六、学习第三段(10-13)1、播放《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体会鸟的天堂的情景。2、学生朗读10-13自然段,并思考: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②上一次,作者很失望:鸟的天堂竟然没有一只鸟。这一次,作者有没有看到鸟?3、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补充并板书: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早晨4、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见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鸟。现在,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作者是不是又失望而归?作者有没有见到鸟?(提示:见到了。)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榕树,作者着重描写了大榕树,写它很大,很茂盛,叶子很绿。我们看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是树还是鸟?(提示:鸟。)5、请学生把文中有关鸟儿描写的句子划下来,给有关的动词加上着重句。6、学生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儿?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数量——热闹、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体形——大的、小的颜色——花的、黑的姿态——叫、飞、扑7、作者主要突出了鸟的什么特点?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参考资料,少熬夜!特点:多师: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准确地表明了这里鸟儿众多的特点,这个词是“应接不暇”。七、小结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r][dquo;是傍晚,这时“鸟的天堂”很安静。作者着重写了鸟儿生活的大榕树。作者主要采用静态描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早晨,这时“鸟的天堂”很热闹。作者着重写了鸟儿欢腾的情景。作者主要采用动态描写。《鸟的天堂》词句解析【第三篇】抓难点质疑。学生在学习1篇文章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
本文标题:《鸟的天堂》词句解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8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