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美术教案【范例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六年级美术教案【范例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六年级美术教案【范例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六年级美术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感受秋天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额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二、欣赏评述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水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三、技法探究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想法一样。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3、拼摆游戏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四、评价交流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4、自选作业(1)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2)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五、展品拓展参考资料,少熬夜!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3、学生自我总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第二篇】一、教材分析1、重点:让学生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2、难点:以想象形式画出各种飞行器并表达出太空旅行的愉快的心情。二、教学目标1、了解浅显的太空知识。2、能画出各种想象的飞行器以及太空背景。3、培养从小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三、课前准备教师:图片学生:了解有关地知识。四、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激发兴趣。1、配合图片,引入课题。(二)讲解,介绍1、介绍有关的知识。(1)太空是指上下,左右,前后无限大的所有空间。(2)地球存在于太阳系中。(3)太空中没有大气,没有空气。2、学生自由讨论:如何飞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样遨游?3、飞行器的特征和外形如何?4、在干什么?背景特征?(三)学生作业1、画出太空的背景。2、画出人物惊奇、愉快的表情。3、画出飞行器的完整构图。(四)作业讲评表扬有创意的同学。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第三篇】课题:明与暗课时:4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参考资料,少熬夜!的明暗发现方法。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具准备: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2、射灯3、静物台4、投影仪5、范画两幅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定的明暗变化。(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作业设计: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B、明暗交界线不准;C、投影不准;D、排线问题;E、反光太亮。四、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五、课堂小结:参考资料,少熬夜!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六、拓展: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教学反思: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学生在课上都能认真观察,仔细写生,因为初次接触素描绘画,所以有的学生还不太能绘制线条,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型掌握得还算可以。六年级美术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美术作品。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有比例美感的花瓶。学情分析:这节课知识性比较强,在生活中的运用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学生在制作时采用先对折再剪裁的方法很容易使各部分比例失去控制。课时安排:2课时7.美术中的比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教学准备:师: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生:绘图铅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比例是形式美法则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美的造型,美的建筑,我们感觉它美,一个是因为色彩美,形象美,再有就是它的比例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比例:最早出现在数学中,一般长度与长度、面积与面积的比率。如长的与短的、大的与小的等都形成比例。二、讲授新课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比例是“艺术之母和女王”,于是他把人体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人在运动和站立时的比例。站立时人是长方形的,而当人伸展四肢时,又变成了圆形,从而发现人体的比例变化。1.中国画中是怎样运用比例的《出示溪山行旅图》:(1)画上画的什么?(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1)人在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值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这种比例在造型上美观而得名。(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什么样的比例美呢?两千多年前的希腊人就测算出1:这个比例最美。这就是黄金比,大家可以算出1:~,你们都知道2:3;3:5;5:8都接近这个数,就都是美的比例。小结:美术不是算术,有用精确测算,平时设计作画时,形象看起来舒服,比例接近2:3,3:5,5:8就可以了。参考资料,少熬夜!4.分析、欣赏(1)黄金比就是这么神奇吗?如果变比例会怎样?我们看杯子比例很舒服,体现黄金比,拉宽会怎样?接长会怎样?照相机的宽与长较接近2:3,加宽呢?加高呢?电视机、背投、画框的现代比例演变(2)欣赏其实大自然中,许多东西天生地比例就体现黄金比,比如:这精美的贝壳,我们喜欢收集它,却不知正是它上面圈圈螺旋线吸引了我们,看看它每轮间距离比例是多少?人体更自然美的极至了,一只普通的手,它与黄金比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如果从指端到第一节间分为两份的话,其它各节该是几分呢?我们画过人吧,知道人体的比例吗?(1:7。5),也就是身高是头长的倍,这就是比例。三、绘制黄金分割1.要求:尝试用铅笔画有黄金分割比例的人体或建筑草图2.学生绘制,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评议说说你的同学或自己绘制的草图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吗?如果不符合,怎样修改会更好?五、总结8.美术中的比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2.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
本文标题:六年级美术教案【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10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