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4篇】
好文供参考!1/1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第一篇】设计说明1.重视知识网络的建构。为使所学知识有条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记忆,本设计先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尝试把所学知识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并形成结构图,然后依据结构图进行复习,不仅起到了进一步巩固知识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2.重视图形特点及图形运动特点的强化训练。本设计注重对所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多种形式地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理解。同时结合各种具体图形,让学生描述图形的运动,使表达与理解相互促进,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明确目标好文供参考!2/13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与几何)⊙分工合作,梳理知识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三单元的内容,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这部分的知识结构。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3.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全班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4.教师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并结合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图形的运动(一)5.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质疑: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设计意图: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通过让学生回顾知识,讨论知识之间的联系,自主整理所学知识并形成网络,经历“回顾—整理—提升”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及合作意识。⊙复习重点,强化提高1.复习轴对称图形。(1)结合教材115页2题中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回顾轴好文供参考!3/13对称图形的特点。(2)学生讨论,集体交流。预设生: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3)课件出示教材117页9题,学生先独立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然后集体订正。2.复习平移。(1)引导学生结合教材115页2题中的平移现象,举例说明平移的特点。预设生: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像拉风箱的运动就是平移现象。(2)课件出示教材117页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判断平移现象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汇报。预设生:平移时,图形的方向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上下、左右、斜着移动,但是要沿着直线移动。3.复习旋转。(1)引导学生结合教材115页2题中的旋转现象,举例说好文供参考!4/13明旋转的特点。(2)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预设生:旋转就是物体的每个部分都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转动。像图中的竹蜻蜓,生活中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3)课件出示练习题。(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第二篇】一、创设情境,比赛导入。1、87页自主练习第4题,比一比看谁又对又快,前五名的同学得小五星。235+165-120178-(78+50)178-78-50235+(165-120)530-130+20530-(130-20)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做得又快又对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引导学生观察为什么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数字一样,符号不同,得数却一样!)将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初步渗透。好文供参考!5/132、88页自主练习第6题356+278875-496658+294207+598431-245700-357有的同学不服气,那么我们再来比一次!加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介绍验算的方法及道理。设计意图:这一板块以计算为主,通过计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的同时,初步渗透加法的运算定律,以比赛的形式引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走进生活,解决问题。1、87页自主练习第2题学校要进行庆祝活动,买来了气球准备扎拱门。看看负责的两名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独立完成,指名讲解。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对小括号的应用练习,体会生活中的数学。2、87页自主练习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自主练习第5题(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成小课堂,提出问题,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小组汇报、互评。好文供参考!6/133、88页自主练习第7题这道题通过解决“这些花够吗”这一问题,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由于思维的角度不同,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4、88页自主练习第8题(1)、这道题呈现的是爸爸给儿子量身高的情境。学生根据父子两人的对话和前年、去年的身高记录,分别填上今年林文和爸爸的身高,并求出林文比去年长高多少厘米。然后观察父子俩的身高记录单,说说自己的发现(爸爸的身高是不变的,而林文的身高是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的成长规律。(2)、模仿练习中的形式,拿出课前调查准备好的自己的身高或体重记录单,组内交流、比较,填写完整。小组为单位汇报、小组互评。设计意图:这一板块走进生活,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就感。三、开动脑筋,小试身手。1、88页自主练习第9※题这道题是思考题,让学生学会根据题中给的条件,选填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各自的方法。表扬并奖励自己解答出好文供参考!7/13来的学生。2、88页聪明小屋这道题呈现的是一幅湖光山色的美丽情境,以诗歌的形式提供了必要的数学信息。通过练习巩固信息窗所学的运算知识。引导学生可以使用画图的方法解决,让学生弄清楚其中2个角都有树,两边树的棵数都是34,列出算式:35+35+35-2=103。表扬并奖励自己解答出来的学生。设计意图:通过解答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小括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提供锻炼机会。课后反思:这是一节练习课,为了使练习课生动有趣,设计了三个各有特色的板块,首先从比赛引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得到活跃,整堂课就比较顺畅起来。第二板块走入生活,解决问题时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第三板块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不做统一要求,但是这是一次很好的数奥培训的机会,许多学有所长的学生发挥了特长,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了难题,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活泼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了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好文供参考!8/1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2、能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都是怎么去的?你们坐过船吗?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出示课件:过河)教师:看看这幅图,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说一说图意、数学信息及问题,相互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1、独立探索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关注学生参与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方法。2、小组交流算法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比较、借鉴、反思。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好文供参考!9/13A、29+25=54(人)54÷9=6(只)B、29+25÷9C、(29+25)÷9D、29÷9+25÷9教师:看看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说点什么吗?请与组内同学说一说。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并进行解释。学生活动2:指名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反对,进行辩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给予适当点拨。教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新朋友吧?叫什么名字?有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学生:认识小括号的学生介绍小括号的名称及读法。4、探索出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学生在本子上脱式计算(29+25)÷9。教师展示一名学生的书写,并请这名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是先算小括号里的。(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教师:加上小括号就可以先算加法了,小括号的作用大不大?想一想身边的数学问题,有哪些能用到它?学生独立思考,可以相互说一说,再全班交流。2、算一算,比较:94-(25+19),94-25+19。好文供参考!10/1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经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这天晴气爽的季节拉开了序幕。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吧。(电脑出示主题图)好文供参考!11/13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评: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作好铺垫。]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如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2、跳高和长跑是比赛的项目,我们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项目合计跳高长跑只数3、除了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还可以根据什么来统计?生:动物的种类。动物种类合计狗兔猴只数4、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述两张统计表。5、交流:看了两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生1:统计的方法不同。好文供参考!12/13生2:合计都是13。生3:我明白了对同一中场面进行统计,虽然统计的方法可以不同,但总人数应该不变。[评:统计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不是教知识点,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本段教学中,自然的让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7、厨师小猪和裁判长小鹿也来了解情况,要求你们向它们推荐最合适的统计表(小组讨论)交流:生1:我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因为小猪是个厨师,它应该要了解各类小动物分别有几只,才能决定买什么菜,什么多买些,什么少买些。生2:我也同意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如果它不知道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它就不知道买什么菜,买回的菜也不合小动物的'口味。生3:我向小鹿推荐的是统计项目的这张。因为当裁判员就应该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选手参加,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比赛。[评: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8、小结:好文供参考!13/13通过刚才的统计,让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统计结果具有多样性。
本文标题: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17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