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黄冈市2022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评分细则1.C.游牧业逐水草而居,生产生活方式独特,要求人们不断迁徙,与定居生活下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抵触,原始游牧农业类型无法兼顾过多的农业对象和农业部门,故该类型结构组合比较单一,C项正确。民族交融因素不是其主要原因,A项错误;原始游牧农业类型主要分布于以黄河上游-西辽河流域,并不缺乏水土资源,B项错误;D项是现象,非原因。2.B.“大臣申公巫臣引《周书·康诰》劝阻庄王纳夏氏为妃”“庄王引用了《诗经》中武王的《颂》与《武》篇,纠正潘党的战争观”,反映出当时楚国君臣沿袭了周礼传统,故B项正确;儒学是孔子创立,而孔子是春秋末期(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楚庄王(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时期儒家思想尚未形成,A项错误;材料是涉及楚国的征伐,但无法得出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结论,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3.B.汉人有意塑造了少数民族某些形象特征“高鼻”、“深目”、“多须”、“披发”、“髡刑”、“尖帽”,而汉人都不表现此类的特征,突出此类特征目的是区别汉族和少数民族,汉魏时期汉人对周边少数民族在文化意识上视为“非我族类”,是汉人文化意识中传统意识即华夷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无法判断民族交融“已成为社会主流”,C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是汉人塑造的少数民族某些独特的形象特征,而非艺术创作内容的丰富问题,D项错误。4.C李冰“创浸灌之利”,到唐初在水边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都反映都江堰等水利的兴修提升了蜀地土地资源价值,故C项正确。“富强之家,多相侵夺”强调的是该地的土地价值高,但唐初豪强地主势力并非是强化之势,A项错误;BD两项材料均依据不足。5.D.“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明神宗前期“虚己委(张)居正”,参与中枢决策,能发挥重要的辅政作用,主要取决于它同皇权的关系,得到了皇帝的信任;神宗亲政后,旋即削夺阁权,“阁臣反比厂卫之下”是源于阁权的膨胀,威胁到了皇权,故D项正确。6.B.列强请求在西藏定界通商,耆英“殊与成约不符”,予以驳斥,要求对方守约,清廷所注重的,不是自己如何恪守条约,具有契约精神,而是将列强在中国攫取的权益限制在条约的范围之内,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夸大了其影响;材料体现不出华夷观,D项错误。7.D.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午战争前,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船舶航运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其目的是直接为进出口贸易服务,故D项正确。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才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A项错误;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船舶航运业上主要是服务于进出口贸易的需要,与中国近代航运业竞争不是其主要目的,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列强垄断中国重工业情况,C项缺乏材料依据。8.A.题干信息表明民国初期,报馆的数量增加,报刊“多刊载一些议论时政的文章”,说明民众对政论性报纸的需求市场扩大,故A项正确;政论性报刊的出现是出版自由的表现,但出版自由得到保障有夸大了其影响,B项错误;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无法解释1913年民营报馆增加的原因,C项错误;D项的“普遍”过于绝对,故排除。9.D.“20世纪30年代初,沈阳各制旗店赶做清朝的国旗———三角龙旗”,是指9.18事变后日本积极筹划伪满洲国,企图实现“以华治华”的侵略政策,故D项正确。日本积极扶持东北傀儡政权,不是近代中国帝制与共和的较量,AB两项错误;沈阳各制旗店赶做清朝的国旗,无法体现东北人民对社会嬗变的失落,C项错误。10.A.从材料统计公报表述看,就业状态用词有两处关键的变化:一是“新安排”变为“新增”,一是“待业率”改为“失业率”。“新安排”“待业”这些词汇,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时期劳动者的一种独特状态,带有浓厚的旧体制色彩,国家统计局统淡化这些词汇,改用“新增”“失业”,表明我国已能实事求是地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问题,摆脱了旧有观念的束缚,依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寻找多种可行的解决办法,可见思想解放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A项正确;B项与材料的主旨相悖;1994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启时间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C项错误;“激发了经济活力”缺乏材料依据,D项错误。11.C.尼尼微、巴比伦地区“考古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用楔形文字写就的泥板文书,其中多数是与商业贸易、管理活动有关的”,说明苏美尔人重视贸易和制度建设,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管理制度会随着乌鲁克、乌尔城邦在平原称雄及与“当时周边世界”贸易往来而传播到世界,故C项正确。西亚国家建立的是专制统治,A项错误;四大文明仅中华文明没有中断,B项错误;“泥板文书”并非雕版印刷品,D项错误。12.D.卢梭称“自然状态”为人类的“黄金时代”,是因为“自然状态”下的人是自由平等的,不像“文明社会”,人们受到“制度的束缚”,卢梭是借助“自然状态”宣扬自由平等思想,故D项正确,而BC两项错误。工业革命对人异化是在工业革命完成的19世纪才凸显出来的,A项错误。13.D.法国人“对于一般的大众消费品不屑一顾,衣着追求稀奇古怪、色泽鲜艳,尽可能是一人一样”,使大量的非熟练工人无法进入工厂,工厂规模扩大受到限制,中小企业在法国近代始终占主要地位,延缓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进程,故D项正确,AC两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法国天主教的强化问题,D项错误。14.A.《新济贫法》“以愿意工作的人得到工作,不愿工作的人得到惩罚”的原则,实际上赋予了雇主一种对工人来说不可能接受的力量,雇主给工人提供的工作和工资,雇主可乘机压低工资,人为地造就了血汗工资制,若工人拒绝,会受到《新济贫法》的惩罚,这说明新法并没有缓解社会不公,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不平等,故A项正确,C项错误。BD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15.C从材料看,美国军方对外援助报告是从安全角度援助欧洲的必要性的,而马歇尔计划中实际援助款额的排序与军方建议大体相当,这表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目的是培育一个政治上、军事上对抗苏联阵营的西方集团,故C项正确。AD两项与主旨无关;B项中主导的说法错误。16.B.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大于G7国家和欧盟国家,但不得不承认G7国家和欧盟国家仍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力量,故B项正确。A项表述本身错误;新兴经济体力量的壮大,会进一步推动多极化趋势的,C项错误;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格局之变,但材料无法体现市场化这一影响因素,故D项错误。17.(1)特点:有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秩序性相对加强;主要流向仕途(或官场);流向多样化;儒学独尊后,士人流动以儒士为主体。(4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2)背景:科举制的延续、废科举后新式教育的兴起;民族危机加深,社会动荡加剧、军阀割据、革命活动兴起;政府被迫对外开放,闭关自守政策松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传统手工业走向破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传统“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新的社会成分产生与发展;灾荒、封建剥削的加剧及生活方式的变迁等。(8分,建议从教育、政治、政策、经济、社会结构等任意4个角度作答,仅从某一角度如经济类,不超过4分)18.(1)影响因素::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西学东渐;日本国内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近代传媒与翻译的媒介作用。(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评:通过翻译过程实现向中国语言的转化,在语言和文化的层面上开启了社会主义学说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把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推动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助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2)变化: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译介与传统文化结合紧密,十月革命后建构起了新的意识形态;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译介仅具资料性的意义,十月革命后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才得以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6分,答出3点即可)19.(1)原因:中国和西属拉美产品具有互补性;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西班牙对菲律宾和美洲的占领);航海技术进步;明朝中后期,海禁政策的松动;西班牙政府对大帆船贸易的鼓励。(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2)原因:爱:西班牙人享用了优质的中国丝绸,并通过殖民特权攫取巨大的贸易利润;恨:对白银东流极度的担忧。(4分)影响:对中国,刺激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白银大量流入推动了白银货币化,影响明朝经济制度改革。(2分,任答其中一点)对世界,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开启了早期全球贸易时代。(2分)20.(12分)10—12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7—9分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4—6分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0—3分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示例一论题:作为图片史料,历史照片可以让我们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探寻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论述:中国古代有天下观念,而无近代民族国家观念。中国长期的君主专制妨碍了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意识的模糊,民族认同感的错位,以致八国联军侵华时,民众反映漠然,甚至如图1中的中国民众协助侵略者。究其原因是清政府没有激发民众对国家的责任感;政治腐败落后尽失民心,百姓生活困苦,无意识也不懂关心国家的命运。图2反映了巴黎和会期间,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据理力争国家权益,但弱国无外交,最终未能收回山东的权益。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激发了民族意识,传播了国家观念。抗日战争期间民族意识全面高涨。新中国成立后,国内人民当家作主,国际上国家外交独立自主,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空前高涨。图3所展示的1951年汉阳一学校学员争先捐款支持抗美援朝,正是中国民众积极保家卫国,民族意识高涨这一现象的写照。近代以来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种意识是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动力,也是凝聚国人完成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示例二论述的主题围绕外交的成就源于国力的提升,以图2图4来说明。具体答案略(特别说明:答案仅供参考,不作阅卷的唯一标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
本文标题: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20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