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含答案
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太原师院附中22-23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90分钟100分命制人臧泽峰一、选择题1.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不同墓葬的随葬品差别明显。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已处于旧石器时期B.正值邦国形成阶段C.开始产生成熟文字D.文明分布多元一体2.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时期则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表明A.禅让制度得到推行B.井田制度逐渐瓦解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华夏认同日渐加强3.秦朝建立后,逐渐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交通网。秦朝交通网的建设A.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理念B.加速了东方六国的灭亡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保障了秦朝的长治久安4.相对而言,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安史之乱以后,则凸显沉郁悲壮的情调。这反映了A.社会变迁影响文学创作B.皇帝喜好决定诗歌风格C.艺术作品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落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立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行省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A.全盘照搬唐朝民族政策B.巩固了大一统政治局面C.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D.适应了政权发展的需要6.清朝政府未在西藏地区设立行省,而是通过设置驻藏大臣和册封达赖、班禅,来管理该地区的宗教和行政事务。这体现了清朝的边疆治理A.比较重视订立盟约B.具有因俗而治特点C.以军事征服为依托D.主要依靠和亲联姻7.清朝前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如图),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一制度A.表明内阁决策权不断扩大B.导致了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C.标志着相权得到空前加强D.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8.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A.考古发掘B.史书记载C.神话传说D.学术论著9.下面“笔记卡片”记录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据此可知,该王朝是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0.《宋史》记载,许唐“尝拥高费(资产雄厚)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第1页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地方:文官任知州,增设通判;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令如此!因不复行贾(经商)”,后其子中举,许唐说“成吾志矣”。这反映了宋朝A.科举制度影响较大B.商品经济趋向没落C.八股取士钳制思想D.弃儒就贾渐成潮流11.《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这不能反映A.唐宋两朝中央都曾设置政事堂B.宋代君主专制较唐代有所强化C.宋代政事堂与枢密院分掌大权D.唐宋中央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2.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汇总关于宋代经济的文献资料。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序号内容出处1“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苏轼《东坡全集》卷二四2“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3“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范成大《吴船录》卷下A.商品经济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除C.民族交融加强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13.《太平寰宇记》记载当时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的户数占全国的59.1%,以北为40.9%。10万户以上的州和府,北方有2处,南方有3处;5万户到10万户的州,北方有5处,南方有17处。南多北少的户口分布格局至此定型。据此判断,《太平寰宇记》成书于A.秦代B.汉代C.隋代D.宋代14.北宋画师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A.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B.画家的商业意识浓厚C.文人画开始一统天下D.绘画普遍受理学影响15.明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低价购买大片空闲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利润颇丰。这体现了A.生产方式更新B.经营理念守旧C.人身依附加强D.小农经济解体16.董仲舒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要了解他的思想,可以查阅的著作是A.《淮南子》B.《春秋繁露》C.《大学》D.《四书集注》17.从春秋到战国,我国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周边各族A.大量迁居黄河流域B.生产方式迅速封建化C.华夏认同不断发展D.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18.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标签,符合汉朝的一组为A.诸侯井田制甲骨文青铜B.皇帝郡县制车同轨长城C.刺史察举制五铢钱丝绸D.内阁军机处青花瓷商帮19.《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王族子弟B.促进民族交融C.增加财政收入D.削弱王国势力20.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像上。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会上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奢靡腐化之风盛行C.社会动荡国家分裂D.货币铸造技术落后21.北魏孝文帝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A.推动了门第观念的淡化B.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D.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22.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B.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C.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D.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23.下图为“大雁塔唐朝进士题名帖”。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雁塔题名”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与此现象有关的制度是A.刺史制度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4.唐朝中期,韩愈等知识分子积极复兴儒学,主要是回应A.魏晋玄学的挑战B.佛、道思想的挑战C.世俗观念的挑战D.无神论思想的挑战25.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公元前211年,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又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山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①建立中央集权②吞并六国③北击匈奴④焚书坑儒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满分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坚持“无为而治”。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汉文帝一度将“算赋”(人头税)由120钱减为40钱,景帝则将男子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汉文帝废除了秦朝的连坐制,将几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改以笞刑代替,景帝又减少了笞刑数目。在边境地区,汉文帝与匈奴继续实行“和亲”。---—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材料二下表内容为中国古代史上几个时期的政治状况——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理时期政治状况秦末秦始皇大兴土木,漠视民生,迷信严刑峻法;农民起义频发;六国旧贵族趁机起兵复国,天下大乱。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相互争斗;正直的士大夫抵制外戚宦官专权,出现“党锢之祸”;张角等发动黄巾起义;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西晋后期晋惠帝缺乏理政能力,八位宗室藩王卷入宫廷政变,导致“八王之乱”;天灾频发,流民和内迁诸民族的起义此起彼伏。唐末五代十国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藩镇割据,政局不稳,内乱频作;农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北方民族南下,政权更迭频繁;昏庸、残暴之主比比皆是。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写出该时期,并简要说明造成其政局动荡的原因。(6分)(3)从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分)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4分)2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墨水间的各民族学科网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我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0分)第4页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参考答案臧泽峰2022.09一、选择题(50分)1-25BCCADBDACADADBABCCDCCBDBA二、非选择题(50分)26.(16分)(1)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延续了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统治者励精图治;皇帝倡导节俭,关爱百姓;在民族关系方面推行和平政策;广大人民辛勤劳动。(6分)(2)(6分)示例1:时期:秦末原因:统治者施行暴政;阶级矛盾尖锐;六国旧贵族对秦朝不满。示例2:时期:东汉后期原因:皇权暗弱;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激烈,政治腐朽黑暗;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土地兼并,百姓负担沉重。示例3:时期:西晋后期原因:皇权暗弱;实行分封,宗室内部矛盾尖锐;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民族矛盾尖锐。示例4:时期:
本文标题: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21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