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汇集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汇集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汇集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以千克为单位读出电子称上小数形式显示的重量,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2、能力目标:结合对电子称上显示重量的认识,能进行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改写。3、情感目标:实践、交流、探究与讨论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以千克为单位读出电子称上小数形式显示的重量,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教学难点:能进行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改写。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师:小丁丁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星期天,他陪妈妈去菜场买菜。(媒体出示主题图)他们先买了什么?(鱼)二、探究阶段师:小丁丁在秤上会看到什么?(重量和价钱)师:小丁丁看到什么?()问:那么这里的表示的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电子秤上的是㎏,也就是1528g。问:㎏中的1和小数点后面的52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生反馈:表示鱼的重量,小数点前面的1表示1千克,后面的528表示528克。就是千克。(多请几个小朋友汇报)师:小丁丁又买了些什么?谁来读读这些水果和蔬菜的重量?它们各表示几千克或几克?练一练:问:从上面的练习中你体会到什么?小结: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小数点前面的表示多少千克,小数点后面的表示多少克。三、跟进阶段1、用千克表示苹果1970克()葡萄1485克()花菜730克()卢笋545克()参考资料,少熬夜!蘑菇258克()2、填一填=()g=()g=()g120g=()kg=()g1547g=()kg=()g10000g=()kg365g=()kg3、在〇填上<、>、=。※〇530g〇※7800g〇〇8500g〇〇6520g问:打※你是怎样想的?四、拓展阶段选择一袋糖重250克,()袋这样的糖重1千克。A、4B、8C、4000D、80008000克水与8千克铁比较,()重。A、水B、铁C、一样D、无法比较一只西瓜重千克,一只香蕉重480克,一只西瓜比一只香蕉重()克。A、B、20xxC、D、2600问:你是怎么想的?五、总结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P14~P15教学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认知目标: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两位数、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乘法。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能力与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教学难点:1、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乘法问题。2、在诸多素材中选择合理条件进行列式。教学策略:通过模拟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和学生间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教具准备:配套软件平台,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小朋友,双休日爸爸妈妈经常会带着我们一起去大卖场买东西,你有自己购物的经历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2、出示P14、15主题图,大卖场里真热闹!今天让我们和小胖一起去购物吧!小胖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买一份礼物,你知道他要买什么吗?你能把小胖要买薯片的事说成一个数学故事吗?同桌交流,指名回答。生:小胖要买3箱薯片,每箱4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3×42或者42+42+4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3个423、师:像这样的问题用乘法解答比较方便。在大卖场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乘法问题,让我们一起去解决。出示课题:大卖场中的乘法[从学生交流自己去大卖场购物的经历引入学习,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小胖购买薯片的故事描述,让学生再次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道理,从而为接下去的练习打好基础。]二、探究尝试1、提问:你还能找到大卖场中其他的乘法问题吗?学生举例:小胖要买3箱薯片,每箱12罐,一共有多少罐?列式:3×12尝试比较刚才的两个小故事的异同之处。小结:根据故事描述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参考资料,少熬夜!师:大卖场中到处都有乘法故事、乘法问题,我们来比一比谁找到的乘法问题最多,在小组里和小伙伴们一起说一说。2、小组活动:找大卖场中的乘法问题,边说边记录算式。3、全班交流(1)小亚家买了4箱猕猴桃,36只装一箱,总共有多少只?4×36(2)小亚家买了4箱猕猴桃,68元一箱,需要花费多少钱?4×68(3)矿泉水23元一箱,买4箱需要多少钱?4×23(4)矿泉水24瓶一箱,买4箱有多少瓶?4×24(5)每台微波炉329元,买4台给福利院,共要多少钱?4×329(6)每袋大米37元,5袋大米需要多少钱?5×37你还可以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其他有关大米的故事吗?(7)每包腰果29元,买3包腰果要花多少钱?3×29你还可以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其他有关腰果的故事吗?4、师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乘法问题,列出了这么多的乘法算式,你能给它们分类吗?(分成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三位数两类)[在示范性的提出问题之后,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物品、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条件入手,提出不同的有关乘法的问题。通过模拟生活场景的创设,让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的寻找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总结汇总的时候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为下面学习新的乘法做好铺垫。]三、总结交流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注意观察,发现更多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四、探究作业找一找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并把算式记录下来。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路线的能力。参考资料,少熬夜!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教学难点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去过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二、新授1、创设情境:参观动物园。(1)熟悉导游图。出示例4主题图。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请用八个方位说明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3)解决问题。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小平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2、拓展。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小结:通过刚才对行进路线的描述,你有什么想说的。三、作业设计1、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1)明确题目要求。(2)按要求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2、思维训练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板书设计解决问题行进中以一个地点作为中心来观察其它物体的位置。参考资料,少熬夜!(观察点不同,同一物体方向也就不同。)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参考资料,少熬夜!反过来也是一样的。3、教学例2:(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15分钟。4、小结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5页“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汇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22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