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进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理论自觉的生动体现,更是新时代的背景下进一步释放改革的巨大活力,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仍然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掌握科学的改革方法论,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深入,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起点和伟大成就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开放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一)改革的历史阶段与特征第一,变革与开放,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的无产阶级秉承变革与开放的精神,从俄国十月革命的炮火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中国革命从学习苏联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转变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并成功探索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中国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从苦难到辉煌的转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第二,改革开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使中国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大势,抓住历史变革的时机,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实践探索中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我国成功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基础上砥砺奋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并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着力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而且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了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使全面深化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拢,让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改革的科学方法、始终坚守改革的人民立场,推出了1600多项改革方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二)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是在经济建设上,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只有2.8%,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二是在政治建设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更加有力,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三是在文化建设上,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四是在社会建设上,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长71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1978年增长58倍。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较好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基本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大局长期稳定,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忍饥挨饿、缺吃少穿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四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积极参与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五是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积极应对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面临的风险考验,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二、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为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指明方向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坚持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破藩篱、革积弊、去沉疴,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第一,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优势。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布局:一是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二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为此,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制度的障碍,打通国内国际高层次要素资源循环流动的道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第二,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新征程上,发展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放眼全球态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纵观国内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经济发展面临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供给体系质量还不高、资源要素投入消耗较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还未完全形成等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越是局面复杂,越是要加快改革步伐、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不断应对新情况、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难题。第三,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推进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拓展中,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中国具体实际,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话,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清醒和自觉,始终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第四,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具活力的社会环境。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更具活力的建设主体。全面深化改革能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人才支撑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动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创生社会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注重发挥国有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营造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稳定民营企业投资发展预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干事兴业提供广阔舞台,创造改革红利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强化人才支撑能力。当前,我国人才工作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需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科技创新动力。要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动能。三、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形势与新任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
本文标题: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25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