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党员干部“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2篇文本
党员干部“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2篇文本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前沿阵地,也是锤炼干部能力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省领导职务时期提出并亲自实践了“四进基层”工作法——即“宣讲政策进基层、调研问题进基层、接待群众进基层、办公解决进基层”。经过35年的持续发扬和传递,”四进基层”已经成为经典做法,深植于福建乃至全国各地。当前,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四进基层”作为关键环节正被更加广泛地学习和应用,不断取得新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深刻理解”四进基层”的深远意义和时代价值,并以此为指导在新时代继续推进基层工作。一、全方位把握“四进基层”的深厚内涵“四进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体现,展示了党与群众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宣讲政策进基层”是把党的决策部署传达给群众的有效方式,能够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民中落地有声。“调研问题进基层”是领导干部练就群众观点、收集决策依据的重要途径。“接待群众进基层”通过领导干部直接下访,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实现了信访工作的积极转变。“办公解决进基层”通过转变服务方式,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推动了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四进基层”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综合工作机制;通过调研摸清情况,办公即时解决,使得政策宣讲更加接地气,信访接待更加贴心实效。每一环节都是相互串联、相互支撑,既注重当下,也着眼长远,将各个局部的工作细节上升为整体的工作布局,确保党的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二、深刻悟透“四下基层”的时代内涵自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四下基层”以来,其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实践,已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共同的认知与行动自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四下基层”展现出更加深远的时代意义。(一)“四下基层”是加强与民众紧密联系的有效途径。“四下基层”承载着与人民紧密相连的宗旨,其深刻含义在于建立和维护与民众的密切联系,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实施“四下基层”,使得党员干部能够深入了解基层民众的真实需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能够广泛深入到矛盾集中、问题多发的地区,及时疏通民意,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二)“四下基层”是践行实事求是原则的生动体现。调研考察是决策的基础和成事的关键,关系着信息质量和决策正确性,反映了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通过“四下基层”,党员干部能够获取广泛、真实、具体的一手信息,促进科学决策,切实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三)“四下基层”是改进干部作风的关键措施。基层是锻炼和考验干部的火炉、教室和竞技场。“四下基层”的核心在于转变工作态度,督促党员干部坚实地学习和锻炼群众工作的基本功。通过“四下基层”,党员干部可以在实践中增进对党的政策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牢记“四下基层”的实践要义今年,“四下基层”工作机制迎来35周年,同时也是开展主题教育的关键时期。在此重要节点,广大党员干部需继承和发扬“四下基层”的良好传统,不断将其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深入实施。(一)坚定人民本位原则,实践深入“四下基层”。“四下基层”着眼于“下至基层、深入人心”。在主题教育中,我们要坚守群众立场,视民众事务为己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积极倾听民声,回应民意,将温暖人心、惠及民生的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民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二)坚持实际、务实工作,深化贯彻“四下基层”。“四下基层”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成效。在主题教育中,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确保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要深刻理解和贯彻求实精神,对采集到的第一手材料进行系统分析,避免表面化、形式化的调研。(三)坚持问题为导向,精细推进“四下基层”。“四下基层”旨在基层化解问题、推进发展。在主题教育中,我们要加强问题意识,直面挑战,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对于发现的问题,要以解决为宗旨,深入一线,认真梳理,列出问题清单,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四下基层”的过程转化为推进工作、改善政策的实际成果。研讨交流发言:用好主题教育重要抓手让“四下基层”焕发时代光芒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四下基层”重要内容,是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保证,也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做好掌握民情民意、寻找解题思路、做好为民纾困,切实走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三条路”,助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又走实。一、开展调查研究需以真情问需于民。“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要以“问需于民”察民之所忧,调查实际的问题。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查研究作为发现问题的现实途径,更要把握正确的问题导向,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需于民”以察民之所忧,才能调查出真正关乎民生的实际问题,让调查研究工作站稳人民立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还依靠听报告、打电话、看报表等单一工作方式,势必会如管中窥豹,对基层情况掌握得不够全面。党员干部要学会“走出门”到田间地头、厂房车间、基层各处多听、多看、多查,用“群众语言”让群众打开真心的话匣子,让群众说出最真实的想法,在走村入户中访民情、听民声、知民意,弄懂查实不清楚的问题,深剖细问不明白的情况,真正把困民扰民的症结找准、把惠民乐民的对策提实。二、开展调查研究需以虚心问计于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要以“问计于民”思民之所想,研究实用的对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治大国如烹小鲜,人民群众是政策得失的亲历者、知情者、评判者,也是社会治理的参与者、贡献者、监督者,解决群众问题就需听取群众意见,汇集群众智慧,只有做到“问计于民”,才能真正做到思民之所想,让对策的提出能从群众角度出发,符合群众所思所盼。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问题。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党员干部要多向群众求取发展“真经”,在上与下之间架起民心桥、连心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充分了解社会期盼,主动汲取群众在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积累的工作智慧,在制定规划、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时多吸收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扎实做好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研究、典型案例的解剖式研究、新路径新情况的前瞻性研究,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真正做到问计于民。三、开展调查研究需以实干问效于民。“但立直标,终无曲影”,要以“问效于民”干民之所盼,促成实在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只有树立为人民造福的重要政绩观念,才能促使调研工作的成效转化为干民之所盼的实在成果。群众满意是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检验各项工作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要看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不断提高、群众的困难是否得到满意的解决、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切实的维护。党员干部要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务实举措,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样翻新,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本文标题:党员干部“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2篇文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43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