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语文【8年级上】25 周亚夫军细柳(名师教案)
25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目标】1.积累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2.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并梳理故事情节。3.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4.把握文章写人叙事的技巧。【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2.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梳理故事情节。【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从题目上看有哪些信息?(生:题目中有人物、地点、事件。)也就是说,题目的意思是周亚夫驻军细柳营。军队驻守,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却被载入史册,名垂千古,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原因。在学习正文之前,同学们先自由阅读课文,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并做简单的整理和归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的最初印象,进而提高学习本文的兴趣。提示学生重点积累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课件出示:周亚夫(?—前143),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刚正不阿著称。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一个多月便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文帝,即刘恒(前202—前157),西汉第五位皇帝。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经济,巩固中央集权,开启了“文景之治”。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早年游遍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板书: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积累文言词汇(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朗读指导,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范读,学生听后自由朗读。3.找出文中写慰问细柳营的内容。试试分角色朗读提示:读文言文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注意圈点标画难点障碍。这一环节,可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小组讨论解决处理,教师点评。4.结合预习成果,分小组合作讨论,理解词语,疏通文意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出现疑难,小组内讨论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其他小组帮助解决。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一词多义:上自劳军.(名词,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军.霸上(动词,驻军)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派;名词,使者)使.人称谢(动词,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互帮互助,获得双赢。其中,对重点字词的积累是学习的重点之一。通过检查预习成果了解学生疏通的情况,扫除疑难,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意。三、再读课文,情节梳理1.自由朗读课文,简要概括每段内容预设第1段交代事件背景:匈奴大举攻入边境,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第2段写汉文帝劳军的情况,集中表现周亚夫的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第3段写劳军结束后汉文帝和群臣的反应:“群臣皆惊”,文帝发出由衷的赞叹。2.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汉文帝在霸上、棘门营和细柳营劳军的经过。汉文帝分别给予了什么样的评价?(可用原文语句回答)预设在霸上、棘门营的劳军经过: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汉文帝评价: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在细柳营的劳军经过: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汉文帝评价:嗟呼,此真将军矣!可得而犯邪!【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通过文帝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军队后发出的由衷感叹,明确故事是在鲜明的对比中呈现的。本环节的设计旨在为下一课时探究“真将军”做铺垫。第2课时【课时目标】1.紧扣“真将军”,学习周亚夫的精神品格。2.学习本文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写出了怎样的细柳军?怎样的周亚夫?预设(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细柳军军纪严明,令行禁止。(3)“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刚正不阿,忠于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2.文章在塑造周亚夫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师引导)预设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是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师补充:汉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这可以说是“情势”的对比。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时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这可以说是“性格”的对比。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汉文帝的“称善者久之”也形成对比,表现出汉文帝的贤明、识大体。这可以说是“结果”的对比。对比的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文中还有大量侧面描写,如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严格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汉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一从正面来写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师小结:司马迁用最精简的笔墨,给我们讲述了周亚夫驻扎在细柳时,汉文帝去慰问军队的事,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以及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了周亚夫将军治军严明、忠于职守的形象特点。文中虽只有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尽管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设计意图】以上问题的设计,意在完成本文的教学目标。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关键句子品读人物;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衬托、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通过对比着重突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治军严谨的形象的写作手法。此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需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和发言。二、学以致用1.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或对比、衬托的手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300字。提示:可以写你熟悉的同学、老师、亲人……比如:如果要表现一个人学习勤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可以从哪些侧面来写?(学生自由习作)2.赏评《史记》中自己喜爱的任何一个人物形象,如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并制成人物介绍的资料卡片。学生课后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并制作人物资料卡片。结束语:古往今来,像周亚夫这样保持初心、坚守本真的人数不胜数,“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们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崇拜的偶像。【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本课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本文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周亚夫军细柳【设计亮点】本文是一篇自读文言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文章故事非常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疏通字词、文意的学习过程,学生可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完成,老师做简要点评和指导即可。教学目标的完成过程应做到环环相扣,逐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有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背景链接汉文帝即位之后,与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交了。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素养提升《周亚夫军细柳》中的词句秘妙1.关注句式:连用三个“以……为……”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这一段主要围绕“大入边”之“大”来构建段落。整段文字看似与“大”无关,实则处处围绕“大”字做文章。写汉文帝三封将军“以备胡”,这是从内容上写胡人“入边”之“大”:边关吃紧,战势严峻。为了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珠联璧合,司马迁在言语上连用三个“以……为……”的排比句式,以排山倒海的“声”势从言语上体现了“大”,以此增强文章的气势,形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急感。不仅如此,司马迁甚是在意言语细节。在连用三个“以……为……”时,打破言语的惯性,突然在第二个“以……为……”中省略了“以”字,这看似唐突,实则其心可鉴,省略第二个“以”字后,“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不仅在视觉上间隔缩短,而且在朗读时彼此节奏加紧,联系更加紧密,军情更显危急,胡人“入边”之形势就显得更“大”了。而且,三个“以……为……”;“……为……”;“以……为……”之间张弛有度,一紧一松,营造了语势上的跌宕起伏,极具音韵之美。2.关注标点:叹号对句号“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于是先驱曰:“天子且至!”一个叹号,将人物说话的神情语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在叹号的补充下,原本粗笔勾勒的“先驱曰”三字就带给人无穷的回味——先驱是如何“曰”的呢?与此同时,前文之“不得入”三字的简笔也变得丰富起来,它里面有着极为丰富的故事,带给我们丰富的画面感与想象空间——那初到的先驱与细柳营的军士之间发生了什么呢?“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句末的句号里,尽显了军门都尉之“曰”的神情和态度,与之前的叹号形成强烈反差,一个盛气凌人、怒不可遏,一个有礼有节、淡定从容。这不仅反映了“曰”者的品质,更体现了周亚夫的治军有方与训练有术。一个标点的背后有着音容,有着故事,隐藏着一个高大的人物形象,蕴蓄着作者对人物的情感。看似平平淡淡的文字,因为标点的存在而摇曳生姿了。3.关注虚词:“于是”和“乃”彰显圣贤风度,扬起故事波澜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从文本的繁简而言,去掉此句中“于是”也未尝不可。但是,用上“于是”,事件发生的时间长度就出来了,故事就有了空间。“不得入”三字暗藏的君与将士之间的矛盾就出来了。面对尴尬,汉文帝并未发怒,而是派使者转告将军“吾欲入劳军”。“乃”字反映出汉文帝的从容平和。“欲”表达的只是自己的愿望,且给了对方从容的取舍空间。“吾欲入”的言外之意是“并非一定要进入”。此处之“欲”与后文“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之“固”有天壤之别,展现了汉文帝的明事理、识大体,不愧为一代明君。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8年级上】25 周亚夫军细柳(名师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56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