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夜晚的实验(精编3篇)
好文供参考!1/8夜晚的实验(精编3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夜晚的实验(精编3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夜晚的实验》综合资料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0《夜晚的实验》综合资料一、导航台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一看到《夜晚的实验》这个题目,你就会想:夜晚的实验是谁做的?夜晚进行了一项什么实验?结果又是怎样的?是吗?读一读课文《夜晚的实验》,你就会知道答案了。《夜晚的实验》一课,主要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指出正是这次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才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超声波技术带来的恩惠。那么课文是分几个部分来写的呢?再读一读课文,根据主要内容的提示想一想。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分三部分来写。好文供参考!2/8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第二至六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斯帕拉捷经过多次夜晚实验,终于弄清楚: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听觉来确认方向、辨别目标的。第七至九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由此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既然是写夜晚的实验,那重点就应该写什么呢?对,写斯帕拉捷是如何进行实验的。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就是本文的重点段。多读读课文二至六自然段,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实验的过程,还能教会我们如何去发现、思考以及进行实验,让我们也能揭示一些大自然的秘密。二、精品屋课文精彩片段欣赏实验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可《夜晚的实验》一课却把实验的过程写得引人入胜。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找找原因。课文精彩片段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好文供参考!3/8都是“瞎子”呀。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自由自在地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它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欣赏这两段并没有具体写实验是如何一步步进行的,而是把猜测运用什么方法实验的结果作为重点写,突出实验的成功与否,这样就避免把实验的过程写成实验报告,增强它的可读性,很吸引人。此外,在记叙的过程中,抓住人物在实验中的神情进行描写,也使课文在平淡中增加了几份起伏。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夜晚的实验》综合资料2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1《夜晚的实验》科学发明故事四则华佗的“五禽戏”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好文供参考!4/8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伦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得助于孩子的启发16XX年,荷兰米德尔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镜师汉斯•李波尔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它是怎样发明的呢?有一天,两个小孩正在李波尔赛的商店门口玩弄几片透镜,他们通过前后两块透镜看远处教堂上的风标,突然,好像发现什么似的,兴高采烈。李波尔赛赶忙跑了过去,他也拿起两片透镜一看,远处的风标放大了许多。李波尔赛高兴地跑回店中,把两片透镜装在一个筒子里。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后来,伽利略仿效制造了放大32倍的望远镜,直接导致了“日心说”的伟大发现。“小人国”的发现者好文供参考!5/8列文虎克(1632~1723)是显微镜的发明者。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真正开始了对微生物的观察和研究。列文虎克只是个荷兰德尔夫市政府的看门人。他利用看门之余,磨制了许多镜片。有一次,他透过两片透镜看东西,发觉能把极为微小的东西放大许多倍。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兴趣。他用这种镜片观看自己的牙垢,发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小人国”居民。他惊讶地写道:“在一个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国”的居民小生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多!”一个看门老头儿发明了显微镜,成了微生物学的开门鼻祖。有人对他十分羡慕,追问着他成功的“秘诀”。列文虎克什么话也没说,仅向问话者伸出他的双手一双因长期磨镜片而满是老茧和裂纹的手。碰倒纺车的启示“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国发明家)是一个普通工人。他既能织布,又会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个善良勤勉的纺织能手,她起早贪黑,一天忙到晚,可纺纱总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紧张又劳累的样子,总想把这老掉牙的纺车改进一下。一天,他无意中把家里的纺车碰翻了,他看到原来水平放置的放车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仍在不停地转动。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启示: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好文供参考!6/8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了吗?他说干就干,终于试制成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并给它命名为“珍妮纺织机”。这项发明比旧纺织机提高效率几十倍,被恩格斯作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夜晚的实验》教学案例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1.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CAI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2.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3.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好文供参考!7/8二、扣题生疑,走近文本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2.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眼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三、扫除障碍,走进文本1.自由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描一描。3.轮读课文,检查自读。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5.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四、读中探疑,深入文本(一)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再读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1.快速浏览课文,将写斯帕拉捷实验过程的几段标出来。2.指名读2---3节,看看斯帕拉捷的第一次实验。(1)找一找斯帕拉捷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抓住“总认为”“完全”“不由得惊叫”等词语理好文供参考!8/8解斯帕拉捷的感情变化。(3)抓住“敏捷”、“敏锐”、“灵巧”、“灵活”来体会蝙蝠不是依靠眼睛来探路的。(4)小结:斯帕拉捷蒙住了蝙蝠的眼睛,可蝙蝠仍能自由飞行,证明蝙蝠不是靠眼睛来探路的。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4-6节,完成表格。
本文标题:夜晚的实验(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620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