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协和版儿科护理学-第四章-住院儿童护理√
第四章住院患儿的护理第一节住院小儿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小儿对疾病的认识运筹前期只认识表面现象,认为是对自己不乖行为的惩罚具体运筹期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恐惧伤残和死亡形式运筹期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好的自控能力患病和住院对小儿的影响患病和住院对小儿的影响住院患儿的主要压力源疾病本身及各项操作和治疗带来的痛苦和疼痛治疗限制了自由活动对疾病的以及对外在形象的焦虑和恐惧环境的陌生感分离性焦虑中断学习来自父母的情绪影响各年龄阶段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患病和住院对小儿的影响婴儿对住院的反应6个月内的婴儿,如生理需要获得满足,较少哭闹6个月后的婴儿开始认生,主要反应是:分离性焦虑各年龄阶段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分离性焦虑三阶段各年龄阶段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反抗惊恐,哭闹不止寻找父母避开拒绝陌生人失望悲哀,沮丧退缩或顺从父母出现时哭叫否认父母离开时不反抗表现得很愉快,对每个人都满意不能建立密切的关系可能发育迟缓婴儿住院的护理要点尽量减少患儿与父母分离多与患儿接触呼唤其乳名多给与抚触、拥抱、微笑提供适当颜色、声音刺激协助进行全身、局部训练把喜爱的玩具放在其床旁各年龄阶段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婴儿幼儿对住院的反应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易被误解和忽视,而感到苦恼对母亲的依恋十分强烈,对住院误认为是惩罚,由此产生分离性焦虑各年龄阶段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幼儿反抗阶段哭闹,打、踢、跑寻找父母拒绝他人劝阻失望阶段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出现退化现象否认阶段把对父母的思念压抑下来,克制自己的情感满不在乎地对待父母的探望或离去幼儿住院的护理要点鼓励父母陪伴及照顾患儿固定护士给予连续的护理以患儿能够理解的语言沟通了解患儿表达需要的特殊方式接受患儿的情绪和退化行为留下患儿心爱的玩具和物品各年龄阶段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幼儿各年龄阶段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学龄前儿对住院的反应同幼儿一样会出现分离性焦虑对陌生环境不习惯,可出现恐惧心理悄悄哭泣,难以入睡把情感和注意更多地转移到游戏、绘画等活动各年龄阶段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学龄前儿护理要点鼓励家长参与治疗和护理计划介绍病区环境及其他患儿,减轻陌生感通过参与愉快的活动,帮助患儿克服恐惧心理鼓励参与自我照顾,以帮助树立信心对住院的反应因住院而与学校和同学分离感到孤独,并担心学业落后对疾病缺乏了解,忧虑自己会残疾或死亡因怕羞而不愿配合体格检查唯恐因自己住院给家庭造成严重经济负担而感到内疚各年龄阶段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学龄儿护理要点提供有关疾病及住院的知识,解除患儿疑虑取得患儿信任密切护患关系鼓励患儿尽快恢复学习,协助患儿与同学保持联系检查及操作时,采取必要措施以维护患儿的自尊各年龄阶段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学龄儿对住院的反应个性基本形成,不愿受医护过多干涉心理适应能力加强,但情绪容易波动各年龄阶段患儿对住院的反应–青少年各年龄阶段患儿对住院的反应–青少年护理要点运用沟通交流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儿安全感,使患儿充分表达其情绪反应与患儿及家长共同制定治疗、学习、生活时间表执行治疗护理措施时,提供患儿部分选择权,强化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家庭对患儿住院的反应家长焦虑、担心、心痛、适应困难兄弟姐妹内疚、不安、焦虑、嫉妒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护理要点消除或减少患儿由于疾病造成的压力帮助患儿适应环境,促进有效应对为家庭成员提供特殊的支持措施防止或减少被分离的情况尽量减少与父母分离鼓励父母参与治疗和护理减少分离副作用的措施根据患儿的习惯制定护理计划帮助父母认识患儿的行为利用熟悉的物品提高患儿适应分离的能力缓解失控促进自由活动,防止过多约束保持患儿日常活动,共同制定生活时间表提高患儿独立和自我护理能力住院患儿的家庭支持提供与发育相宜的活动鼓励患儿尽快恢复学习调整患儿行为退化,促进其正常发育应用游戏或表达性活动来减轻压力游戏是患儿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娱乐活动、表达性活动、创造性表达、戏剧性游戏发掘住院治疗的潜在益处促进父母和患儿的关系提供教育机会促进自我管理提供社会化机会住院患儿的家庭支持住院患儿的家庭支持为家庭成员提供支持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定义为“患者”陪伴和倾听父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提供机会让父母表述愤怒、内疚的感觉提供信息支持疾病、治疗和预后信息患儿的心理、生理及对疾病和住院的反应家庭成员对危机的情感反应减轻患儿住院心理反应的护理措施良好的沟通连续固定的护理符合儿童特点的环境尊重患儿,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减轻疼痛和不适患病和住院对小儿的影响住院对家庭的影响家属对小儿住院的心理反应恐惧、焦虑、烦躁,破坏了正常的家庭功能减轻家庭心理反应的护理措施为家庭提供情感和物质支持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帮助其对危机的应对沟通交流与小儿的沟通主动介绍体态语言耐心倾听坦诚守信保护隐私尊重情感循序渐进与家属的沟通鼓励交谈集中主题表示同情信息适量教学目标复述儿科常用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计算儿童药量掌握不同的给药方式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儿科常见症状第二节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儿童用药特点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小儿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胎儿乳儿易受母亲用药的影响遗传因素药物选择抗生素有针对性使用抗生素使用前先做药敏试验预防二重感染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退烧药6个月以下慎用退烧药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宁),布洛芬4-6小时一次,每天不超过4次紧急:安乃近滴鼻,吲哚美辛(消炎痛)栓剂镇静止惊药常用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不用吗啡、可待因镇咳、祛痰、止喘药祛痰和雾化为主不主张使用强镇咳药氨茶碱止喘,但新生儿和小婴儿慎用泻药与止泻药5岁以下小儿不主张使用泻药便秘先以饮食调节,或用开塞露、甘油栓腹泻时不主张使用止泻药微生物制剂胃肠粘膜保护剂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严格掌握使用指征水痘时禁用慎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药物剂量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小儿剂量=体表面积(m2)×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小儿剂量=体表面积(m2)×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剂量体表面积计算<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30)×0.02+1.05药物剂量计算按年龄计算按成人剂量推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儿童给药方法口服给药依据年龄选剂型依据病情选方法小婴儿喂药的方法不宜欺骗患儿或将药物与食物混合服用肌肉注射适当进行解释注射方法体位固定三快法、进针时留1/4在体外静脉注射静脉的选择注射的约束与固定其他滴耳剂滴鼻剂滴眼药雾化吸入灌肠鼻饲第三节儿科新诊疗技术的护理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适应证:(一)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栓塞术1.先天性导管未闭2.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再通(二)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1.房间隔缺损(ASD)2.室间隔缺损(VSD)禁忌症:(略)术前护理:1.完善术前各项检查2.做好心功能检测3.禁止做股动脉、股静脉穿刺等操作4.对大龄患儿进行术前教育5.预防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6.注意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对照7.家长签手术同意书8.配血9.禁饮禁食10.建立静脉通道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2.保持呼吸道通畅3.穿刺侧肢体制动4.穿刺部位以及肢体循环的观察5.按医嘱给予镇静药6.鼓励患儿多饮水,注意观察尿量以及颜色7.应用抗生素3天8.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3-6个月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二、肝脏穿刺术适应证:1.原因不明的肝大、肝功能异常2.协助各型肝炎明确诊断,断定疗效及预后3.需进行肝内注入药物或抽液者禁忌证:1.全身衰竭及严重贫血者2.有出血倾向者3.大量腹腔积液、肝包虫病、肝血管瘤者4.肝外梗阻性黄疸者操作准备操作程序二、肝脏穿刺术护理要点:1.嘱患儿卧床休息24h,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2.遵医嘱给予镇痛剂3.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防止感染4.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二、肝脏穿刺术三、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术适应证:1.原因不明的血尿、蛋白尿2.急性肾小管及间质性病变3.肾病综合征4.原因不明的急性肾衰竭5.判断移植肾是否排异6.全身疾病累及肾脏相对禁忌证:1.精神异常或不配合操作者2.孤立肾或一侧肾功能已丧失者3.活动性肾盂肾炎4.晚期肾衰竭和双侧肾萎缩5.尚未控制的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6.大量腹腔积液及全身衰竭者三、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术三、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术护理要点:1.绝对卧床休息6h,24h后生命体征平稳无特殊可下床活动2.局部伤口沙袋加压止血,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并发症4.鼓励患儿多饮水5.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四、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适应证:1.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液的患儿2.使用高渗药液或刺激性药物治疗的患儿3.进行完全肠胃外营养支持的患儿4.需要反复输入血液制品禁忌证:1.肘部位静脉条件差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护理要点:1.心理护理2.观察3.更换敷料4.更换肝素帽及输液管道5.保证管道通畅6.导管的拔除四、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五、胃肠外营养适应证:1.不能经口摄入或摄入不足的患儿2.肝衰竭、肾衰竭、大面积烧伤及严重复合伤、严重感染时3.消化道疾病禁忌证:1.胃肠功能正常、适应场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2.急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3.心血管功能不全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胃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包括糖类、脂肪乳剂、必须和非必须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和部分胃肠外营养(PPN)。五、胃肠外营养静脉营养液的准备:1.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电解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2.遵医嘱制定全静脉营养液的输液方案3.静脉营养液的配置输注途径:1.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2.经中心静脉的场外营养途径五、胃肠外营养并发症及其预防:技术并发症:气胸、血胸、血肿等代谢并发症:1.高血糖2.低血糖3.高渗性非酮性昏迷4.代谢异常5.脂肪肝6.高氯性酸中毒7.肝功能异常和胆汁淤积8.肠粘膜萎缩和肠细菌移位感染性并发症:穿刺部位感染、导管性感染五、胃肠外营养护理要点:1.心理护理2.检测各项指标及观察病情3.严格控制输液速度4.导管护理5.并发症护理6.终端过滤器及输液器护理7.维持安全的身体活动五、胃肠外营养六、输液港的应用置入性输液港又称置入式中心静脉导管系统,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置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是中心静脉血管通路器材,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血液净化:是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病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七、血液透析术七、血液透析术护理要点:1.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2.透析前准备3.血液透析中的检测和护理4.透析后的护理5.长期慢性透析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透析前准备血液透析中的检测和护理透析后的护理长期慢性透析患儿的护理七、血液透析术八、腹膜透析术腹膜透析(PD):是指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利用腹膜的弥漫和超滤作用,清楚血浆中的代谢物及多余的水分,并从透析液中补充必要的物质到血液中,通过不断重复向腹腔内灌入新鲜透析液、透析液在体内存留一定的时间、排出陈旧透析液这一过程,从而达到清除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目的。适应证:1.急性肾衰竭2.慢性肾衰竭3.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等相对禁忌症:对慢性
本文标题:协和版儿科护理学-第四章-住院儿童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6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