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语文【8年级下】22《礼记》导学案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知识链接】《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自主学习】1.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教学相长()2.解释下列词语旨:至道:困:达到:学学半:【整体感知】给文章断句,理清文章大意。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合作探究】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提示:教和学的关系。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拓展延伸】1.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提示: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提示: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句。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自主学习】1.基础字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门闩()2.解释下列词大道:分:归:乱贼:作:大同:鳏寡孤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整体感知】给文章断句,划分节奏,理解文章大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合作探究】1.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提示: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提示: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8年级下】22《礼记》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65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