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范例4篇】
关于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范例4篇】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第一篇】同志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省、市、县委安排的一项重点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因此,县委决定对全县各级干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前一阶段,我们完成了对乡镇乡村振兴干部的培训,这一期我们重点对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的同志进行培训。为办好这次培训班,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会同相关部门下了很大功夫,在题目设置、师资确定、日程安排等方面都作了精心准备,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机会、认真学习,确保学有所成、学有收获。下面,就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讲三点意见。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一定要着眼大局、联系实际,切实把中央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意图学习好、领会好,把工作部署贯彻好、执行好。一要深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的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一贯重视。党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每年都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每年都用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持续发出重农信号,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不断增强。党中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表明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对我们实现强农兴农梦想具有重要意义。二要深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的是“三农”工作能否顺利实现振兴发展。可以说,实现振兴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如果我们不能把乡村振兴这个命题解答好,这篇文章写好,实现振兴发展的目标也就无从谈起,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会受到阻碍。三要深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的是制约我县“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矛盾。当前我县“三农”工作基础还很薄弱,农业大而不强,农民收入不高,农村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较为突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农村公序良俗失效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是我们“三农”工作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全面发展。二、明确目标要求,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中央今年的1号文件中明确了乡村振兴任务书和路线图,概括起来就是“735”,即:要紧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7项重点工作不放松,要在乡村振兴3个具体方面重点发力,要强化5项保障措施。县乡村振兴局根据省市要求,起草了《××县2022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从全县层面对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安排,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于这些部署和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坚决贯彻执行。一要关注产业发展强不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我们要坚持从土地制度改革入手,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走好规模化经营之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坚持走质量兴农之路,打好特色牌,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走好三产融合之路,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二要关注农村环境美不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关键。我们提出实施乡村环境整治工程,民生保障工程目的就是要治理好乡村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在改善生活环境方面,要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文件要求,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三要关注乡风民风新不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保障。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精神文明进万家”工程,着力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要着力抓好文化惠民,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反对人情攀比、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封建迷信,焕发农村文明新气象。四要关注乡村治理好不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治理有效是基础。我们要着眼治理有效,实施好基层基础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要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打造一批星级党支部,实现一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转化升级。要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加快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推进民主治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说事、议事、主事”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纠纷调处机制。要抓好农村社会治安整治,增强广大农民的法治意识,切实把农村治理好。五要关注农民钱包鼓不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活富裕是根本。当前,我县还有298户686人监测对象未消除风险。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激发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内生动力、发展能力作为根本,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同时,还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努力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三、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履行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职责与使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希望大家以本次学习培训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培训内容,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于我县乡村振兴工作,从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一是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夯实责任、立足本职、主动对标、积极作为,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确保工作取得新突破。三是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落实能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省、市、县委要求,真抓实干、吹糠见米,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将美好蓝图变成现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同志们!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加快实施全县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最后,预祝本期培训班圆满成功!谢谢大家!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第二篇】尊敬的新农民学员代表:为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xx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经过认真的筹备,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四平经贸学校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就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从经济学角度看,新型农民就是“农商”。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从业人员中占比并不高,但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重要手段。(一)新型农民是有目标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几千年来,农民们过的是一种非常低层次的重复性日子。封闭自守,安于现状,恐惧风险,拒绝投资,逐代更替,造成了这个群体的狭隘与短视。而新型农民,他们绝不安贫乐道,而是掌握或熟悉党和国家对“三农”及其相关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发财致富的理想,有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觉悟,有更高的利益诉求,既不迷信,也不盲从;同样,他们也不满足于机械重复的单调生活,而是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敢做敢为。他们敢于创造和追求新的生活,具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新的就业观念,富有事业心,哪怕弃土离乡也义无返顾。(二)新型农民是有知识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传统农民没有也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技术单一,生产主要是自产自销,也不懂得经营,不谋求更多的收益和更高的利润。而新型农民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劳务经济等方面的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产业创业开发能力,成为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带头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三)新型农民是有道德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文明素质中国传统农民勤劳、朴实、善良,忍辱负重。新型农民既应继承传统农民的优良品行,更要有开阔的视野、新的道德观和现代文明生活习惯,他们乐意遵从“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国民新道德规范标准,有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知耻明荣,勤而致富,富而思进,进而文明。(四)新型农民是有组织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民主法制素质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和集体来组织,传统农民缺乏必要的自主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缺乏必要的独立判断和创造性思维,也缺乏竞争压力和利益动力。他们不细究权利和义务,更不在乎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他们既不懂得尊重他人,更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新型农民能够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懂得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他们也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富于一定的组织性,生产经营及生活方式更趋于组织化。概括起来说,新型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他们具备三个明显素质:具有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尚文明;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熟悉和会用现代农业技术,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怎样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我相信只要各位学员理念上去了,时间保障了,精力投入了,就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第三篇】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乡村农业发展的关键。以前,高科技的新型农业中在我看来,就像天空中的星星,知道其能量无穷却觉得遥不可及。因为在我成长的农村,大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模式。经过这次培训,发现农村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充满潜力,值得我们去探索。传统农业的耕作都需要遵循着季节的周期性,这也是一个需要人为长时间护理植物的过程。但现代新型农业,应用现代的物质装备,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经营方式,让农业更高效。我会把这次培训的内容落实到实践当中。深入调研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成立一个我们大学生村官和农民的合作社,寻找适合的品种进行高效农业种植项目,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引导,可以带领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总之,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更拓宽了带领农户致富的新思路。使我们更有信心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创造新的辉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党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科学把握中国国情。我国农业发展在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结构、任务要求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国情。从资源状况看,人多地少,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任务要求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还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挥多种功能。从体制环境看,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很深,农业发展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阶段,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从经营方式看,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户数量庞大,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从生产力水平看,农业生产力水平整体较低,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千差万别,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从国际竞争看,我国农业发展既有后发优势,又面临一些挑战,相对其
本文标题:关于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729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