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7S倍速考試法》******************------------第1節做好學習的準備------------成功從好習慣開始著名作家傑克·坎菲爾德說:「如果你希望出類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與眾不同,那麼,你必須明白一點——你的習慣決定著你的未來。」習慣確實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嗎?習慣之所以可以主宰人生是因為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的性格。著名牧師華理克在他的作品《目標驅動生活》中有這樣的論述:性格其實就是習慣的總和,就是你習慣性的表現。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早在公元前350年便宣稱:「正是一些長期的好習慣加上臨時的行動才構成了美德。」習慣成就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很多成績斐然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敢揚言,即使現在一敗塗地,他們也能很快東山再起,就是因為他們養成的某種習慣鍛造了他們的性格,而性格鑄就了他們的成功。在每一個人的眼裡,愛迪生確實堪稱天才,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一生共創造了1093項發明,包括白熾燈泡、留聲機、電影等。這些成就讓我們普通人望塵莫及,然而他本人卻把這些歸功於勤於思考的習慣。愛迪生說:「就像鍛鍊肌肉一樣,我們同樣可以鍛鍊和開發我們的大腦……恰當地鍛鍊、恰當地使用大腦,將使我們的思維能力得到加強和提高。而思維能力的鍛鍊,又將進一步拓展大腦的容量,並使我們獲得新的能力。」愛迪生進一步解釋道:「缺乏思考習慣的人,其實錯過了生活中最大的快樂。不僅如此,他也會因此無法最大化地發揮和展現自己的才能。」愛迪生明白,正是勤於思考的好習慣,讓他把自身更多的潛能開發了出來。除了勤於思考的習慣,每個成功的人背後都還有一個或者很多個助他成功的好習慣。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擁有越多好習慣的人,他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習慣對人的支配力量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培養學習習慣的開始有如蜘蛛的網,並沒有很強的支配性。但是,經年累月的養成後,蜘蛛網會產生巨大的變化,成為堅固的鐵絲網,牢牢地影響著你。除節省時間的習慣,預習也是一個好習慣。我們都知道聽課對於學習是很重要的一環,預習則有助於聽課的理解。一個下過預習工夫的人,預先對課本內容作了一番思考,並將有關資料查明,對於不清楚處先做個記號,於聽課時特別注意,那麼他對於所學的內容已有了50%的了解。聽課時若參與,則對學習內容又增加了了解。如再有計劃地利用零散的時間及週末假日複習所學,則對學習內容的了解可能達50%以上。因此要提高學習效率,課前預習的工夫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另外,養成早起習慣也有很大的幫助。許多人在9點上學,卻要在8點才起床,匆匆忙忙地梳洗整理,然後再趕路上學。其實,如果提早半個至一個小時起床,除了可以讓時間更加充裕外,也可以利用早晨的時間對這天的學習預先思索。也可以愉快、從容地享用早餐,這可避免邊學習邊吃早餐,或急忙狼吞虎嚥把食物下肚,除了傷身體外,也影響了學習效率。或許你在睡覺前沒有先整理明天上課所需的資料或物品的習慣,從今天開始,你不妨試著培養這種提前準備的習慣。試想一下,在你心緒穩定、不急不忙的情況下,準備隔日或3小時後所需要的資料或用品,這花不了多少時間,而且能確實地把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但是,等到火燒屁股才開始準備,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時候你可能會翻箱倒櫃,急忙找尋需要的東西,然而時間就快到了,此時心情會緊張起來,等到出門上路才想到忘了帶什麼。其實,你在昨晚上床就寢前就把今天需要的學習用品準備好,這可能只需花5分鐘;如果等到起床後才準備,花的可就不止5分鐘了,這除了影響出門時間,也佔用了清晨的大好時光。哈佛大學一位在學業上頗有成就的女學生——瑪麗·桑尼養成了事前準備的好習慣。以前,每天她起床後,花最多時間的就是化妝及選擇穿著。後來她發現,穿衣服花的時間不多,但看看窗外天空預想今天的天氣是冷是熱,再選擇穿什麼就佔了大半的時間了。於是她改變習慣,在前一晚先看氣象預報,把明天應該穿的服飾在就寢前準備好,起床後就不需花太多時間在選擇衣著上。由此可見,良好習慣對每一個人有著多麼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將伴隨每個人的一生,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做人或者處世。它以一種無比頑強的姿態干預著你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從而主宰人生。對於你們來說,要成就學業、事業,要擁有美好人生,必須養成好的習慣。讓我們牢記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的話: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好習慣可以讓我們插上翅膀,飛往天堂;壞習慣可以讓我們掛上鎖鏈,走向地獄。遺憾的是,當我們被鎖鏈束縛時,卻從來不知道鑰匙其實就在自己手中。喚醒你心中的巨人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這樣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他把熱情的作用說得更加清晰明了:「我越老越更加確定熱忱是成功的秘訣。成功和失敗的人在技術、能力和智慧上的差別通常不大,但是如果兩個方面都差異不大,具有熱忱的人將更能如願以償,一個能力不足,但是具有熱忱的人,通常會勝過能力高強,但是欠缺熱忱的人。」熱情是支撐生命的元素,是完成一切偉大事業不可缺少的動力。有了熱情,什麼人間奇蹟都可能創造出來,沒有熱情,再偉大的奇蹟也將被慢慢侵蝕,直至毀滅。學習當然也需要熱情。關鍵在於內心的沖動、想要取得學習成功的沖動。喚醒你心中的巨人,熱情會提高你的學習效率。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藝術家米開朗基羅73歲的時候已經衰老不堪,躺在床上難以起身。教皇的特使來到他的床前,請他去繪製聖彼得堡教堂圓頂。他思量再三,終於同意了,但卻提出了一個奇怪的條件:不要報酬。因為他覺得自己最多只能干幾個月,如果運氣足夠好的話可以干一兩年。既然註定無法完成,也就不應該索取報酬了。教皇同意了這個條件。於是,這個70多歲的老人起了床,顫微微的來到教堂,徒手爬上五層樓高的支架,仰著頭創作,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竟然越畫幹勁越足,體力與智力越來越好。教皇老死了,換了一個新教皇,他還在畫,新教皇死了,又來一個新教皇,新教皇又死了,一直死了三個教皇,他還在畫。他足足畫了16年,到他89歲的時候,終於完成了這項永載史冊的藝術巨作。最後一次走下支架的米開朗基羅顯得容光煥發,他興奮極了,穿上厚重的騎士鎧甲,手持長矛,騎上戰馬,像個瘋子一樣到曠野中奔馳,歡呼自己的勝利。在完成這項任務以後不到一年,米開朗基羅去世了。這個小小的故事中,是什麼力量讓米開朗基羅完成了這個奇蹟呢?答案很簡單——熱情,創作的熱情。諾貝爾獎獲得者勃蘭特·羅素總結自己豐富多彩的一生的時候,他認為有三種激情支配了自己的整個生命:「對真理的不可遏制的探究、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和對愛情不可遏制的追求。」另一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雷達和無線電報的發明人,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德華·亞皮爾頓也曾經說:「在我看來,一個人想在科學研究上有所成就,熱忱的態度遠比專門知識來的重要。」毫無疑問,你現在需要更多的熱情。如果你缺乏熱情,你不妨裝著很有熱情的樣子去行動。對成功的幻想可以喚起熱情,興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熱情的來源。熱情的源泉,當然是越崇高越好,像居里夫人那樣為改變波蘭人的命運而拚搏當然最好。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尊重每個人的價值取向,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尋找屬於自己的奮鬥的熱情。並不一定需要整齊劃一的為了國家強大民族振興而奮鬥,這樣要求少部分覺悟高的人可以,要求所有人都這樣就不太現實。而且,偉大的成就不一定非得需要多麼高尚的激情不可,關鍵是要有熱情,這種激情是真誠的不是虛假的,是旺盛的而不是虛弱的,這就行了。英國著名詩人和劇作家王爾德創作的時候一定要把文壇對手的照片擺在面前,才能寫出好作品,是出於對對手的仇視才激起了他創作的熱情——儘管這顯然只是他創作熱情的一部分。學習當然也需要熱情。這種熱情不一定表現為快樂,埋頭苦讀也有可能充滿熱情,它關鍵在於內心的沖動、想要取得學習成功的沖動。你可以每天對自己大喊「Icandoit!」,也許會有人把你當成瘋子。但是如果要在過度的激情和沒有激情之間選擇一個,你肯定願意選擇過度的激情。因為儘管過度的熱情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但至少能讓你獲得學習上的進步。沒有熱情,既不能贏得別人的好感,也不能取得進步。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想要取得成功的激情,只是這種激情常常處於「沉睡」狀態,需要想辦法把它喚醒而已。現在有一句話非常流行,叫做「喚醒你心中的巨人」。這個巨人是什麼?就是「熱情」。熱情會提高你的學習效率,科學研究表明,缺乏熱情的人工作和學習的時候比充滿熱情的人更容易感到疲倦、更難以集中注意力。如果你一直把學習看成一件死氣沉沉的事情,你的學習效率必然低下。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愛默生做了一個非常簡明扼要的概括:「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熱情而成功的。」注意力是成功的關鍵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決定著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科學史上思想深邃的巨人都特別能集中注意力。奧托弗裡希回憶說:「愛因斯坦特別能集中注意力,我確信那是他成功的真正秘訣:他可以連續數小時以我們大多數人一次只能堅持幾秒中的程度完全集中注意力。」這句話很精彩,它清楚地揭示出了優秀科學家與一般人的不同之處。著名的科學家牛頓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時間鍛鍊身體外,大部分時間是在書房裡度過的。一次,在書房中,他一邊思考著問題,一邊在煮雞蛋。苦苦地思索,簡直使他痴呆。突然,鍋裡的水沸騰了,趕忙掀鍋一看,「啊!」他驚叫起來,鍋裡煮的卻是一塊懷錶。原來他考慮問題時竟心不在焉地隨手把懷錶當做雞蛋放在鍋裡了。對於每一個學習者來說,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程度,何必為學習而發愁?愛因斯坦25歲生日那天,他的朋友知道他早就想嘗嘗美味的魚子醬,於是買了魚子醬作為禮物送給他。愛因斯坦一邊吃一邊興致勃勃地與朋友談論著白熾燈。正當他討論進行得最熱烈的時候,魚子醬上來了,愛因斯坦一邊講燈絲的材料,一邊把魚子醬送進了嘴裡。吃完後朋友問愛因斯坦:「你知道吃的是什麼嗎?」「是什麼啊?」愛因斯坦問。「魚子醬呀!」「啊?是魚子醬啊?」愛因斯坦不好意思地叫了起來。愛因斯坦就是因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討論問題上,因此吃了魚子醬也不知道。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必定有他特殊的一面——專心致志。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集中自己的精神,拒絕一切干擾——心理的、外界的。一位心理學家做過實驗。將被試者分為三組。第一、二組在同樣音響的環境中做數學運算,第三組則在安靜的環境裡做同樣的運算。實驗前,他告訴第一組,音響會使工作效率降低,而告訴第二組會使效率提高。結果,第一組真的效率降低,而第二組不受影響,與第三組成績相仿。這個實驗表明心理因素的作用,往往比噪音本身更大。所以要克服心理性噪音對學習的干擾,就必須明白噪音不會有什麼妨礙,不必去理會它。這樣你的急噪情緒就會減少,逐漸安靜下來。對抗這類精神干擾的方法之一,必須先了解自己的學習時鐘,並據此規劃學習時間。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在一天中的某些特定時間做事效率最高。找出你的學習時鐘屬於哪一種,並安排這段時間內的工作(大部分人的活動高峰時間是在正午時段,下午之後就明顯下降)。不過,這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答案,即使你一切依表行事,所需的資料都準備齊全,日行事曆也把一整盒彩色筆的顏色都用上了,你還是發現自己兩眼盯著窗戶,想著某個男孩或某個女孩、某個週末、某次旅遊、某個節目,或只是看著陽光在水面反射的樣子。生活就是這樣,你要怎麼辦呢?還有些更微妙的敵人,包括突然很想把房間裡的所有鉛筆削一削。一種無形的催促聲音要你打掃房子,自願幫妹妹做功課等,換句話說,就是想盡辦法避免做自己功課的心理。如果你發現你放著自己的功課不做,而去做別的事,就立刻休息一下,或者和自己合作,靜下心來工作。自律也是一種愈練習愈容易的學習習慣。你也可以暫時丟掉時間表,獎勵一下自己,出去躺在草地上悠哉一下。但為什麼要等到警報器響了,告訴你要休息,才迫使你浪費寶貴的時間去挽回注意力呢?如果你最後屈服了,那又多不值得?為什麼不把「獎賞時間」也列入正常時間表之中?此外,我們錯誤的理唸經常會幹擾我們的學習。有人嘴裡說該休息了,可眼睛卻依然盯著書本不放,這是最無效的休息方式。該休息時便完全放鬆的休息,對於恢復疲勞最有效。前半段休息對解除疲勞有很大意義,到後來,休息的效果就逐次減低。因此,當我
本文标题:7S倍速考试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8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