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推荐4篇】
好文供参考!1/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推荐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推荐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一篇】作者:陆丹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35评《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陆丹本课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本课的教学关键在于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在季老师的这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两点;一、抓住生活细节,切入课文课文所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以时间为顺序的系列生活片断。这几个小片断就像是一架架于街道某一角的摄影机中随便截取的几个镜头,生动而丰富。季老师正是抓住这些生活细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体会的。片段举例:(多媒体出示句子)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好文供参考!2/21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二、创设开放的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学目标对所有学生来说是开放的,学生的需要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读什么、怎么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表达、思考、表演、想象能力。片段举例:师:能说说爱因斯坦对待科学事业的事例吗?生: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好文供参考!3/21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生: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师: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生:我想对爱因斯坦说:“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潜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你是我们学习上的榜样。”生:我想说的是:“爱因斯坦先生,你是那么平易近人,我们敬仰你!”生:……师:多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二次交往部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涵。《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第二篇】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85《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三设计理念与特色:《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写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好文供参考!4/21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的相识、相处,到最后成为了朋友的这一过程,从而展现了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潜心科学研究、富有童心并且乐于与孩子交往的这样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因而采用浅文深教的方法展开。学生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开始,自己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研究,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是一步一步地深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建构智能框架,在整堂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的发展与提高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重点难点: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好文供参考!5/21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他们相遇了几次?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三次相遇的不同。学生自读后交流:出示:“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二、精读课文揣摩人物刚才我们通过朗读已经了解到课文三次描写了爱因斯坦的外表,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仔细读读着三处,你从爱因斯坦的外表感受到了什么?并且来谈谈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1、小女孩第一次见到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的?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好文供参考!6/21出示填空:“老人蓄着一撮________的小胡子,一双_________的眼睛__________在眼窝里,长着一头______________头发,穿的衣服__________,,整个人就像________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_________着一双____________的拖鞋。他_____走,_______像是在思考着什→←么。”①自填朗读,指名填,齐读。②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一位老人?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指名说。③就是这样一个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老人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你相信吗?④你能用你的朗读读出你心中的这一初次印象呢?指说-读2、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你能用它来说句话吗?好文供参考!7/214).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指说5).课外补充:“爱因斯坦生活上不拘小节。好友吉勒特·格里芬追忆爱因斯坦晚年生活从不洗碗也不穿袜子。他的头发总是蓬乱着,西服的扣子也经常系错。一位与爱因斯坦并不相识的小姑娘曾给他写信说“亲爱的爱因斯坦先生,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您的照片,我认为您应该剪剪头发,这样您看起来会更精神。”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又不注重着装的人。”3、这次他穿戴得整整齐齐1).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2).你对他的这一变化有何感想?指说3).课外补充:“杨振宁这样说:爱因斯坦是一个非常和蔼的人。邻居家的小孩子们都认识他,当他向高等研究院走去时,他们有时候会跑过去问爱因斯坦一些几何问题。”三、感悟语言体会特点我们经常听说“言为心声”,就请同学们自由反复朗读主人公爱因斯坦的语言以及他和小女孩的对话,等会来说说你眼里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的。首先你可以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来说说人物给你的总体印象或者他的特点,然后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证明你的观点。你也可以先在小组里进行讨论。(摆出观好文供参考!8/21点叙述例证)1、出示:“我是爱因斯坦,但我并不伟大。”1)在你的眼里,他伟大吗?为什么?指名说2)课外补充:“《洛杉矶时报》专栏评论说,爱因斯坦是一个“偶然的天才”,他纯粹依靠自己的智力形成了对宇宙的理解,即使对科学热情不高的美国人,也把他看作科学的最高象征。时至今日他的智力还是无与伦比,“下一个爱因斯坦”可能是一种奢望。”2、出示:“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1、1)同桌互相读(边做动作边读)2)你也来做做小小爱因斯坦!指名读3、出示:“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1)你能用“只好”说句话吗?指说2)你觉得他们的相处怎样?指名说2、3、四、回味课文总结章法好文供参考!9/21爱因斯坦可是一位科学的举人,可是他生活上的弱智文章中作者是怎么来表现的呢?小结:我们曾经学国很多写人记事的文章,比如《聂荣臻与小姑娘》、《快手刘》……很多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为什么呢?那都是借助于人物的外貌与语言、神态等等有详有略的描写,这样文章中的人物才是有血肉的。同样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人物也是运用了这样的方法,所以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不拘小节、潜心科学研究有富有童心、关爱孩子的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五、作业布置1、搜集爱因斯坦的名言,选择几条你认为最好的、给你启发最大的写下来;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法,写一个人物小片段:可以选择你熟悉的人写,比如爸爸妈妈、同学老师等等。板书设计:5、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不拘小节不修边幅——平凡潜心科研关爱孩子——伟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教案【第三篇】(一)课前背格言,激趣入主题好文供参考!10/2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行一次小小的格言交流,你们愿意参加吗?把你最喜欢的格言背给大家听。生: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生:时间是最伟大的作者,他可以给每个人写下完美的结局。生:……师:老师也有一句名言,请看: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不说空话师:你们知道这句格言的作者吗?他就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引出并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评:从格言导入有一妙处:课内外沟通,体现了“大语文”观,让学生课外搜集和积累的材料在课内交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在课外积累资料的兴趣,此为其一;上课伊始便让学生交流、吟背,学生的活动代替了教师的提问或讲解,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教者的“学生主体”的观念自然外现,此为其二。)(二)初读课文把握脉络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什么事?生:爱因斯坦是一个怎么的人?生:……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好文供参考!11/21的地方画下来。生:读文师;愿意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下吗?生:学生自由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的语句。师;再一次读课文,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小组可以讨论。生:按着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交往的具体经过来写的。生:按着“相遇——相逢——交友——坐客”来写的师:你能按上面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吗?(生再默读课文)(评: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在下面的读书中自己解疑,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让学生切切实实地过好“认读关”,经历“与文本对活的过程”使教学目标中最易让人忽略的“过程与方法”得到突显。)(三)自主学文披文入情——精读第一部分师: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这一部分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生:老人留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沉陷在眼窝里……边低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好文供参考!12/21生:只见他的穿的衣服又肥又大,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穿的拖鞋。师:这两句你想怎么读?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多种方式读。看到如此装束的爱因斯坦小女孩有什么反应?生: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里走出来。他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女孩听了直纳闷,这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师:这两句用怎样的语气读?生:我要用怀疑的的语气读生:我要用纳闷的语气读。师:请你带自己的情感读吧!师:你读懂了什么?(小女孩的天真和直率)生:我读懂了女孩的天真和可爱。生:我读懂了女孩的直率,生:我知道了爱因斯坦是
本文标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82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