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蜜蜂引路》第二课时【热选4篇】
好文供参考!1/13《蜜蜂引路》第二课时【热选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蜜蜂引路》第二课时【热选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公开课《蜜蜂引路》教案【第一篇】知识塔一、你能把小乌龟送回家吗?二、夺红旗,和同桌比一比,看谁先夺得红旗聪明屋一、一字扩词,再用词填空他()喜欢打篮球,一放学就直奔体育馆。学习委员成绩很好,她()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一个男司机开的,最近却()由一个女司机开。他()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二、读一读,画一画益智园发挥想像编对话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________________?”列宁笑着说:“______________。”养蜂人说:好文供参考!2/13“______________。”列宁说:“____________。”养蜂人说:“_______________!”《蜜蜂引路》教学案例【第二篇】一、导入:蜜蜂是怎么把列宁引到家的呢?二、朗读感悟1.初读课文时,在读准生字、词语的基础上要引领学生把一些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2.细读课文时,建议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文中的词语。(1)“附近、谈天”等词语,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感悟。如,“附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在以下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①学生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看看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哪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②以自己家为中心,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让学生作出判断后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2)“常常”等词语,可在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可以换成“经常”。“经常”是二年级学生已熟悉的词语,通过互换能感悟“常常”的意思。(3)“往常、果然、向导”等词语,可在朗读上下文中感悟。如,感悟“果然”一词可这样设计:好文供参考!3/13①在自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谁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轻声地读列宁观察的句子,读出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②教师启发,谁能试着有不同的读法读“果然”后的句子吗?可重读“果然”后的句子,读后再想一想它的意思。列宁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到那所小房子很可能就是养蜂人住的地方,他便去敲门,结果开门的就是就那个养蜂人。“果然”一词表明结果和预料的完全一样。(4)理解“惊讶”,可在朗读第四自然段中,通过模拟养蜂人突然在自家门口见到列宁时感到惊奇的语气和表情来感悟。(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事情的主人公列宁的情感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开始的“往常”去找养蜂人的人没在,想谈天却谈不成的失落,到列宁亲自想办法去找,最后“果然”找到养蜂人时的惊喜,都叫人感同身受,其情感变化都在实情发展过程之中。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3.深读课文时,建议以第三自然段为重点,进行探究性教学。读完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由学生或老师提出问题: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仔细研读第三自然段。把同学们的各种思考巧妙地利用下面归纳性的板书予以展示。注意发现:好文供参考!4/13蜜蜂——园子——小房子分析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马上验证:果然就是要找的养蜂人。列宁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敏锐判断、立即验证的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发现与研究的过程。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始终体现事不离人,人不离事,事是人做的,人在做事过程中的表现反映出人的品质。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讲述事情过程和画路线图,明白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同时学生学习列宁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优秀品质。)4.扩展想象,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进行交谈,续编故事后,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蜜蜂引路》教学案例【第三篇】《蜜蜂引路》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的又1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等主题共安排了4篇课文,除此以外,还有《玲玲的画》、《寓言两则》、《丑小鸭》。《蜜蜂引路》侧重好文供参考!5/13表达“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主题,启发教育孩子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一、解读课标和教材《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关于阅读教学的阶段指标第二条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蜜蜂引路》这篇课文的第四自然段适合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法进行指导和教学;而其他各段要求读正确、流利即可。一、二年级的侧重应该是字词的教学和积累。本课要求认读6个生字,会写达9个之多。生字词的教学可以采取随课文学习,即帮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之后,将要求会写的生字适当地提出来进行字理分析,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该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的。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列宁利用蜜蜂做向导,帮助自己找到养蜂的人。旨在告诉学生“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接受这样的教育?主要通过反复朗读课文重点段落——第3自然段的办法来体会。如何让孩子百读而不厌?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训练方式。比如第一遍朗读后要求用一句话说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列宁利用蜜蜂做向导,帮助自己找到养蜂的人;第二遍朗读后可以让学生把这段话中的一些关键词进行填空训练好文供参考!6/13——“列宁一边走一边(),()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他(),只见那些密蜂采了蜜就()附近的一个(),园子旁边有一所()。列宁走到哪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再读课文后就要每句每句的读,边读边思考列宁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列宁是个细心观察事物,遇事喜欢动脑筋的人”。二、解读人物和背景(一)文中的人物——列宁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1923)。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这好文供参考!7/13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好文供参考!8/13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列宁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无产阶级的领袖,他不知疲倦的和长期紧张的政治活动,以及社会革命党暗杀造成的创伤,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从1922年上半年起,便身患重病。1924年1月21日,便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最沉痛的损失。他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永垂青史。(二)关于蜜蜂在生活中,有的小朋友只要一提到蜜蜂,马上就想到蜜蜂会蜇人,挺讨厌的。其实,蜜蜂一般不轻易蜇人,蜇人是它进行的自卫,是它维护生命作出的一种本能反应。当蜜蜂遇到侵害时,它就会把尾部的毒针刺入对方的身上,并放出毒液。如果谁无意中打死了某只蜜蜂,也会招来一群蜜蜂跟踪被蜇,这是蜜蜂在进行着报复行动;蜜蜂尾端的毒针是自卫的武器,它连着身体里的毒腺,蜜蜂在使用它的毒针之后身体会被撕毁而死去。好文供参考!9/13其实,蜜蜂是一种可爱的小精灵,以它的勤劳赢得人们的真爱。有一首唐诗是这样赞美蜜蜂的:“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白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分工明确而精细。工蜂负责采蜜,每天忙碌地出去寻找蜜源,采到蜜后送回来,再出去。它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有趣的是,工蜂还会按着各种图形在空中“跳舞”,以此来与同伴交流信息。当负责“侦探”的蜜蜂发现了蜜源,或者在外面采到蜜返回时,都要在蜂房上空欢乐地飞舞一番,用飞舞出的图形告诉同伴什么方向有花。它们飞舞是以太阳为基准指示方向,比如头朝太阳跳“。。”形,是各诉同伴朝太阳飞能采到蜜;头朝地面跳“。。”字形,是告诉同伴背朝太阳飞能采到蜜。距离的远近是用飞舞的圈数多少来表示,几十米、几百米或几千米,都有固定的圈数。更令人惊奇的是,不同地区的蜜蜂有不同的舞蹈语言。如意大利的蜜蜂就会跳“镰刀舞”。蜜蜂在飞舞采蜜时,眼睛起了关键作用。为了能看清周围的环境,蜜蜂生长着许多复眼,大约有500万只,所谓复眼就是由很多微小的眼睛组成的,每只小眼睛都能看清一个小范围,再把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物体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好文供参考!10/13范围。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但是由于它的身体较小,眼睛就显得更微小了。看来蜜蜂虽然体型微小,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却一点也不小,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三、解读文本与资料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一)释句导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这段话叙述列宁跟着蜜蜂找到养蜂人的经过,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列宁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好文供参考!11/13列宁正是在认真观察了蜜蜂的去向以后,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养蜂人的,所以他把蜜蜂称做
本文标题:《蜜蜂引路》第二课时【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84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