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6最后一课课题最后一课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及作品。2.初步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理解文章的主题。2.根据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课前预习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有“法国的狄更斯”的誉称。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其后创作了许多以这场战争为题材的爱国主义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富豪》《不朽者》,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写作背景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刚结束两年。在普法战争中,法军大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割让给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为了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不允许这两个地方的人民继续学习法语。这篇小说反映的就是阿尔萨斯沦陷以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语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文体知识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题材可分为科幻、历史、武侠、推理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读准字音锯.木厂(jù)喧.闹(xuān)踱.来踱去(duó)纵.身(zònɡ)督.学(dū)郝叟..(Hǎosǒu)诧.异(chà)溜.冰(liū)钥匙..(yàoshi)强.迫(qiǎnɡ)祈.祷(qí)哽.住(ɡěnɡ)辨清字形惨(cǎn)惨白摊(tān)地摊掺(chān)掺杂瘫(tān)瘫痪渗(shèn)渗透滩(tān)沙滩理解词语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征发:旧时指政府征集民间的人力或物资。视察:上级到下级单位检查工作。诧异:觉得奇怪。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踱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新课导入有人说:“爱国是长大以后的事。”也有人说:“爱国是英雄之举,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没什么意义。”其实不然,爱国离我们并不遥远。爱国就体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比如,热爱汉语,学好语文,就是很实际的爱国主义表现。不信,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去了解韩麦尔先生与小弗郎士这对法国师生在面临亡国时的特殊感受吧!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为什么叫“最后一课”?以“最后一课”为题有何作用?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以“最后一课”为题,首先,高度概括了全文的情节,指在自己的国土上用本民族语言来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其次,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亡国之恨,隐含着一种悲怆气氛,同时融进了教师、学生和小镇上的居民们对祖国以及祖国语言文字的深沉热爱和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无比痛恨。【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据此将文章分为哪几个阶段?线索:“我”的见闻感受。第一个阶段(1~6):序幕,上学路上。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第二个阶段(7~10):开端,上课前。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上课中。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下课后。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感悟精彩句子】1.第②、③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轻松明快的自然环境描写,反映了小弗郎士天真幼稚、无忧无虑的心理,这与后文他的思想转变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人物的性格更加丰满,更令人信服。“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句是社会环境描写,暗示了故事的时代背景,阿尔萨斯省已经被敌军占领。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感情?这句话写出了小弗郎士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表达了他对侵略者禁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以及其极端的愤慨和讽刺。3.“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了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与敌人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分析主体形象】1.赏析小弗郎士形象。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1)小弗郎士在上课前的表现:①害怕老师。相关语句:“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②贪玩,不爱学习,经常迟到。相关语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铁匠华希特和“我”开玩笑:“……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③不懂事。相关语句:“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2)小弗郎士在课堂上听到韩麦尔先生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心里万分难过”,思想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相关语句:“……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②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相关语句:“他就要离开了……忘了我挨的戒尺。”“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③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相关语句:“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现在我明白了……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3)小弗郎士前后心情、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有:①基础原因:小弗郎士本质上并不坏,尽管贪玩,不爱学习,但还能管住自己。②本能的反应:对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眷恋。③根本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韩麦尔先生充满爱国激情的言行的感染,亡国的惨痛带给他巨大的震撼,激发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觉醒。2.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1)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分别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这特别的打扮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对将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和对祖国故土的无比热爱。“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痛苦至极。动作描写:“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故土的强烈愿望。书写这几个大字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永远不要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语言描写:“‘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这体现了他说话断断续续,更能表现出他内心复杂的情绪,说明其悲愤的感情已经强烈到极点了。(2)请概括韩麦尔先生的形象。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的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以及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把握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写“我”的见闻、感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争取祖国解放的坚定信念,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写【深入研读,探究方法】作方法运用1.巧妙的叙述角度。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为主人公,通过他的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及他的心理变化,间接地写出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内心的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依依深情。小主人公在这堂课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染。2.细节描写,蕴含深意。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耐人寻味。例如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声叫这一细节,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答案则留给读者去思索。又如韩麦尔先生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儿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兵的操练和号声、飞进教室里的金甲虫、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这些细节看似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细节都蕴含深意,发人深思。3.以小见大,饱含爱国深情。作者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学校里的一堂法语课,来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表达人民的爱国深情。作者将法国人民深沉而炽热的情感,浓缩在这短短的“最后一课”里,从而把这堂课提升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得这“最后一课”成为法国人民爱国的一个缩影,深沉的爱国之情像火山爆发一样从这“最后一课”里喷射而出,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你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家庭聚会场景,描写一个片段,表现家庭和睦的主旨,200字左右。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由于学生处于初一阶段,对于世界历史了解不多。特别是对普法战争知之甚少,有必要增加相关历史知识的介绍。这是学生上中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授课时要提炼出几个关键的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充足了,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果就自然好了。《最后一课》是一篇经典作品。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应该没有什么障碍,情节流畅,内容明了,情感炽烈。只要了解小说背景并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相关体验,要理解它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就在于怎样让学生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方法指导:概括小说的主要事件或故事情节[方法技巧]概括小说的主要事件或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小说的情节结构入手,看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从叙事的时空入手,依据故事发生、发展的前后顺序或故事发生地点的转换顺序加以概括。3.从故事的线索入手,抓住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条线索进行概括,或者抓住人物的情感变化线索进行概括等。素材积累: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本文标题:6 最后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84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