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 2023年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终考任务试卷论述题【4份】附答案供参考
2023年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终考任务试卷论述题【4份】附答案供参考[论述题目录]1.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理解。2.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4.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理解。【附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理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原则的一般性与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些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各民族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特殊性的深刻内涵,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的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虽然都比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其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每个民族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民族的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民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根植于本国的土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说,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具体的国家来说,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调整、选择适合世情和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国开电大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C: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附答案】1139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春+试题C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1.经过几十年积累,我们站到了新的起点上,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但是,新发展阶段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答:一、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个生长、成熟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从低到高、从初级到高级的很长的发展过程。我国历史发展是跨越了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阶段,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由于资本主义在旧中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初级阶段。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经阶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也需要较长的过程。在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结束,大约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三、从国际范围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发展余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长期竞争。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革命,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头,使得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的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充满矛盾的整体,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带来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竞争,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在世界扩张,扩大资本主义的影响提供了途径。但是,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资本主义越向全球扩展,它也就在更大的范围造就自身灭亡的社会力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判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这种历史趋势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开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提供了可能。然而,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又并非易事。在社会主义进程中,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于人们没有认识和掌握规律。实践已经说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试图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开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附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是在冷战结束后逐渐流行起来的,但它所表达的经济发展趋势早已开始出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答: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早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就已经出现了。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由美国和苏联对抗带来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分割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要素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世界真正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除了波音飞机、莱曼汽车等生产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还表现为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现在的国际贸易已占到世界总生产额的1/3以上,并且还在稳步增长,国际贸易的商品范围也在迅速扩大,从一般商品到高科技产品,从有形商品到无形服务等几乎无所不包,在我国,到处可以吃“麦当劳”快餐,看“松下”电视机,坐“奔驰”汽车;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经济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文化、价值观念、政治统治与管理面临冲击;经济全球化使局部经济波动极易波及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失衡、危机和社会动荡,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货币金融连锁式的崩溃,以及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都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待经济全球化,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那样:“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社会共担时代责任,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国开电大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终考任务二大作业试卷A: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附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马克思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解释意识的能动作用时,马克思引用了一句名言:“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意识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且具有能动作用,即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出符合自己目的的客观事物。在实际生活中,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从事实践活动之前,往往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这些目的和计划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益和价值观等因素而形成的,它们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使人们能够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比如,建筑师在建造房屋之前,会在头脑中构思房屋的形状、结构和功能等,并制定出详细的施工计划,以确保房屋的顺利建成。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们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现象,还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创造性体现在人们能够通过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比如,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发现了新的物理规律,发明了各种新型设备和技术。这些创造性的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展示了意识的巨大创造力。三、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
本文标题:2023年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终考任务试卷论述题【4份】附答案供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88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