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2023年数学课程教学计划【汇集5篇】
1/182023年数学课程教学计划【汇集5篇】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学习、工作、生活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制定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数学课程教学计划【第一篇】一、填空。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7、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技能)、(数2/18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学习领域。11、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1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3、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4、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15、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16、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17、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18、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1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2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3/18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二、简答题。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是什么?7、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是什么?答: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关系: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二,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关系;三,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四,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8.什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9.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11、数学课程目标的总目标是什么?(见数学课程标准8页)。12、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四基”指的是什么?(见数学课程标准8页)。三、分析题。1、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4/18的体会,并举例说明。(略)。2、你能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举一些例子、谈谈你的想法吗?(举例分析题)。答: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数学课程教学计划【第二篇】诗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古诗词歌赋中汲取养料,让学生通过吟诵提升文化素质。开展古诗吟诵的校本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了学生幼稚的心田,让他们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引领他们漫步经典诗歌的长廊,发现美,欣赏美。倡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尽情吟诵中,追求真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质量,激发文学的兴趣。开展古诗吟诵的校本课程是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有效措施。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2、初步掌握一些诗律等简单结构以及古体诗的对仗、压韵等。3、掌握几种古诗吟诵的方法4、营造吟诵诗文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5/18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5、会赏析、吟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古诗词。6、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培养学习古诗的乐趣和愿望。1、“读故事学古诗”。因为故事中的一些句子是与诗句一一对应的,这些句子又恰好是诗句的最好的解释。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理解古诗,达到熟读成诵。2、“重吟诵增积累”。老师让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3、“做比较深感悟”。通过比较吟诵,让学生从中产生移情体验,进行知识牵引,拓展视野,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4、后期力求让学生“在吟诵中学会唱”。老师利用“半吟半唱”伴随手语的方法来进行尝试教学,帮助学生领略诗境的美,陶冶情操。5、在黑板一角上,开辟“古诗角”,由值日生上课之前带领同学吟诵,要求学生每周背一首,并且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让古诗词的吟诵声充满校园。6、通过丰富多采的诵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诗、背诗、赏诗中培养读书兴趣。数学课程教学计划【第三篇】----。一、学情分析:6/18全班共有学生56人,是一个新组合的班级。学生的层次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的同时,应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一)、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五)整理与复习。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第一单元“圆”: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7/18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8/18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第四单元“比的认识”: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五单元“统计”: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第六单元“观察物体”: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9/18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综合应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整理与复习:。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10/18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四、教学措施: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五、教学课时安排(按单元顺序)。第一单元圆:17课时。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16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变化:5课时。整理与复习(一):5课时。数学与体育:3课时。第四单元比的认识:13课时。第五单元统计:6课时。整理与复习(二):3课时。生活中的数:2课时。11/18数学课程教学计划【第四篇】内容分析:本堂课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程。本课教学内容的实质是求相差多少的问题。通过操场上这一场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借助主题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是加减法的强化训练。这里的比较多少,不但比较谁多,谁少。而且比出多几或少几?是第二单元比较的深入。同时用文字代替了图形。学习目标: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圆片。课时安排:1~2课时。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初步掌握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用语言表达,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2/18投影出示操场上图片。问:同学们看到了这幅图,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二、学生操作,探索新知。1、请同学们拿出小圆片,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在桌子上摆一。摆,并列出算式。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3、指名汇报交流,并说说。8-2=65-3=2。4、评价。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哪位同学说得比较好?好在哪里?三、练习巩固、及时反馈。1、摆一摆、填一填,要求独立完成。2、看图,列式计算。3、小游戏,10把椅子8位同学坐,还剩几把椅子,列式计算。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四、课外延伸。调查
本文标题:2023年数学课程教学计划【汇集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07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