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部门决算报表视角下的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思考
部门决算报表视角下的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思考2023/X/XX根据财政部规定,公立医院于xx年1月1日开始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本次制度改革的创新点是“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双报告”指的是通过财务会计核算编制政府财务报告;通过预算会计核算编制决算报告。按照《预算法》第七十五条中规定“决算草案应当与预算相对应,按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决算数分别列出”。因此,决算报表是预算执行结果的反应,预算执行过程是通过预算会计核算进行记录,所以收付实现制下的预算管理、预算会计、决算报告三者存在因果关系。通过对公立医院xx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分析,结合xx年3月《医疗机构经济运营管理服务模式》研究中对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现状进行的调研发现,出现的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本年收支负结余情况的原因,除了使用年初结余资金安排预算支出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预算管理与决算报告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认真开展预算编报工作,预算会计也仅是对核算范围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了记录而未发挥事中的监督作用,导致决算报表不能真实、完整、准确的反应医院预算执行的结果。下面小编对了解到的非财政非专项资金负结余的非正常原因和大家一起探讨。一、预算负结余的非正常原因(一)医院未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作为预算单位,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要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强化内部预算管理。《预算法》第三十五条中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可以理解为,除年初结余资金安排的预算,本年预算收支基本平衡,若出现增加年初预算以外的重要项目,要严格按照预算调整审批程序进行批复。但通过调研,公立医院虽然都已经有了预算管理的理念,但政策落实中理论与实际相差较远,调查结果显示,大约26%的公立医院仅开展了财政部门预算编报工作,单位内部未开展预算相关的管理工作,而且,部门预算编报时间紧,基本都是按照历史年度增减幅度,编制的大收大支的预算,没有细化的收入支出项目预算,所以,导致出现下列情况:1.挪用除财政资金以外的其他专项资金财政拨款资金因财政部门有严格的预算考核制度,医院基本都能做到专款专用,若有预算结转结余资金,财政部门会根据结转结余资金的原因进行考核,并按照考核结果,对下年度的资金安排做出相应增减调整,如果预算执行存在编制不准确,会按照预算执行率对下年度的预算额度进行调减,因此,医院非常重视财政部门财政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进度,而对自有资金以及其他项目资金的收支没有进行详细的资金预算安排,造成资金结存中除财政资金外的,属于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和属于可以统筹使用的自有资金的数额无法分清,无意识的挪用其他专项资金,导致非财政非专项的支出大于收入与年初结余。2.占用预算内安排的应付款项资金在已经开展预算管理的医院,存在单位内部预算编制不准确、执行、审批、调整不严格的预算松弛现象,使得预算不能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预算管理目标导向作用。比如,对维持医疗业务正常运行的卫生材料、日常办公用品、运维费等,没有按照业务量以及支付能力进行现金预算的编制,更没有按照医院资金的实际情况,对合同的签订以及项目投入,按照“轻重缓急”进行项目排序,造成盲目的投入,挤占预算内安排资金,导致现金流短缺的现象。为了保证医疗业务的正常运转和患者就医的需要,一般采取延长应付卫生材料、药品等款项,来支付其他不在预算资金安排范围内的支出,出现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并导致资金使用混乱。(二)衔接工作中暂收暂付款项清理不够彻底按照财政部文件规定,xx年1月1日起公立医院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会计体系,由于公立医院的行业特点,衔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所以,在xx年下半年国家卫健委紧锣密鼓的在全国内组织了培训工作,在xx年11月底基本结束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覆盖的第一轮培训,但由于时间紧,财务年终决算、新制度的学习、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均同步进行。为了能保证xx年顺利建账,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对于暂收暂付款项和以前年度遗留的往来账务较多的医院,短时间无法做到非常的细化分类,导致“非财政拨款结余”与“资金结存——货币资金”期初余额中含有暂收暂付款项,误将这部分资金安排为预算支出,动用了非预算范围内的资金,造成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三)对预算会计核算的内容把握不准xx年《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大部分会计人员都忙于赶记账进度,无暇静下心来对《政府会计制度》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基本都是按照培训时所学的内容和自身的理解进行记账,尤其对于执行多年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医院财务人员而言,预算会计相对比较陌生,收付实现制下预算会计核算是否准确,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反应在预算会计核算中就会出现应记未记等现象,造成预算会计核算结果不准确、不完整。二、解决非正常原因造成预算负结余的主要措施(一)严格按照《预算法》和《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医院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和治理体系,这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立医院既要体现公益性,又要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主线,成本管理为手段,绩效管理为导向的运营管理体系,使医院运行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能紧紧围绕医院的战略目标有计划的开展,才能保证医疗业务持续健康的发展。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运营管理模式,可以加强医院的内控管理,降低财务风险。比如,本期预算收支负结余用以前年度进行了弥补,但如果不加强预算管理,当期预算结余有可能会持续出现负结余,会发生以前年度预算结余不足以弥补当年亏损的风险。即使医院工作量在逐年递增,如果没有开展预算的管控,也会有浪费资产、增加业务成本的风险。因此,预算管理是加强医院的内控建设,降低运营风险,提高经济管理效率的重要工具。(二)按照资金来源与性质,在资金结存下分类设置子科目进行专项资金管理从会计核算角度来分析,为了避免占用其他专项用途的资金,可以在“资金结存—货币资金”下,按照“非财政项目资金”与“自有统筹资金”进行明细核算,通过对“自有统筹资金”账户的实时监管,来控制预算支出的安排,最大化降低负结余的风险,保证总结余在政策范围内足以弥补可能出现的资金短缺现象。(三)认真理解《政府会计制度》中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保证核算的准确性。预算会计在结余类科目下均设置有“年初余额”调整科目,就是允许对以前年度有错的账进行调整。那么,在逐渐熟悉了政府会计制度核算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对《政府会计制度》重新进行深入理解,对衔接时没有做到位的工作进行重新梳理,准确把握预算会计核算的内容,减少差错的发生,以保证年度决算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三、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难点和痛点(一)财务团队缺乏管理会计思维和数字化思维。自xx年新《医院会计制度》执行以来,公立医院基本属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核算,即使开展了预算管理工作,基本都是权责发生制下的费用预算,没有开展收入、现金和重大项目等预算管理工作。落后的财务管理手段,传统的会计思维模式,使财务人员不能及时顺应数字化时代对财务管理转型的要求,不具备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能力,对医院经济运营决策起不到数据支撑的作用。(二)行业特点决定了医院管理层形成“重业务,轻管理”的思维方式。医疗行业是一项关系民生的行业,长期以来,在体制发展上,从上到下形成了“重业务,轻管理”的理念,认为财务就是“管管钱,记记账”,而且公立医院的管理层绝大多数来自医务人员,对财务工作不太了解,不能给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财务团队长期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不能适应“互联网+医疗”时代发展要求,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管理效率。要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必须从医院的管理层开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鼓励和支持财务人员学习管理会计知识,转变思维方式,顺应时代的潮流,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管理会计工具,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总之,为了保证部门决算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就要从源头抓起,管理层和财务团队都要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数字化时代的全面转型,树立管理会计思维和数字化思维,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审批的严肃性、预算执行的严谨性和预算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才能保证决算报表真实、准确、完整的反应预算收支情况。
本文标题:部门决算报表视角下的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0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