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导入新课伴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大量国外的东西也涌入我国。在这个过程中,涌入的有先进的科技,但同时也有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给我妈的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知识与技能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学习重难点1、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3.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题目介绍“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度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牙牙学语。针对三十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尼采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资料链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年—1900年),西方现代哲学大师,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著有《悲剧的诞生》、《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瞧!这个人》、《上帝之死》等书。1927年蒋介石上台后,不断出卖主权;“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投靠、讨好美英帝国主义,更是拱手相送国土,由美英操纵着中国经济命脉,控制中国的军事力量。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赴日本求和时与日本外相伊藤博文所对下的,上联是伊的:“朝无相,边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将来怎样?”下联是李的:“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量亦无妨。”议论文基本知识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位置:①文题②开篇③中间④结尾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立论、驳论、立论与驳论相结合举例子、对比法、类比、对比、引用等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传播上,主张“全盘西化”,极力摧残民族文化。而在当时的左翼文化战线的内部,在“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同志,又把“采用旧形式”视为“机会主义”、“类乎投降”,也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遗产。针对这些现象,鲁迅先生在马列主义学说的指导下,凭借自身丰富的文学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面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我们应处的立场、应持的态度和采取什么方法的问题,并用“拿来主义”这样富有创新意义的命名为。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课文讲解自诩(xǔ):自我夸耀。诩,说大话,夸耀。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冠冕(miǎn):很体面,有气派。冕,古代帝王的礼帽。脑髓(suǐ):脑筋。孱头(càn):懦弱无能的人。蹩(biě)进:躲躲闪闪在走进。基础知识讨论与研究1.文章前半部分重在批判“送去主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1)二者是血脉相承、衣钵想继的;(2)都是腐朽、落后、反动的本质的反映。国民党的“送去主义”与清王朝的“闭关主义”有着内在的历史的联系,而且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当时清政府以“国情特别”等为借口,盲目排外,与世隔绝,“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使古老的中国处于腐败落后的境地,最终在别人的枪炮面前,不堪一击,“碰了一串钉子”。再看“送……”,“到现在”,是国民党统治时期,“闭关自守”的“大门”早就没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由“闭关主义”走向另一个极端“送……”。2.“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只把锋芒指向学艺方面的几件小事,而不去揭露出卖领土和资源的重大罪行呢?这是因为本文论述的中心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所以用“单是”一词将其他尽人皆知的事实一笔推开,从而将批判的重点更集中,这样选材才更准确,与中心一致。列举的是:送古董、送画、送活人。要说明的是,送这些东西,不一定得扣上卖国的帽子,但这决不是正常的文化交流,而是媚外求荣。这里也没有非议梅兰芳的意思,而是斥责国民党利用梅去苏联一事欺世惑众、向西方献媚取宠。作者在列举这几个事例时,字里行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无情的嘲弄和深刻的批判。3.第3段用了什么论述方法?类比尼采: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他发疯而死中国:————————自诩地大物博子孙沦为乞丐掘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令人“骄傲”的“丰富”的煤矿资源4.“抛来”与“抛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为什么又可称为“送来”呢?“抛来”——随意的受动的“抛给”——有意的主动的“送来”——特意的有目的的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送来:目的:毒害中国人民、欺骗中国人民、用鸦片来换取中国的银两毒害、欺骗、侵略、掠夺亡国、贻害子孙危害:实质:论述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时,作者未直说,而是先用反语讽刺;“送出去”明明是坏,说“不算坏事情”,以敌人自我解嘲的话鞭鞑敌人;“丰富”、“大度”不过是“送去主义”者掩盖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接着,与尼采自诩为太阳作比较,一针见血指出“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是发了疯,吹嘘“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义”者,势必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最后,举开掘地下的煤矿为例引出“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既深刻论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又辛辣地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奴才相。笔法曲折,解剖入木三分。采煤工作场景5.全文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却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批判送去主义,这种破字当头的结构有什么好处?这正是文章“破”字当头的结构。(1)破字当头的好处使论述有历史的深度,它是在总结近百年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立论的。作者从广阔的背景上,点明了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是从一个极端到另有个极端,反动落后的本质一脉相传。清政府,搞闭关主义,落后挨打;蒋介石,搞送去主义,丧权辱国。出路在哪里?只要实行拿来主义!这种立论,站得高,看得深,有历史深度。(2)从对比中分析问题,有说服力。(3)先破后立,相得益彰。前者破得越彻底,后者立得越有力;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因此,从揭批入手,再转入正面论述,显得水到渠成,立论更鲜明有力。一脉相传落后反动小结送活人送古董送画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媚外求荣拿来主义6.8——9段论证“怎样‘拿来’”。其中,“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1)“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遗产。(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④拿来——主义占有,挑选7.联系“大宅子”这个比喻,说说前三种态度和方法究竟分别是什么意思?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8.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对“拿来主义占有,挑选”的态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阐述。用平实的语言,该怎么表达?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有害无益有毒素又有用处的“鸦片”吸取、使用有用处方面,清除有害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烟灯”“烟枪”“姨太太”“鱼翅”“拿来”、“使用”9.拿来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小结逃避主义——孱头虚无主义——昏蛋投降主义——废物对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写作特色一、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说理清楚明白,生动形象。二、先破后立,立中有破,破立结合,鲜明对比的结构方式。三、犀利的语言风格,高超的幽默与讽刺的艺术才能。课堂小结这篇文章至今仍放射着思想的光辉。就其见解来说,仍有现实意义。作者所论证的“拿来主义”的主张,跟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所讲的对待文化遗产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吻合的,一致的。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仍不能忽视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文化艺术中一切好的东西。1.(2009,全国卷Ⅱ)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作坊(zuō)心广体胖(pán)处方(chǔ)给予帮助(jǐ)B.燕山(yān)戎马倥偬(zǒng)落枕(lào)分外高兴(fēn)C.干系(gān)呼天抢地(qiǎng)饮马(yìn)供不应求(yìng)D.泡桐(pāo)济济一堂(jǐ)空余(kòng)作者附识(shí)高考链接【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B、分外高兴(fèn)C、呼天抢地(qiāng)D、作者附识(zhì)2.(2008年山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驰骋原生态疾风劲草吉人自有天象B、诀别声讯台震耳欲聋真金不怕火炼C、问侯顶梁柱目不暇接明人不说暗话D、受理高架桥粗制烂造在其位谋其政【答案】B【解析】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字形。A中“吉人自有天象”的“象”应为“相”,动词,是“帮助”的意思;C中“问侯”为“问候”;D中“粗制烂造”的“烂”应为“滥”。3.(2009,全国Ⅱ)依然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8.拿来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3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