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课件%28共9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上册1.1单元学习任务——第一单元一、单元学习目标。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是不同历史阶段的作品,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欣赏作品,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一、单元学习任务。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作品中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哪些是你以前未曾想过,而读过之后感受很深的?哪些已经点燃了你思考人生、积极上进的热情?认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从你最有感触的某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话题展开讨论。。反复诵读本单元诗歌作品,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风格。。1.五首诗歌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任选一首,想一想: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激发了你怎样的情思?如何通过意象来欣赏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写一则札记。2.查找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资料,建议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了解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加深对这首词主旨的理解。还要注意感受词作的意境,抓住“红遍”“尽染”“碧透”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去欣赏这首词。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某点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交流。3.任选一首诗,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对诗作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学之间相互点评。4.《百合花》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两篇小说的时代背景不同,表现的青春情怀都是那样感人。阅读时要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去理解作品的内涵,结合阅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从两篇小说中各选择一两个感人的片段,分析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和典型的细节描写,并作简要点评。四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复现的。5.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珍贵的记忆。注意借鉴本单元学过的诗歌写作艺术,包括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汇总所有同学的诗作,全班合作编一本诗集作为青春的纪念。三、单元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上册1.1《沁园春•长沙》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13年至1918年,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会。1919年起,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学校任教。写作背景“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会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成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不朽诗篇。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关于词的常识词的起源:在隋唐之际配合岁塘燕乐曲调,并以“依调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歌辞形式,是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延续于后代,一直于今天。知识链接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等。词的分类①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②片段: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以上,每一首词有分段,词中称为: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听范读正音: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róng)廖廓(liáokuò)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课前达标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快速默读全词,圈点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语。立、看、怅、问、携、忆、记看到了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往昔岁月,想到了祖国的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词人思索的问题。概括全词,上片、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四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看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层林尽染漫江碧透远眺仰视俯视远景近景高景低景静景动景动景动景万类霜天竞自由借景抒情A,联想,感受意境“看”统领的借景抒情写到哪些景物?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通过诵读和想象,同学们体会到怎样的意境?红叶、绿水、鸟飞鱼游,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美丽,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写法特色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家国命运的关怀,表现了他藐视困难、敢于斗争、坚信革命必定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沁园春长沙上阕下阕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独立寒秋橘子洲头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俯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静景动景(群山)(江中)(江中)(群山)(天空)(水底)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英姿勃勃才华横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战斗风貌中流击水(搏击风浪急流勇进)浪遏飞舟(不怕艰险坚持到底)问——谁主沉浮?答——同学少年!英雄气概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板书设计人教版必修上册1.2.《红烛》闻一多先生(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抗战不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写作背景: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新月派提出“理智节制情感”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闻一多进一步提出“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三、全诗总结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境界,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结果。人教版必修上册1.2.1《天狗》天狗郭沫若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炉中煤》等诗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892-1978郭沫若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写作背景郭沫若的《天狗》最初发表于1920年7月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这首诗在国内发表的时候,郭沫若还在日本留学,诗人一边学习西方文化,一边把自己对世界与自我的全新理解和感悟写成文字,源源不断地邮寄给他的知己宗白华,宗白华异常赏识郭沫若的创作才华,他曾回忆自己在《时事新报》从事编辑生涯时,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阅读“每天寄来的一封封字迹劲秀,稿纸明洁,行列整齐而内容丰满壮丽的沫若的诗!”鉴赏第一节天狗(我)汲取力量月星球宇宙日消灭旧事物鉴赏第二小节我月的光日的光星球的光X光线的光展现能量张扬个性显示自我鉴赏第三节我飞奔狂叫(大海)燃烧(烈火)飞跑(电气)剥我的皮食我的肉吸我得血啮我的心肝→神经脊髓脑筋释放能量→自我毁灭我爆了重生凤凰涅槃→→我便是我呀!第四小节我的我要爆了!“我便是我!”全文出现几次?什么作用?开头节:“我便是我了”是充满自信的自我肯定;最后一节:宣告“我”的完成。全诗出现2次,强调、呼应,突出“天狗”的自信与自我完成。意象感知明确“天狗”的象征意义1.天狗有着无限能量、充分得以解放了的个性,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可看作是作者和五四青年的化身。2.天狗是旧时代、旧传统、旧世界的叛逆者、毁灭者的象征。3.天狗是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新世界、新社会、新未来的创造者、建设者的象征。全诗最突出的一个字是什么?我诗歌每句都以“我”开头,这给你怎样的感受?体现出一种舍我其谁的大气;体现出一种高度的自信;体现出诗人追求自我的独立。“我”:可以是诗人抒写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我”的理解:(2)包括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所有寻求救国真理,追求现代知识和文化的中华儿女们(鲁迅、李大钊、梁启超)(1)郭沫若本人,一个思想丰富、自我意识浓烈的现代人。本诗主要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和自由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这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课件%28共96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5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