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金山中学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2020.1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考试号和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积累1.按要求填空。(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长沙》)(2)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3)人生如梦,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答案】(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沁园春》(3).青青子衿(4).一尊还酹江月(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6).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和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峥嵘”“稠”“沁”“衿”“尊”“酹”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2.依据《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说说如何理解“涟漪效应”。【答案】运用比喻手法,把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形象地比成链漪;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说明圈子越近的关系越紧密,离圈子中心越远的关系越疏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把词语放回到原文中,并结合上下文来分析。由原文看“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由此可分析出“涟漪效应”指的是传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便是“圈圈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二、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每个引进的名词术语都自带文化视角申小龙①一段时间以来,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引起广泛关注。中国话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就话语本身而言,是表达思想、观念、情感、文化的载体。所以,当务之急是先从语言学的角度,把中国话语这个概念弄清楚。②一个世纪前,我们的语言还属于古代范畴。现代化之后引进了很多新的词语,导致我们的语言研究实际上是用欧洲的术语范畴分析中文,这就会碰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语言学上用的最基本单位:词。这是对英语word的翻译,中文中没有这样一个基本单位,只有“字”。而“字”在现代语法结构中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为按照拼音文字,“字”只是一个书写单位,并不是语法上的基本单位,所以引入了欧洲语言中的“词”。句子也是这样,句子的概念也是从欧洲翻译过来的。古代汉语的“句”是“句读”的句,和我们现在理解的“句子”的“句”是两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③由此.就给研究带来了很大困扰。在语言学里,词是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但是一旦引入了欧洲语言中的这个概念之后,它在中文中变得模糊不清,我们说不清楚汉语的词,就是当两个汉字被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究竟是词组还是词。也就是说,我们往往搞不清楚还能不能再往下分析,不能确认它是不是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比如“睡觉”,是一个词,但是“睡”和“觉”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单位,是可以拆开的,比如“睡了一个好觉”。④在欧洲语言理论中,“字”是没有任何地位的,而我们现在渐渐认识到,中文语法肯定是要建立在字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词的基础上。汉字的组合对于中文来说是有根本意义的,而这个意义在欧洲语法的视角中是看不见的,因为它们只认词。这意味着整个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是建立在西方范畴之上。⑤其实每个学科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⑥由此可见,几乎所有欧洲术语拿到中国来以后都要打个问号。当它们被用来分析中国文化的时候,可能都不是一个具有合法性的表述单位。就语言学而言,只有厘清了这些基本范畴之后我们才能更科学地认识我们语言的特点。原因在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太不一样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欧洲人也有很多根本性不同,用了他们的范畴之后会曲解我们自己的语言。每一个词都是视角,是特定的文化视角。我们需要从中国本土文化视角来分析中文,也就是要消解掉西方语言理论的那些范畴。⑦实际上,除了学科领域,还有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有许多翻译腔很重的语言,你也能够听懂,也觉得它是汉语。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道的好的汉语。之前翻译家周克希谈到《小王子》的译法中“需要彼此”和“彼此需要对方”的不同,认为前者不是中国人的表述方式。这其实是整个思维方式的问题。欧洲思维方式是动词中心,一个句子只有一个核心,句子很长,这样的思维方式和中国是完全相反的。中文是流水句,很短,意在言外,充分依赖语境。⑧中文是有诗意的语言。我们一定要了解什么样的中文是好的中文,什么样的中文是欧化的中文。我们应该怎么书写,怎么继承传统语文的好的特点。所谓好的汉语,就是音乐性很强的汉语,有声象和意象的汉语。音乐性是中文最基本的要求,而欧化的语言都是没有音乐性的。⑨当然要做这样一个工作很不容易,因为西方的概念和话语体系已经融合在我们的意识里成为我们视角的一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真正做到追根溯源很难。语言学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说现在人说话已经欧化了,没有必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语法了。然而,如果我们现在不去关注,不建立自己的理论范畴理论体系,听任整个体系全盘欧化,我们的语言,我们孩子的语言,也都说得像英语一样,这对我们民族文化是一个好事情吗?这是绝对不可容忍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的语言文字的历史,这么大的国家,怎么可以没有自己本土文化的研究的主体性,建立自己的理论范畴,而是听任西方的范畴把我们牢牢束缚住?3.第③段划线句中的“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⑤段空格里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比如逻辑学上主语、谓语这样的概念,都不是中文原来有的②现代的各个学科都引进了很多名词术语③现在我们做语法分析,主语是一个基本的单位④这些术语都是欧洲语言,背后是欧洲文化的视角⑤但是主语在中文中恰恰又是一个非常不重要的单位A.③①②⑤④B.②④①③⑤C.②①⑤③④D.③①④②⑤5.根据文意,下列有关“中国话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话语把字作为书写单位而非语法上的基本单位。B.中国话语的语法基础不应该建立在西方的范畴之上。C.中国话语应该有合乎本土特定文化视角的中文语法。D.中国话语现在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理论范畴和体系。6.第⑦段举《小王子》的译法这一例子有何作用?7.第⑨段从______和______两方面阐明了作者对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看法。8.下面是对雪莱《致云雀》片段的两种翻译。试结合本文内容,判断哪种译文更接近“好的汉语”,并说明理由。(1)你从大地一跃而起,往上飞翔又飞翔,有如一团火云,在蓝天上平展着你的翅膀,你不歇地一边唱一边飞,一边飞一边唱。(2)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从地面你一跃而上,象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答案】3.用欧洲的术语范畴分析中文4.B5.A6.通过举例,进一步论证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欧洲人具有根本性不同,强调了要用中国本土的文化视角来分析中文,使论证更具说服力。7.(1).艰巨性(2).必要性8.译文(2)更接近好的汉语。好的汉语流畅,句短,意在言外,要依赖语境。音乐性强,有意象,富有诗意。译文(2)语句流畅,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向上”一句简洁明快,两个字勾勒出了云雀的轻快和矫捷;“烈火的轻云”和“蔚蓝的天心”,结构相同,颜色相对,既有音韵美,又有色彩鲜明的画面美;而“翔”、“上”和“唱”还押韵。富有音乐的美感。而译文(1)句子拖沓冗长,缺乏节奏感。【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代词在文中的指代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确定代词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分析这个代词是近指还是远指。接下来阅读上下文确定答题范围。本题中,“此”是“这”的意思,又位于③段句首,紧承上文,可知,指代的是第②段的内容。通读第②段,可知整段是总分的结构,主要内容是“现代化之后引进了很多新的词语,导致我们的语言研究实际上是用欧洲的术语范畴分析中文,这就会碰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此”指代的内容就是“用欧洲的术语范畴分析中文”。【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语言表达“连贯”,就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自然、顺畅,合乎人们的思维规律。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还要掌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当然,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所以学生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练好内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本题中,注意前面提到的“这样的问题”指的是第④段中提出的“整个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是建立在西方范畴之上”,根据前面的“每个学科”的提示,可以判断首先要选择②,排除AD;②中的“名词术语”和④中的“这些术语”相联系;然后选择①,是针对前面的观点举例证明,然后是③⑤。③⑤的顺序可根据⑤中的“但是”一词排列,排除C;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本题中,A项,“中国话语把字作为书写单位”错误。根据原文第②段说“因为按照拼音文字,‘字’只是一个书写单位,并不是语法上的基本单位”可知,按照拼音文字才是这样,而不是说“中国话语”,属于偷换概念。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首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本题中,题干已经明确了举的是《小王子》的译法这一例子,所以内容已经确定;其次分析这个例子的作用。在议论文文本中,所举事例均有其所要论证的内容,通过阅读第⑦段内容,可知论证的是“这其实是整个思维方式的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和中国是完全相反的。”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欧洲人具有根本性不同,即要用中国本土的文化视角来分析中文”。【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仔细阅读文段,在此基础上对文段内容进行梳理,最后作答。本题中,仔细阅读第⑨段内容之后,可知可以分成两层,第一层:(开头……没有必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语法了),根据关键语句“要真正做到追根溯源很难”,可知强调,“困难性”“艰巨性”;第二层:(从然而……最后),根据语句“……这对我们民族文化是一个好事情吗?”“怎么可以没有自己本土文化的研究的主体性,建立自己的理论范畴,而是听任西方的范畴把我们牢牢束缚住”可知,强调的是“必要性”。【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最重要的还是依据原文所给的提示信息或者条件,再结合所谈事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首先要根据原文内容明确“好的汉语”的标准:根据第⑦段可知“中文是流水句,很短,意在言外,充分依赖语境”,第⑧段可知“中文是有诗意的语言”“就是音乐性很强的汉语,有声象和意象的汉语”。欧化的语言的特点:根据第⑦段可知:“是动词中心,一个句子只有一个核心,句子很长”,第⑧段可知“欧化的语言都是没有音乐性的”。其次,仔细阅读这首《致云雀》片段的两种翻译,按照标准进行赏析:译文(2)“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和译文(1)“你不歇地一边唱一边飞,一边飞一边唱”相比,句短,依赖语境,富有诗意。译文(2)中,“
本文标题: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5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