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8.16.2 《六国论》同步练习(1)(解析版)
8.16.2《六国论》同步练习[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革灭殆.尽(dài)暴.霜露(bào)弊在赂.秦(lù)B.思厥.先祖父(jué)为.国者(wéi)洎.牧以谗诛(jì)C.日削.月割(xuē)一夕安寝.(qín)小则获邑.(yì)D.六国互丧.(sāng)如弃草芥.(jiè)抱薪.救火(xīn)【答案】B【解析】A.暴pù。C.寝qǐn。D.丧sàng。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六国互.丧互:相继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从:跟随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判断D.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答案】C【解析】判:确定,断定。3.下列句子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洎牧以谗诛B.暴秦之欲无厌C.奉之弥繁D.则胜负之数【答案】B【解析】“厌”通“餍”。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②始.速祸焉B.①然.后得一夕安寝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答案】B【解析】A.①开始,②才。B.都解释为“这样”。C.①统一,②数词。D.①喜爱,②爱惜。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可谓智力..孤危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答案】A【解析】A.古今同义:翻倒,或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B.古义:它实际上。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C.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D.古义:先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6.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秦以攻取之外②以有尺寸之地③举以予人④以地事秦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⑥洎牧以谗诛⑦不赂者以赂者丧A.①②④/③⑤/⑥⑦B.①⑥⑦/②③/④⑤C.①⑥⑦/②④/③⑤D.①④/②⑤/③/⑥⑦【答案】D【解析】①④介词,“用”;②⑤连词,表结果;③介词,“把”;⑥⑦介词,“因为”。7.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2分)()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洎牧以谗诛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答案】D【解析】A.“为”是被动句的标志。B.“削”“割”动词本身表被动。C.“诛”表被动。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2分)()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不能独完.【答案】C【解析】A.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B.名词作状语,每天,每月。C.和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动词。礼,礼遇;下,吞下。D.形容词作动词,完好保全。[阅读达标]阅读文章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9.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非兵.不利兵:兵器B.破灭之道.也道:规律C.与战败而亡.者亡:丧失D.固.不在战矣固:本来【答案】B【解析】道:途径,方法,措施。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赂秦而.力亏二败而.三胜B.弊在赂秦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固不在战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破灭之.道也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答案】A【解析】A.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B.均为句末语助词,表判断。C.均为句末语助词,相当于“了”。D.均为助词,的。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先用双重否定,既而又自为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B.文章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与战争的损失差不多。C.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D.作者在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答案】B【解析】证明了“赂”损失的土地远远超过战争导致损失的土地。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分)译文:(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分)译文:【答案】(1)想想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2)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送给它越多,秦侵犯那些国家(就)越厉害。【解析】(1)关键词为“厥”“祖父”“尺寸”。(2)关键词为“然则”“厌”“奉”“急”。[语言运用]13.请任选一篇篇目,采用对偶句的形式,拟写两句话,不超过30字。要求所拟写语句能概括课文内容。(3分)示例:《逍遥游》:凭风凭水凭云,岂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实乃逍遥。备选篇目:《荷塘月色》《雷雨》《六国论》《鸿门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答:【答案】(示例一)《雷雨》:庭院深,锁住几代悲欢离合;雷雨响,了却两家恩怨情仇。(示例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恶计不成再生毒计,终丧人手;林教头,大难刚过又遭劫难,逼上梁山。(示例三)《六国论》:六国互丧因赂秦失力;秦得天下以变法图强。【解析】所写句子要用对偶句,要能够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14.将下列句子合成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①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②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并“施之于今”。③苏洵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④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⑤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⑥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A.③①⑤⑥④②B.⑥②④⑤①③C.⑤③④②⑥①D.⑥④①③②⑤【答案】B【解析】从所给内容看,“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是全段的中心句,应放于首句,故排除A、C。然后分析后面的句群关系,从苏洵其人、其文角度,进行层意安排,③进行总结,故选B。1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②③【答案】(示例)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断能力。注意语段中一些表达过于绝对的词语。如“只有……才”“必将”“一定”等,还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判断语句逻辑上的不合理之处。表达时注意对参照句的仿写。
本文标题:8.16.2 《六国论》同步练习(1)(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1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