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8.15.2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1)(原卷版)
8.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游处:交游相处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C.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强:加强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膏泽:施加恩泽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度义而后动A.一夜飞度.镜湖月B.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C.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D.因自度.其曲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故略上报..B.于反复..不宜卤莽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B.籍.吏民,封府库C.范增数目.项王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5.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举先王之政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原因B.以致天下怨谤.也谤:诽谤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顾念D.度.义而后动度:考虑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王安石用来反驳司马光的理由的一组是()①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④为天下理财⑤辟邪说,难壬人⑥人习于苟且非一日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给司马光的这封回信中,王安石主要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B.本文对当时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了不满。C.本文引用了上古时期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D.本文批驳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但又注意分寸,既表明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译文:(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译文:(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译文: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答段缝书王安石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邪?巩之迹固然邪?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瞿然。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敌:对等,相当B.巩在京师,避兄而舍.舍:舍弃C.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赖:依靠D.县.断贤者之是非县:通“悬”,凭空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曾巩有德行的一组是()①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②左右就养无亏行③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④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⑤巩在京师,避兄而舍⑥巩果于从事A.①②③B.②③⑥C.②③④D.③⑤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钦佩和敬重曾巩的才学,与他结交做了朋友,但他也承认曾巩有不足之处,认为曾巩过于苛严,以致在家里,亲友都害怕他。B.王安石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曾巩作为兄弟不可能没有一点儿过失,但瑕不掩瑜,曾巩仍然可称是贤明之人。C.贤明的人多被攻击,因为愚昧的人嫉妒甚至仇视贤明的人,贤明的人又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这样愚昧之人就带着妒忌和怨恨之心造谣,攻击贤明的人。D.王安石以先贤孔子和孟子不轻信他人的评价为例,说明考察真伪再做论断的重要性,并且以此来告诫段缝不要随便议论曾巩,也借给段缝的这封书信表达了对嫉妒贤者,诽谤贤者的不良风气的不满。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译文:(2)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译文:(3)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译文:
本文标题:8.15.2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1)(原卷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1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