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词意;2、赏析“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3、体悟豪放词的特点。导入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曲中营造的意境,往往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一定能够收获不一样的美感享受和情感震撼。一、文化常识积累1、知人论世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本蜀之简州(今四川简阳市)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政治上主张恢复中原,反对“隆兴和议”,两度被劾罢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中书舍人等职。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命为建康留守。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次年在芜湖病逝,年仅38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词作特点“豪壮典丽”。张孝祥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天才儿童,《宋史》称他“读书一过目不忘”,《宣城张氏信谱传》说他“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公元1147年,张孝祥十六岁,通过了乡试,走出了迈向仕途的第一步。十八岁,孝祥在建康从蔡清宇学,二十二岁时,“再举冠里选”(张孝伯《张于湖先生集序》)。到二十三岁中状元前,事迹大致如此。作为一个出身“荒凉寂寞”的年青人,张孝祥能在同时代文人中脱颖而出,必有不凡之处。归纳起来,一是才华卓绝,如时人对他的评价“天上张公子,少年观国光”(王十朋),其次也有英迈的性格,“谈笑翰墨,如风无踪”(张拭),“当其得意,诗酒淋漓,醉墨纵横,思飘月外”(杨万里)。从这些评价中,可见他自少年时代起,便具潇洒倜傥的气质,英伟不羁的性格。2、创作背景公元1127年,宋都开封为金兵所破,徽、钦二帝被俘,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于杭州。宋室南渡成为南、北宋的分水岭。金兵大量屠杀无辜平民,把人视同猪狗,开封及周边方圆几百里都惨遭杀掠,饿殍遍地,竟食人肉,大量汉人被在耳朵上刺字,作为奴隶出卖。金人搜刮大量土地,强制中原人改变发型和服饰,朝廷上下为之一空,二百年府库蓄积荡然无存。张孝祥心怀亡国之痛,主张抗战以恢复中原。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被说成“专事游宴”,正直且自视甚高的张孝祥一气之下罢官返家。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辱的“议和”。3、关于念奴娇”词牌著名词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善歌唱,声出於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念奴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本词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二、诵读全词,整体感知(一)赏析上阙1、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阙的内容。2、前三句话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3、思考:词人笔下的洞庭之水有什么特点?词人是如何表现湖水特点的?4、杜甫在《屏迹三首》中写道:“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行迹是表、心灵是里,“心迹喜双清”是杜甫的自况;“表里俱澄澈”则是张孝祥的自况,你怎么理解?“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也许可以说没有。但是敏感的诗人从风云变幻之中是可以感觉到风色的。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那万里黄云使风都为之变色了。张孝祥在这里说“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piān)舟一叶。”玉鉴就是玉镜。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著,犹着,或释为附着。船行湖上,是飘浮着、流动着,怎么可以说附着呢?著者,安也,置也,容也。陈与义《和王东卿》:“何时著我扁舟尾,满袖西风信所之。”陆游《题斋壁》:“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都是这个意思。张孝祥说:“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杜甫有一句诗:“心迹喜双清”(《屏迹》三首其一),心是内心,也就是里,迹是行迹,也就是表,心迹双清也就是表里澄澈。“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恰好可以集成一联,给我们树立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不妨拿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当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让我们感觉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诗人的美学理想高尚,心地纯洁,他的笔墨才能这样干净。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二)赏析下阙理解词意: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思考:我们能够从下阙的那些诗句中读出作者的性格和心胸?“肝胆皆冰雪”“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表,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应”字平常表示推度猜测的意思,这里讲的是自己当时的思想,无所谓推度猜测。这“应”字语气比较肯定,接近“因”的意思。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犹言“官因老病休”,“应”字也是肯定的语气。“应念岭表经年”,是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同样的光明磊落。孤光,指月光。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就曾用孤光来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南朝诗人鲍照在《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另一个诗人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说:“净心抱冰雪。”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张孝祥在这首词里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溟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沧溟,本指海水,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淼。这句是说,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不但如此,诗人还有更加雄伟的气魄:“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西江,西来的长江。挹,汲取。“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这里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诗人的自我形象极其宏伟。“万象”,天地间的万物。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须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啊!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边。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三)请同学们概括本词的主旨。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四)小结词的上阕:主要写景,景中寓情。通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月色湖光美景,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词的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和超脱的人生观。三、艺术赏析1.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全词通篇景中见情,境界空阔,给人清虚而空灵的感觉,表现了词人胸怀洒落、气宇轩昂,暗示了词人精神上崇高、邈远的追求。此首月夜泛洞庭作。写水光月光,上下澄澈,境极空阔。而胸襟之洒落,气概之轩昂,亦可于境中见之。“洞庭”两句,言湖中无风。“玉鉴”两句,言湖面之广。“素月”三句,言月光映水之美。“悠然”两句,收束上片,言泛舟之适。下片,写月下之感。“应念”三句,言中心之纯洁。短发”两句,言夜深湖冷。“尽吸”三句,言湖上豪饮。末句,言湖上独啸。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2.化用典故,翻陈出新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意境,如从已出,不露痕迹。化用《诗经》成句。如“细斟北斗”,出自《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这本是极有想象力的诗句,这首词中则反其意而用之,正适于表达词人的豪纵气概。又如“不知今夕何夕”,出自《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本来是男子在新婚之夜对美好的夜晚、美丽的妻子喜不自胜之词,词人借用来表示对中秋之夜良辰美景的赞叹。——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四、讲解学生“检测案”习题1、探究经历、性格、思想、时代对创作的影响。同为豪放
本文标题: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教师用)-【备课无忧】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2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