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并识记词语(字音、字形、词意)2.阅读文章,培养“归纳概括”能力3.体会科学家“发现”与“创造”背后的科学精神自学案一、常识积累与识记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先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领导团队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成就荣誉2011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所获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说:“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评委会给她的颁奖辞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背景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拉斯克基金会将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以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该奖项于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Lasker)及其夫人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解题“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两个并列的名词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一小步”,既突出了其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满含自豪感,又表现了作者的谦逊胸怀。二、掌握字音、字形、词意(1)读准字音青萵素()疟疾()精髓()奎宁()赠予()肆虐()相悖()肘()羟基()衍生()拯救()砒霜()碱甲()芍药苷()化瘀()福祉()(2)写对字形,课本词语相近字形。()疾()待胶()()昔()霜()邻福()白()青()竹()()基()骨化()()泥沧海一()火中取()三、初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文章开篇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结合文章5个小标题,读标题后面部分,想一想,这几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3、概括文章主题(可以参考“文章写了……表现了……反映了……”的格式进行归纳)。4、结合下面归纳的文章特点,用图示将文章结构画出来:(1)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除第一部分外,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读者借助小标题就能对各部分内容、对全文内容一目了然。(2)结构上首尾呼应,采用了从一般到特殊、从个别到一般等逻辑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从获奖感言开始,首先简单介绍个人经历,提出中医药学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叙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该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参考答案略。教学案一、导入二、积累文化常识三、教师检查“自学案”完成情况,获取学生不能理解的问题。四、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一)深入了解文章内容1、作者在第一部分说“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中医药学的贡献”也说“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怎么理解作者的这种一再强调?2、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如何理解这段话?3、结合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过程。4、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5、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二)学习作者精神,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特点。1、屠呦呦及其团队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的抗虐功效,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的奋斗路上,哪些内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2、在屠呦呦身上凸显出哪些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品质?3、1969年临危受命,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纵观具体科研过程,你获得了哪些科学认识?(三)分析语言特点五、作业:1.完成“检测案”习题;2.自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检测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由青蒿素产业化带来的双创启示草容屠呦呦荣获诺奖,是对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青蒿素产业化的褒奖。屠呦呦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青蒿素在使用中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为这一奖项的实至名归增添了厚重的分量。其中,产业化功不可没。由屠呦呦获奖,我们更可一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创新与创业,这样的双创可以相辅相成。屠呦呦取得的无疑是原始创新成果。对于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全球曾经有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上亿,无数人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生命。在屠呦呦获奖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在抗疟疾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奖。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只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疫病。作为生物世界的一部分,疟疾从来都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为此,科学家也总在寻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武器。面对当时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另辟蹊径,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在我国,在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的20世纪70年代,疟疾显然已不是急迫的疫情,于是这一成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艰辛的产业化过程,也使青蒿素没有较快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青蒿素是科学发明,而走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却是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的奇特功效,正是由于其对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然而,即便是功效如此之好的药物,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正是由于药物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药企开展的大规模合作,才使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了国际市场。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向非洲推荐了这一药物,使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九成,当病愈出院的患者们高呼“中国神药”时,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如今,复方蒿甲醚已通过85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注册,是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抗疟药。我们不能断定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影响,还会不会有屠呦呦的获奖。屠呦呦当年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保护好知识产权,没有及时产业化,那是她所处时代的局限。今天全社会都在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缩短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当这样的局面形成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世界也将由此变得更加美好。(2015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使全球100多个国家受其困扰,每年上亿人被感染,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B.屠呦呦荣获诺奖,不仅是她科研创新的结果,也应归功于青蒿素产业化后在使用中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C.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除非洲地区外,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D.在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下,屠呦呦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为降伏疟疾提供了保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疟疾在非洲地区肆虐的原因是疟疾不断变异,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了抗药性。B.青蒿素大规模产业化的结果是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的、被患者誉为“中国神药”的复方蒿甲醚。C.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产生的广泛影响,屠呦呦的发明就不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就不会获得诺贝尔奖。D.复方蒿甲醚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的大规模合作,才使青蒿素成为一个产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青蒿素的发明和产业化,可以看出“双创”结合,能使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且创业是对创新成果最好的保护,创新与创业两者相辅相成。B.好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及时产业化,就不能保护好知识产权,所以科研成果必须尽快产业化,发挥其社会效益。C.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就是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双创”相辅相成,既鼓励科技工作者投身科研,又促使科研成果发挥社会效益。D.不仅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的意识,全社会也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参考答案1.A解析A项,原文“全球曾经有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上亿,无数人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生命”中“曾经”明确指出是历史上的情况,是降伏疟疾前的情况。2.C解析C项,将或然变为已然了,原文最后一段明确说“不能断定”。3.B解析B项,曲解原文,原文是“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并未说产业化是“保护好知识产权”的先决条件。
本文标题:第07课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导学案·学生用)-【备课无忧】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3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