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情境导入《荀子·王制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初魏征和唐太宗也多次转引。《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魏征及写作背景。2.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3.理解“十思”的内容及文章的论证思路。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现实意义。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翻译全文。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及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学习其思虑周祥的说理艺术。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现实意义,体会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三、新知讲解《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请大家朗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魏征是如何向唐太宗上谏的。1.本文的标题是《谏太宗十思疏》,可是到了第三段才说明“十思”的具体内容,前面的内容可以删掉吗?不可以。作者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提出观点,即“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作者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德不厚则不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正反对比后,作者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反面来说,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一定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结尾处,不但照应前面(“积德义”和“德不厚”),提出了文章主旨,而且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2、作者认为“凡百元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殷忧而道著。3、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明确: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根本原因: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肯定了人民的力量。分析历史。道理论证。4、请大家朗读课文,概括“十思”的具体内容。并用思维导图展示“十思”的内容。一戒贪心奢侈见可欲——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思知止以安人二戒骄傲自满念高危——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思江海下而百川三戒放纵懈怠五戒乐盘游——思三驱以为度十思忧懈怠——思慎始而敬终四戒壅蔽谗邪虑壅蔽——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思正身以黜恶五戒谬赏滥刑恩所加——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思无以怒而滥刑“十思”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知足”“知止”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谦冲而自牧”“江海下百川”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务,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三驱以为度”“慎始而敬终”是戒纵欲,劝皇帝不要放任自我,不要怠惰,而要勤勉政事;“虚心以纳下”“正身以黜恶”是戒轻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是戒赏罚不公,劝皇帝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诫,语语坦诚,字字惊心。5、“积德义”和“十思”有什么关系?明确:“十思”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具体内容。前边提出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后边则提出如何解决的建议。使得文章前后呼应,全文形成一篇结构严谨的统一体。6、人君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同时阐明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境界。四、合作探究1、本文写作上有哪些特点?给你哪些启示?①正反论述,说理透彻。对同一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如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固本疏源',如第三段对'十思'的正反论述。②比喻论述,生动有力。如第一段的比喻及比喻推理。③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多用骈偶句式,但又不受骈体束缚,夹以散句,既整齐华美,又自然流畅。启示:观点要有针对性;思考问题要深刻而全面;论述要清晰,有逻辑性,多用排比加强语势。2、“十思”在今天有哪些现实意义?魏征指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要积德义,这正是实现长治久安的纲领性建议。在今天,对于国家的发展,对于领导干部的选举等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思”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要加强自我修养,要勤俭朴素,要虚心纳下,要执法严明,要选贤任能。五、课堂练习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1)戒奢以俭______________(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3)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______________(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______________(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______(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______________答案:并列连词,相当于“而”;连词,转折关系,却;目的连词,来;介词,用;并列连词,相当于“而”;目的连词,来;目的连词,来。六、拓展提高用“/”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不少于6处。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答案: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七、课堂总结本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结论。然后纵观历史,守成之君易失人心。因在“殷忧”时易“竭诚以待下”;而在“得志”时则会“纵情以傲物”,便有“覆舟”之危。由此提出“积德义”必须“十思”,从而达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全篇以“思”字作为贯穿行文线索,脉络分明,条理清晰。多用比喻,生动形象;并采用排比、对仗,句式工整,气理充畅。八、板书设计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出问题为什么思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分析问题思些什么诚能十思,垂拱而治解决问题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3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