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8.15.2 《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1)
8.15.2《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句意思,通过朗读,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思维发展与提升:借助注释和词典,通过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四条罪状”的反驳,从而感受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作者循循善诱的高超的说理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理思维。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做事坚持原则,说话要委婉有礼、谦恭敬人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通过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四条罪状”的反驳。2、把握文中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手法。一、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二、背景简介北宋宋神宗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担任参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年)致书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攻击新法,王安石当即答以简短的回函,进而写了这封信作为答复,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三、题解“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四、文字疏通重点的字词某:作者在信稿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蒙教:承蒙赐教。窃:谦词,私下,代“我”。操:持。术:治国之道,政治主张。强聒:强作解说。聒,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略:简略。上报:回信。重念:又想到。视遇:对待。厚:优厚。反复:书信反来。卤莽:粗疏草率,冒失无礼。见恕:原谅我。名实:名义和实际。人主:皇帝。侵官:增设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职权。生事:生事扰民。征利:搜刮钱财,与民争利。拒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举:推行。辟:排除,驳斥。壬人:奸人,佞人。指巧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固:本来。习于苟且:习惯于得过且过。恤:考虑。汹汹:波涛声。这里指反对新法的吵闹之声。胥怨: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胥,互相。非特:不只是。特,只是。度(dù):计划,主张。度(duó):考虑。膏泽:给以好处。不事事:不做任何事情。敢知:敢于领教。知,领教,接受。由:机缘,机会。不任:不胜。区区:情意诚挚。向往之至:仰慕到了极点。五、课文的结构(段落层次)全文分为四段。第一段: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第二段: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第三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明确: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明确:“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3、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明确:指责王安石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4、第2段作何理解?明确:作者在该段以犀利的笔锋逐一驳斥司马光对自己的指责。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接着对强加给自己的罪名一一反驳,连用“不为……”四个不容置疑的判断句,显示了王安石政治家、改革家的风度。5、第3段作何理解?明确:该段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指出当前现状,并强调皇上要改变此情况,而自己不顾众人反对,要“助上以抗之”,然后用一句反问句,增加结论的不容置疑性。第二层用盘庚迁都的事实,来论明自己推行新法的正确性,增强说服力。第三层由两个假设句构成,内容上退中有进,前句的退,使后句的驳斥更显柔中有刚。6、第4段作何理解?明确:结束全文,说一些礼仪性的客套话。7、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明确: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点拨: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了论证自己阐述的内容。8、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明确: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万物之逆.旅也(nì)B.古人秉.烛夜游(běnɡ)C.开琼筵.以坐花(yán)D.飞羽觞.而醉月(shānɡ)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万物之逆旅..也逆旅:旅舍,客舍B.百代之过客..也过客:旅客,旅行者C.况阳春召我以烟景..烟景:春天烟柳美景D.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大块的土地3.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一项是()A.古人秉烛夜游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C.罚依金谷酒数D.飞羽觞而醉月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的一项是()A.浮生若梦,为欢几何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C.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D.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秉.烛夜游秉:拿着B.大块假.我以文章假:借给C.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惭:惭愧D.不有佳咏,何伸.雅怀伸:伸张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万物之.逆旅也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B.①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②夫子何命焉为.C.①况阳春召我以.烟景②绘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D.①飞羽觞而.醉月②怀帝阍而.不见7.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作者愉悦心情的一项是()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②阳春召我以烟景③大块假我以文章④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⑤⑥D.②⑤⑥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9.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示例:磨难后的情怀如挺拔的山峰,多了些伟岸,少了些平庸;磨难后的情怀如无垠的草原,多了些宽广,少了些狭隘;磨难后的情怀如蔚蓝的大海,多了些包容,少了些排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符号)。一些网友发布信息,号召节约粮食。随后,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拒绝浪费,从我做起,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该信息被转发约5000万次。紧接着,人民网也表示支持“光盘行动”,倡议网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今天不剩饭,打包离开,从我做起”。新华网、光明网及其他各大网站也纷纷关注和转载。很快,活动参与者在北京实地发放宣传单6万多份,在餐饮企业张贴海报5000余张,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城市的志愿者也纷纷发放宣传资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解析:选B。“秉”读“bǐnɡ”。2.解析:选D。大块:大自然。3.解析:选D。A项,出自《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B项,引用了“大小谢”的典故。C项,引用了晋石崇宴客洛阳金谷涧园,赋诗不成者罚酒三觞的典故。D项,描写的是当时作者行酒如飞、醉于月下的乐事,不是典故。4.解析:选B。A项,运用了比喻、反问两种修辞;B项,仅引用典故;C项,运用了对偶、拟人两种修辞;D项,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5.解析:选D。伸:抒发。6.解析:选C。A项,“之”,①助词,的;②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为”,①动词,成为;②语气词,表疑问。C项,“以”,都是介词,用。D项,“而”,①连词,表顺承关系;②连词,表转折关系。7.解析:选B。①表现人生之短,欢乐之少。⑤写宴会的情景。⑥写作者的愿望。排除这三项即可。8.答案:(1)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2)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作诗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9.解析:从所给示例看,要采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三句话要围绕一个话题,构成排比。答案:(示例)历练后的心如幽美的春兰,多了些温暖,少了些清寒;历练后的心如冷艳的秋菊,多了些成熟,少了些青涩;历练后的心如坚韧的冬梅,多了些顽强,少了些怯懦。10.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语段的主要信息。首先对材料划分层次,找出关键信息即可:第一句话说的是一些网友号召节约粮食,第二句话说的是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第三句话到这一段的结束说的是网友及媒体纷纷响应,众多志愿者进行宣传。答案:网络发起拒绝浪费的“光盘行动”,网友及媒体纷纷响应,众多志愿者进行实地宣传。
本文标题:8.15.2 《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4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