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04《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课件
《红楼梦》导读微课系列(2)金陵十二钗简介•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儿。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第五回完整出示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十二位正册女性名单。•作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部以歌颂女儿美和伤悼女儿悲剧为最高主题的小说作品,《红楼梦》塑造的金陵十二钗成为经典艺术群像,在世界文学史上站成一道靓丽风景,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母亲贾敏贾母的外孙女姑舅表亲母亲薛姨妈王夫人的外甥女两姨表亲父亲贾政母亲王夫人嫡亲的大姐母亲赵姨娘庶出的姑娘同父异母的妹妹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贾母的侄孙女父母早逝寄居叔父家世家小姐带发修行居栊翠庵父亲贾赦继母邢夫人宝玉堂姐宁国府大小姐父亲贾敬贾珍妹妹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贾琏之妻王夫人内侄女大管家贾琏和凤姐之女贾珠之妻贾政长媳贾蓉之妻贾珍的儿媳走近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容貌清丽,但自幼体弱多病,父母双亡,被贾府收养,从小寄人篱下,造就了乖僻敏感的性格;生性聪慧,极工诗词,有才女之称。她与贾宝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但二人未成眷属,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1、人物外貌•10岁时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绛珠仙子】2、人物经历(1)仙界来历•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因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当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之时,绛珠仙子一道下凡,转世为林黛玉,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2)家庭出身•林黛玉本贯姑苏人氏,五岁时因父做官迁居扬州。母亲贾敏是贾母最小的女儿,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林家虽是富贵之家,却亦是书香门第。林黛玉曾有小一岁的幼弟,养到三岁死了。所以父母对她爱如珍宝,见她聪明清秀,便请了贾雨村做家庭教师,教她读书习字,假充养子之意。林黛玉六七岁,母亲一病而终。(3)宝黛初会贾母怜她无人依傍教育,便接她到自己身边。林黛玉进荣府以后,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贾宝玉。宝黛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不想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贾宝玉因与林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林黛玉10岁,冬底,父亲重病,贾琏送林黛玉到扬州探亲。次年九月初三,父亲病逝,归葬苏州。十一月下旬,林黛玉、贾琏回京,从此常住贾府。(4)林黛玉葬花•林黛玉12岁,元月元宵,元春省亲,林黛玉偷偷替贾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元春评价这首最好。群芳入住大观园,林黛玉住了潇湘馆。•仲春时节,林黛玉葬花。贾宝玉要把落花葬在水里,林黛玉则以为大观园里的水干净,但一流出去,外面人家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所以她在园内畸角上做了一个花冢,把落花扫了,装在绢袋里,拿土葬了,任其随土自化,这样才洁净。•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然后偶然聆听十二女伶演习《牡丹亭》,大受感动,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受这两本爱情教科书的启蒙,宝黛爱情开始萌芽。四月二十六日葬花,林黛玉感花伤己,吟唱《葬花词》。恰好贾宝玉寻来,听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林黛玉要躲,贾宝玉连忙赶上去,解释误会,这是宝黛第一次诉肺腑。因元春赐端午节礼,独宝钗和宝玉的一样;张道士为宝玉提亲,触动黛玉。宝黛大吵,宝玉砸玉,这是二人闹得最大的一次。在对科举仕途不满的立场上,宝玉与黛玉互为知己,遂有宝黛第二次诉肺腑。晚间,贾宝玉托晴雯送旧帕传情,林黛玉作《题帕三绝》。(5)诗社夺魁林黛玉13岁,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当日就在探春秋爽斋做海棠诗,众人都推林黛玉那首为上。李纨力排众议,评林黛玉诗“风流别致”,评薛宝钗诗“含蓄浑厚”。二十三日,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林黛玉做的三首《咏菊》《问菊》《菊梦》包揽前三,拔得头筹。(6)讽刘姥姥八月,刘姥姥游大观园,林黛玉一舒愁肠,展放愁眉,和姐妹们开怀大笑,“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笑得两手捧着胸口”。以致一时高兴,得意忘形,失于检点,行令时将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她还取笑刘姥姥讲的故事道“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讽刺刘姥姥的舞姿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调侃刘姥姥为“母蝗虫”。她这些雅谑之语被誉为补刘姥姥之余音,刘姥姥给她带来了非常珍贵的快乐心情和艺术灵感。(7)步步惊心《牡丹亭》之事,薛宝钗临之以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她在钗黛之争中顿失自信。九月初,薛宝钗又与她促膝谈心,林黛玉深感危机四伏,闷制《秋窗风雨夕》一首。之后,宝钗给黛玉送燕窝。后来宝玉察觉了,婉拒宝钗好意,转而求贾母每日给黛玉送一两燕窝。此事被赵姨娘偷听了去,莫名拉仇恨,一时间贾府中关于林黛玉的流言四起,诽谤她与宝玉私定偷盟。林黛玉14岁,元宵夜宴,贾母借着说书的机会当面辟谣,严厉驳斥造谣诽谤者。•与此同时,林黛玉病情日益加重,时常“自寻烦恼”“只觉心酸”。紫鹃替她着急,巧用情辞试探贾宝玉的真心。林黛玉孤苦伶仃,无人为自己做主,认了薛姨妈做干娘。•七月十五,林黛玉在房里设坛祭祖,作《五美吟》,分别咏怀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八月,薛宝钗馈赠江南土物,林黛玉睹物思乡。(8)中秋联诗林黛玉十四岁,三月作《桃花行》,重建桃花社。后大观园诗社无疾而终。八月十二日,抄检大观园。十五日,中秋夜宴散席后,黛玉与湘云往凹晶馆联诗,联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等过于颓败凄楚的警句。十七日,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林黛玉从花影中走出来提出修改意见,贾宝玉最后改句云“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林黛玉听了,忡然变色。(9)林黛玉之死林黛玉十五岁,宝黛梦魇,黛玉咯血。林黛玉十六岁,十月,宝黛参禅,贾宝玉吐露心声,誓不变心。十一月,怡红院海棠反季节开花,通灵宝玉丢失。林黛玉一面暗自庆幸金玉姻缘或许可破,又担心宝玉吉凶,因而喜忧参半,辗转难寐。十二月十九日,。林黛玉十七岁,正月王子腾暴毙,贾府一个月内连失两大靠山。加之宝玉疯癫,贾政放了江西粮道,贾府加紧筹办宝玉婚事。二月初二,贾母与贾政议定宝玉、宝钗婚事。同时,为了蒙混宝玉,凤姐向贾母、王夫人献掉包计。初四,金玉婚事意外被傻大姐泄密,林黛玉急痛攻心,去贾母院见宝玉,二人最后一次参禅。黛玉问:“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十一日,黛玉焚稿。十二日,即黛玉生日当天,宝玉、宝钗大婚,黛玉泪尽而逝。3、人物评价(1)正册判词(钗黛合一)•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①咏絮才源自才女谢道韫,后来指女子咏诗的才华,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诗才卓绝。•②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2)红楼梦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仙葩、美玉:分别指黛玉与宝玉。最后一句指黛玉泪尽而逝。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3)涂瀛评价•人而不为时辈所推,其人可知矣。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石头记》最,物色有在矣。乃不得于姊妹,不得于舅母,并不得于外祖母,所谓曲高和寡者,是耶,非耶?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势然也。于是乎黛玉死矣。•薛宝钗善柔,黛玉善刚;薛宝钗用屈,黛玉用直;薛宝钗徇情,黛玉任性;薛宝钗做面子,黛玉绝尘埃;薛宝钗收人心,黛玉信天命,不知其他。(4)王国维评价贾母爱薛宝钗之婉嫕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贾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东风之语(第八十一回),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贾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祖母,则普遍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5)文学史评价•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备受父母钟爱,任性率直。后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出于她和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贾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贾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新女性的思想意识的萌芽。告别了欢声笑语的岁月告别了吟诗作赋的岁月告别了点染泼墨的岁月告别了最爱最爱的翩翩公子美貌多情的林黛玉,最具灵性的绛珠仙子,又回到了太虚幻境吧!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04《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5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