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观看《榜样8》专题片心得、发言【多篇】供参考
观看《榜样8》专题片心得、发言【多篇】供参考观看《榜样8》心得体会发言12月21日,《榜样8》播出,节目展示了6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及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组织的典型事迹,并采取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攻坚克难、创先争优的高尚品质。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读懂“榜样”背后的“一”字密码,踮起脚尖,采撷时代发展中“最亮”的星星。读懂“一心向党”的信仰密码,答好“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忠诚答卷。“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拾阶而上的基石,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就不能获得长远发展的力量。《榜样8》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故事,都彰显着忠诚信仰的正能量,“国家铸盾人”钱七虎隐姓埋名60载,背井离乡几十年,创建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学科体系,为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和科技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作出开创性、历史性贡献。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30多年手捧星月,为“折翼天使”插上追梦翅膀。他们辛勤耕耘、不求回报、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自己的岗位,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他们为“镜”,从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清澈的大爱”中汲取“精忠报国”的信仰之力,将“小我”融入“大我”,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坚定信仰站稳“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的原则立场,把“忠诚”二字镌刻在“心坎上”、诠释于“眉宇间”,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读懂“一往无前”的实干密码,答好“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发展答卷。“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时代发展的崭新征程上,少不了“风高浪急”“艰难险阻”,只有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方能“化险为夷”“建功立业”。青藏高原上的“找矿人”唐菊兴,他披星戴月,用热爱去研究每一块石头;追风逐日,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披荆斩棘,用汗水书写奋斗华章。将乡村建设当作第二战场的吴惠芳扎根基层、创新发展,用智慧和汗水探索出“四治融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强富美高”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出了一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示范样本。“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广大党员干部要致敬榜样,从他们不惧险阻、勇于担当的精神中解锁“实干精神”,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新精神立足平凡岗位,在时代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敢啃“硬骨头”、多接“烫手山芋”,用担当和实干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探索者”“实践者”“推动者”。读懂“一心为民”的奉献密码,答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服务答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好医生”李桂科4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山石屏麻风村,为麻风病患者治病、治心、治贫,把往日的“麻风院”变“幸福村”。社区党委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社区最大的事,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创建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在居民心中。他们勇毅执着、心底无私,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服务理念,广大党员干部要致敬“榜样”,将人民群众在心中“置顶”,聚焦住房、教育、养老、卫生、就业等群众身边的大小事,涵养“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服务情怀,深深扎根人民、广泛动员人民、时常问计于民,在为民办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替民解忧中做到“对症下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观看《榜样8》心得体会发言时代的浪潮波澜壮阔,却在润物无声之处孕育无穷力量。总有这么一群人,迷茫之时随时来相问,风雨之中坚定把手伸,危难之时总会奋不顾身,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榜样。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更应乘着新时代的“东风”,以“榜样”为目标前进,努力让自己成为“榜样”的“模样”。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努力成为“一心向党,精诚报国”的模样。“什么才是成就,是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是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的信念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为中国筑起一道打不烂、炸不毁的“地下钢铁长城”。他曾说:“我退休了还要干,干到实在不能干的时候,还要叫我的学生培养人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即使我们无法做出犹如“地下钢铁长城”般的丰功伟绩,但我们可以向他看齐,心怀民之大爱,胸怀报国之志,以爱国奋斗的一腔热诚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最美华章。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努力成为“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模样。“留下来,治好他们的病。”40年前,人人避之不及的“麻风孤岛”,因为李桂科与麻风病患者成千上万次“亲密接触”的炙热双手,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精湛的医术,高超的技艺不会从天而降。真正做到消除偏见、充满感情,深入群众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汲取“爆发领跑”的力量,在发展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困难矛盾面前迎难而上、危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办实事的方法就能多起来,解难题的能力就一定能强起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成为“锋领过坎,托起幸福”的模样。远看青山环绕,近看大溪奔流,有“浙东红村”之称的横坎头村就藏在这如画的山水之间。过去的20年里,在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信的指引下,横坎头村以红带绿,完成了从闭塞困顿到村美人和,从美丽宜居到强村富民,从一村富裕到引领共富的“三级跳”。心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基层建设能不能搞好?扶贫开发有没有成效?关键要看那里的干部群众有没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和拼搏意志。投入到最真实的基层中去,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排除万难、爬坡过坎,我们曾经走过的风雨,路过的崎岖,就一定能化为勃勃的生机,幸福的足迹。观看《榜样8》心得体会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了《榜样8》专题节目,生动展现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事迹,坚定信念、践行宗旨,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以服务人民为“原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以治理创新为“发散点”,探索“枫桥经验”基层实践“新点子”,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水平,提升服务群众新效能。以服务人民为“原点”,整合资源惠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回信中,勉励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横坎头村坚持党建引领,守牢红色根脉,坚持绿色先行,擦亮生态底色,强化抱团发展,带领党员群众走出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之路。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组织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激活基层治理的新动能、新活力,形成以党组织为统领,各部门资源和力量优势互补、共同参与、多方共赢的生动局面,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为民解难作表率。从军官到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初心不改,带领群众在实现“物质富足”的基础上,又把目标指向更高水平的“精神富有”,乡村振兴路上再立新功。党员干部要向榜样看齐,把群众的事放心上,以为民解难作表率为动力,在困难面前、危急关头能够挺身而出、担当作为,让党员干部成为群众最信赖的人、最坚强的后盾。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增强想担当的自觉、愿担当的动力、会担当的能力、敢担当的闯劲,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要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创新治理为“发散点”,群众参与唱主角。真情服务群众,办好暖心实事的社区党委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党员干部要像“花儿书记”一样走到群众中间发光发热,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与群众“坐一条板凳”,了解群众的心声诉求,听民声、汇众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让人民群众合理的意见、诉求得到尊重、落到实处,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最大受益者的同时,依靠群众、组织群众直接参与到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中,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群众参与“唱主角”的温馨画面。要发挥社区志愿者的“前哨”“探头”作用,调动积极因素,壮大的群防群治力量,主动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社会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观看《榜样8》向“中国好医生”李桂科学习心得体会12月21日晚8点,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热播,生动再现了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的先进事迹和拳拳初心。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生命至上,医者精诚。提到“麻风病”,很多人望而生畏,但“中国好医生”李桂科却甘愿“逆行”,将“医者仁心”的论文写在了“麻风病人的心坎上”,用“行医无类”的善行、“见微知著”的探索、“念兹在兹”的实干,从0到1点亮了“麻风村”的“幸福之光”。致敬李桂科忠诚于党、一心为民的滚“初心”,用“行医无类”的善行,“从0到1”治好“麻风村”的“躯体之痛”。当“正青春”遇上“麻风病”,不是“遇而远之”,而是“诚心救治”。“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1981年,年仅24岁的李桂科,第一次走进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几乎与世隔绝的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那里的环境脏乱不堪、那里的患者嘴歪眼斜、肢体残缺,有的小腿都已有蛆虫并发出臭味,看着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留下来,治好他们的病”成了他心头铿锵有力的誓言。他不断探索研究、攻克难关,率先在省内开展麻风足底溃疡家庭治疗手术,为患者找到并引进了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经过不懈努力,他和同事们将山石屏和洋芋山两个麻风村的245名麻风病人全部治愈,让这两个地方彻底摘掉了“麻风村”的帽子。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业的信仰,让他敢于“逆行”,他将“忠诚信仰”镌刻入一言一行。广大党员干部要致敬李桂科,将坚定的忠诚信仰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一片赤诚,用“滚烫初心”贴近人民群众、温暖人民群众,将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变成自己的“心头大事”,用“小我”之精诚成就“大我”之幸福,以一步一印的服务精神扛起责任、担起使命。致敬李桂科鞠躬尽瘁、为民践履的滚“恒心”,用“见微知著”的探索,“从0到1”解决“麻风村”的“教育之难”。“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深入其中,方知“问题所在”,治愈“躯体之痛”,“麻风村”又现“教育难题”。为解决麻风病患者子女受歧视、无学可上的问题,李桂科在麻风院开办小学,孩子们小学毕业后,他又多方奔走把他们送到中学就读。10多年间,这所小学先后招收了20多名孩子,从中走出了6名大学生、1名研究生。他不仅“救人体魄”,还“助人成才”,他凭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致敬李桂科的精神,找准自己是“人民勤务员”的精准定位,以一双勇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环境差的地方寻找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将服务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成长中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始终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致敬李桂科勇毅前行、迎而上的滚燹“耐心”,用“念兹在兹”的实干,“从0到1”蹚出“麻风村”的“致富新路”。“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在奋斗的道路上,李桂科从来不惧“蜀道难”,他修连心桥、建蓄水池、种植核桃、发展养殖业,推动山石屏从“麻风村”
本文标题:观看《榜样8》专题片心得、发言【多篇】供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8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