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最新4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最新4篇)2023/X/XX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第一篇】已经有好长时间没看《毛泽东选集》了,再次翻开这本书,依然有初次阅读时的萌萌冲动。曾经有人这样说过,阅读一本优秀的书,相当于同一个优秀的人进行交流,毛泽东是个伟大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导师。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为我指明了方向,帮我解释了什么叫真正的生活。《毛泽东选集》最大的特点就是教会人们要说真话,做真事,一切要以实际为根源,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平心而论,现在社会中,又有几个大学,单位,政府部门,能做到这点。就连当年新思想的发源地,北京大学,都已经不再是象征新思想,新人类的代表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曾经失望过,寒心过,认为社会抛弃了我们,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这时我想起了那个曾经拯万民于水火,扭转了中国历史命运的人——毛泽东。我开始翻看他的著作,我想得到在中国最很暗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他是如何来应对比当今社会问题更复杂百倍的历史问题。最后我明白了,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国年轻的一代,是国家的主人,不管我们的国家如何破败不堪,不管现在存在多少个社会问题,他还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还是他的主人,他的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应当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坐享前辈的劳动成果。《毛泽东选集》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他教导人们永不放弃,不管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要有一种乐观的精神。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第二篇】初读《毛泽东选集》是在初二,当时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不得而为之,觉得中国革命都胜利了,毛泽东思想离我们如此之远。但上大学后,我闲暇细读《毛选》时,才发觉自己错的离谱,其实毛泽东思想在现今依然可以为我们所受用,它渗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尤其是《毛选》的第三卷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这1篇,我读后感触颇深,思绪万千。《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主席围绕“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制度改造一下”这一中心来写的,文章主要是提出了“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的观点: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运用。这明显也是我们现今许多人的缺点。文中写道“”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我初二时读《毛选》不也是这样,为了单纯的学习而学习,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何等肤浅,何等贫乏,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像我这样,对于学习,浅尝辄止,不作深究,缺乏学习的灵气和灵感,又或者有很多学生非常努力的学,却总是学不好,事倍功半。这皆因不注重研究现状,盲目地学,无的放矢地学习,或者“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地学习,这尽管是学习了,但却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所学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逐渐觉得学而无味,迟早会落得“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悲哀。“认真地研究现状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确实我们许多人越来越崇尚西方,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如何好,“而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反思自己,我也曾认为外国的福利好,制度好,教育好,也为此认真研读了下外国的历史,而对于中国的历史,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似乎懂得很少甚至有些东西是一无所知。以前我以自己是理科生,而认为没有学好历史是理所当然,每次都以为知道点皮毛就好,应付下考试就行了,不去深入了解我们的历史,想想是多么的惭愧,有时还觉得或许生活在外国更好,在我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样我们是不是在现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下已经失去了自己最传统,最本质的东西呢?不懂得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不懂得认真学习历史,不懂得自己的过去,那又怎么配得上去谈将来啊!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今天,更要知道昨天和前天”,这样才能跟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不应为了单纯的学习,要联系自身,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把所学的运用到实际中,多到社会中实践。我们要注重研究现状,不要盲目学习,要培养有的放矢的态度,尊重并研究祖国的历史,不要让一些最美好的东西,如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还要把自己所学,前人的经验运用到实际中,这样才能真正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第三篇】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政治家,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和理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始终矢志不移,从不放弃共产党信念。一、学习毛泽东不畏排斥、胸怀大局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创建根据地,但他的战略思想得不到“共产国际”和当时部分中央领导的支持与理解,曾先后多次受到错误的处分、降级、撤职,但毛泽东一方面服从,一方面不消极,围绕党的事业,总是尽量做些有益的工作。他非常有个性,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走什么道路?他非常清晰并坚决坚持自己的观点。心中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动摇,不因自己的一时得失而左右。在党的历史上,多次重大紧急关头,他当时的意见不被认可,他是孤立的,但事后证明,他的主张的正确的。毛泽东的大局观,体现在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攻大渡河、跨雪山、越草地,冲破敌军重重包围,战胜天险,克服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在困难中总是找到新的希望。毛泽东的胸怀大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勇敢开拓的非凡魄力,深受全党信服、敬爱和崇拜。二、学习毛泽东出思想、出战略毛泽东一生爱读书、爱思考、勤于实践、勤于调查。他一生博览群书,精通历史文化。他终生学习,富有政治学习的睿智,理论学习的精深,军事学习的谋略。在不同时期,及时提出不同思想。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把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在抗战时期,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论持久战”、“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及时提出“我们全党全军继续保持戒骄戒躁作风,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出了军威,树立了国威。他的大智慧、大战略,纯洁了全党,纯洁了社会。中美建交规避了国际危机,开创了国际安全环境,人民热情空前高涨,人口红利,为邓小平留下了改革开放发展的好时代。三、学习毛泽东艰苦朴素、平易亲和毛泽东一生艰苦朴素,衣服、被子、鞋子都是破了补了又补,吃饭不喜酒不择菜。他爱家,爱生活,爱运动,爱人民,他一生爱百姓,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袖。毛泽东对工作讲原则,对内部犯错误的同志总是批评教育,总是说服引导,他深入群众,与民同乐,与民亲和。毛泽东的一生从建党、建军、建国到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为我们留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毛泽东是伟人,也是普通人,读他的书永远读不完,学习他的心得永远也写不完。我们将永远怀念他,学习他。我们今天学习毛泽东,就是要坚定党的信念;就是要有一种敢于挑战、敢于引领的敬业精神;就是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就是要心系员工,平易近人,成就我们自己人生更多精彩。毛泽东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远激励我奋发图强!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第四篇】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思想的精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改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说研究解决问题,一定要从事物本身出发,详细掌握事物的情况以及规律,然后才谈得上解决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只是凭空想象,往往要犯错的。毛是搞革命的,也就是要变革中国社会。基本要求就是要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这主要通过调查研究来完成。他也非常重视和提倡这一点。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他在湖南和江西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研究,写出多篇调查报告。其方法主要是以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通过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他认识到中国社会,尤其农村的阶级分层,意识到广大农民尤其是贫下中农是革命可以而且必须依靠的力量。“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反对本本主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新的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解决问题,第一步也应该是通过各种手段详细的了解问题的本身,了解其来龙去脉。当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问题的解决方法甚至答案往往就显而易见了。而我们的认识是否正确,解决方案是否合适,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这就是毛最根本的思维模型了。2.矛盾的分析方法除了实事求是这一原则,毛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法,即矛盾的分析方法。“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事物又有其特殊的矛盾。矛盾的双方的力量并不是均衡的,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一个系统有不同的矛盾,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属于次要矛盾。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其内部矛盾,即内因。矛盾的双方会互相转化。所谓矛盾的分析方法,就是要找到主要矛盾,认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或促进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的矛盾,我们要具体分析其矛盾,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的革命历程就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典范。他分析了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的矛盾,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从而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帝反封。而其它社会矛盾则是次要矛盾,因而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无产阶级有可能联合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其它阶级共同革命。另一方面,矛盾的一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力量很强大,因此革命不能速胜,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之间也有矛盾,使得其代理人在中国形成军阀割据。于是弱小的革命力量有可能在军阀统治的薄弱区域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给我的启发就是:我们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仔细分析所面对的问题的矛盾,找出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研究自己的解决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矛盾论》)3.群众路线毛领导的革命之所以能打败强大的敌人,除了坚持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还有一条就是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了。“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不是毛选的内容,我自己加读的。)一切为了群众,说明了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说明革命的力量来源。从群众中来,向群众学习,及时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到群众中去,用群众可以接受的方法,把党的主张贯彻下去。我们干事情很少能有一个人能干成的,必须要团结其他人。怎么团结呢?“一切为了群众”,用利益来团结他人。关系的本质是利益交换。“一切依靠群众”,合作就要信任他人。“从群众中来”,善于向别人学习。“到群众中去”,要把自己的主张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法输出给对方,变成其自己的自发的主动的行动。4.学习方法毛的学习方法同样值得借鉴。首先是其学风:“理论和实际统一”(《改造我们的学习》)。学习的态度,“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把知识给背下来复述,这在毛那时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在今天这个可以随时掏出手机谷歌百度的时代更是如此。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学习实用性的知识,如计算机编程,口腔修复学等,检验学习效果最主要的方式是亲手写个程序
本文标题: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44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