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第一章--外国古代服装
外国服装史第一章外国古代服装第一节古埃及在历史上,一般把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400年前后这段时间称作古代。一、古埃及的社会环境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与今埃及大致相当。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北端是尼罗河三角洲。自然与生态环境每年7月,尼罗河上游暴雨引起山洪倾泻,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称为肥沃的黑色土壤,这是尼罗河给古埃及人的赠礼。早在公元前5000年前后,有非洲东北的哈姆人和西亚的赛姆人长期融合而形成的古埃及人,在这里排干沼泽,开构筑坝发展起农业、畜牧业、渔业和手工业。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埃及人已经会制造铜器。生产力的发展,是古埃及很早的形成了专制的奴隶制国家。埃及古文明的证据:文物:金字塔、壁画等。文献材料:纸草上的象形文字。古埃及的国家特征: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古埃及的历史背景:从公元前30世纪--公元前3世纪被希腊征服,近3000年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世纪--公元前22世纪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8世纪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王朝衰退期:公元前10世纪--公元前3世纪法老陵墓--金字塔古埃及人相信死后灵魂不灭,因此要把死者遗体很好的保存起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法老的陵墓。文化影响二、服装的艺术形式(1)古埃及的男子服装(2)古埃及的女子服装(3)假发、假须、冠帽、头饰(4)服饰品、化妆、鞋履(1)古埃及的男子服装亚麻布是古埃及人主要的衣料,古埃及的纺织技术当时已经达及其精巧的程度,尽管如此,由于衣料并不那么充足,所以衣服在古埃及都是非常贵重的物品。因此,服装就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古埃及男子的衣服主要使是用一块白色亚麻布缠裹在腰上的“罗印・克罗斯”。罗印・克罗斯的穿着过程到新国王时期,由于第18王朝的第三代法老向东方进军,一种宽大的贯头衣“卡拉西里斯”从希腊引进埃及。同时还出现一种叫做“多来帕里”的卷衣(类似袈裟一样披挂在身上,有许多悬垂衣褶)。与此同时登场的是没有袖子的丘尼克,有点像现在的短袖睡袍,其长度从膝到脚各式各样。卡拉西里斯丘尼克(2)古埃及的女子服装衣服对于古埃及人并非仅仅为了遮体,强调衣服的象征义和价值才是着装的主要目的。因此,奴隶和舞女们常为裸体,或在腰臀部系一根细绳。这被称为“绳衣”、“纽衣”或“腰绳”。古埃及中期以后,女服中出现了上衣和裙子组合的两件套式。这时的上衣是凯普(cape,披肩),裙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长方形的布缠在腰里,在前面把两个头系起来,与男子的罗印罗克斯相同;另一种是把布缝成圆筒,在其上部挖几个小洞,用细带子穿进这些小洞然后系紧,形成许多细褶,很像现在的碎褶裙。(3)假发、假须、冠帽、头饰自古以来埃及人就留短发,后来又时兴戴假发男子还有戴假胡须的习惯。上下埃及统一后法老戴红白两层王冠。王冠上的鹰和蛇的装饰分别是上、下两级法老王权的象征,王后戴秃鹰冠。(4)服饰品、化妆、鞋履古埃及人的衣服非常朴素,但服饰品相当华美,其中最突出的是围在颈部和胸前的宽宽的颈饰。几乎现代人使用的首饰,古埃及人都已使用而且当时的工艺技巧相当高超。古埃及法老、贵族的首饰多用贵重金属和半宝石制成,二者都是当时人们喜爱的材料。贵重金属主要指金银的合金,因为埃及国内盛产黄金,而白银则十分稀有,且金银合金较为耐用。半宝石是指介于宝石和石头之间的各种色彩斑斓的矿石,如绿长石、绿松石、孔雀石、石榴石、玉髓、青金石等。材质古埃及的首饰色彩激烈而热情,首饰的材料多具有仿天然色彩,取其蕴含的象征意义。金色——太阳;银色——月亮;蓝色——夜空;绿色——尼罗河之水红色——血、生命;色彩古时的戒指有多种用途,除了用于装饰外,还常用来在文书、信件上签盖印章。古埃及人视蜣螂为死后再生和生命力的象征,于是在埋葬死者时,就将这枚戒指放在木乃伊的心脏部位。戒指金手镯也是古埃及人最喜欢佩戴的饰品之一,每一个埃及女子就算再穷都至少要有一对金手镯。埃及的手镯一般都比较大,在当时,宽大的手镯才意味着时尚。手镯在埃及首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首饰还有紧扣领口的胸饰项链,样式有些类似中国服饰中的云肩。最初只允许皇族佩戴,象征权力和身份,后来成为当时男女都崇尚的流行样式贯穿古埃及的整个历史。项链由于埃及服装的缘故,腰带也成为古埃及人必不可少的服饰。埃及人相信,贝壳形似女性的性器官,因此贝壳或贝壳形护身符作为腰带的一部分,佩戴在女性腹部,能保护女性不受侵犯。腰带化妆在古埃及很发达,古埃及人用青绿色涂眼影、画眼线,把眼角描画的很长,眉也画得很重。另外,还涂腮红、口红和染手脚指甲。化妆2010年4月26日讯,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使用公元前1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期间的古埃及颜料为模特化妆。古埃及人一般不穿鞋把鞋看做一种非常贵重的饰品,用纸莎草、芦苇、棕榈核皮革制作的凉鞋“桑达尔”是身份高的人的专用品。现代服装设计第二节古希腊一、古希腊的服装在古希腊,凡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叫希顿(chiton),另外还有男子常服(chitonamphimaschalos),劳动服(chitonheteromaschalos)等,也均可简称为希顿。从服装形态特征上,希顿是用块料横向对折包住身躯。希腊服装结构特点的形成,一方面与希腊人的审美观有关,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纺织技术。制作希顿需要的布料门幅至少要在1M以上,即以能包绕胸围为基本限度并有充分的余量,一般原始腰机都不能达到。希腊纺织所用的是另外一种织机,这种织机叫悬挂式织机,悬挂式织机的经轴在上面,经纱靠自身重量或悬吊小锤自然下垂,依次织入纬纱。织物的门幅可以通过经轴的宽窄进行调整,对于较宽门幅的织物,也可以两人站在经轴的两侧配合操作。这样每件希顿都可以是整幅布料制作,而且没有经过裁剪,两侧不仅留有漂亮的布边,而且有了布边以后织物不易松散,加强了面料牢度。过去一些人以为这些布边是一种缘饰,现在知道了,原来是和布料一次性织造出来的。二、古希腊的服装款式希顿(古希腊语,意为“麻布的贴身衣”):(1)多利安式希顿(2)爱奥尼亚式希顿最初的希顿(1)多利安式希顿多利安式希顿用一整块布横向对折制作衣服,不需要裁剪。但是,多利安式希顿比原来的希顿结构更加复杂一些。它们之间的区别之一是多利安式希顿增多了一层折返(turnback),即用布料对折裹住身体后,在上侧再向外折返,然后用长约10cm的尖头别针在两肩点处固定。折返的尺寸约为整块布料短边高度的四分之一,具体因人而异,一般为肩至腰际位置的尺寸。这一层折返非常实用,看起来像是在裙式贴身长外衣的上面套了一件披肩,增加了服装造型的变化,当需要遮蒙头部时,可用外面的折返包头,如同现代服装的连衣帽。其二是留出折返后,块料要上移,为了达到腰际有一定松分显出垂褶,穿衣系带后还要稍向上提拉,拉出一部分的余量,形成展宽垂坠的希腊式腰曲线(grecianwaistline)的造型。其三是两片对折布料左右对接处不再全部缝合,而是只在腋下缝合,从而更增加了布料自然垂下的垂坠感,走动时开敞的部分时隐时现地看到健美的肌体。多里亚式希顿是原居住在希腊北部平特山区的多里亚人服装,北部气候寒冷,所以面料大多采用较厚实的羊毛面料制成,式样并不那么宽大,衣褶也不多。折返除了齐腰际线外,还可以更长,长及下腹,甚至可长及大腿中部,这时腰带系在折返上面,形成犹如上下分离的两件套装。斯巴达女子还常在高腰和低腰处各系一条带子以便于活动,垂褶的形状更加复杂。爱奥尼亚式希顿的基本结构仍然保持原来的特色,与多利安式希顿不同的是:取消了衣服上的折返,同时亚麻材料取代了原来厚重的单色羊毛材料,使服装的整个风格发生了重要变化,显得更加有垂坠感,多褶且柔软。尖头别针由安全别针取代,固定的位置也不再限于左右肩两处,而是从肩到袖口一段一段间隔,有8~10个固定结点,固定结点的方法除了别针,也用细带系结或扣子,并利用细带抽褶产生袖子造型变化。穿爱奥尼亚式希顿的妇女不再像穿多利安式希顿那样在身体两侧留敞开的侧缝,而且将系腰带的位置上移,使整体造型显得更加古典,柔美,优雅。(2)爱奥尼亚式希顿多利安式希顿与爱奥尼亚式希顿的区别:多利安式希顿爱奥尼亚式希顿面料为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面料为麻织物,衣褶细而多,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有反折无反折双肩固定两点自肩到两侧固定多处侧缝不缝合侧缝必须缝合没有袖子的构成有袖子的构成年轻人较多穿着中年以上人较多穿着希马纯(himation)是一种大披巾式裹住全身的长外套,通常为白色。相对于希顿来说,希马纯在穿法上更加自由随意,人们可以利用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在穿法上进行自由披裹。希马纯所用布料的尺寸通常是根据人的身高确定布料的宽度,布料的长度是宽度的2-3倍,质地柔软,非常适体而且便于作褶或披戴。心灵手巧的妇女利用简单的一块布,可以尽情发挥她们服装结构设计的才能,希马纯可以包裹全身,也可以露出单肩,或者简单地披挂在双肩上。其中最传统的一种披法是:先将布搁在身前,一端搭在左肩上松垂及地,然后将下端往上拉,再通过后背从右臂下方向上提起,最后绕回到左肩,有时直接拉过右肩。女子穿希马纯时一般是蒙着头部。一些人穿希马纯时,衣身的某些部分显得很紧,以突出显示特意制作的褶线的美感。希马纯通常套穿在希顿的外面,希顿作为内衣,希马纯作为外衣。古希腊人的外套克拉米斯古希腊士兵以及年轻人流行穿一种叫克拉米斯(chlamys)的短斗蓬式外套。克拉米斯的原意是露肩衣,这种外套用长方形的毛料制成,毛料的门幅较小,质地厚实,颜色以红,红褐,蓝色居多。披法比较自由,可以简单地往身上一挂,在一侧肩上用别针固定,穿在身上可以左右肩任意更移。也可以采用固定穿法,在肩,背及颈等处用别针固定。古希腊服装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第三节古罗马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地理位置三面环海,气候适宜放牧和农业,为其文化奠定了基础。罗马广场是罗马市民社会、政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它地处城市的中心地带,通常位于两条交通干道的交汇处,是一片开阔的长方形空地。城市愈大,其广场规模愈宏伟。在空旷的广场周边,分布着城市官方奉祀的神庙和与公众生活相关联的法院、市场这样最重要的建筑,每座建筑前均有一排覆顶券形柱廊。罗马广场是城市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随着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众多纪念性建筑的修建使广场得到扩展和修饰,并成为展示中央权威的一种显著标志。自罗马成为疆域覆盖从西班牙到小亚细亚的帝国首都后,诸位皇帝,尤其在公元1世纪施行统治的从奥古斯都到图拉真众皇帝,发展了罗马广场,他们所建每个广场都比其前任规模更加宏大、装饰更加精致。古罗马广场复原图古罗马竞技场是罗马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南面,它是迄今遗存的古罗马建筑工程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国威的象征。罗马人用它作为斗士间进行格斗、人与动物搏斗或动物之间相互厮杀的场所。竞技场的外观像是一座庞大的碉堡,占地20000平方米,围墙周长527米,直径188米,墙高57米,场内可容10.7万名观众。古罗马竞技场的外形美观、雄伟,它的外墙共四层,下面三层由几百个典雅的装饰性的拱门组成,每个门都是两根石柱托着一个石头圆拱。古罗马竞技场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古罗马的建筑艺术。目前其以极富古罗马景观艺术而全球闻名。角斗士通常是战争中的捕虏,奴隶或者死刑犯,也有被名利所吸引的自由人。角斗士有复杂的组织,他们按照指定的格斗方式分为不同等级,并配上必须的装备。很多古罗马时期保留下的证据(镶嵌画、壁画、雕像)显示,角斗士穿着由一条大腰带裹成的束腰,头盔完全包裹住头部,头盔上大块的金属片用于保护脖子,一只手臂由巨大的金属护甲覆盖,厚重的皮制绑腿和金属绑腿由细绳固定,覆盖了腿部。角斗士们在营房里居住和训练:在罗马,主营房修建在斗兽场旁边,与斗兽场直接相连;只要城市里有露天竞技场,就一定会有这样的营房。在庞培复原了多种大量的角斗士兵器,很多当时的真兵器都经过大量加工,这些兵器是接受检阅时和正式仪式时的装备。就像剧场里的演出一样,宣布比赛时间地点的通知写在居民建筑的墙上。古罗马从文化形态上讲不仅对
本文标题:第一章--外国古代服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