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课题《论语》十二章单元一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习目标1.积累“弘毅、兴、观、群、怨”等词语含义。2.理解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礼”“恕”的内涵。3.学习持身以礼、以恕的道理,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每一章的基本内涵。审美鉴赏与创造:思考儒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学习借鉴他们立身处世的方法和态度。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孔子仁、义、礼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重点体会孔子仁、义、礼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难点体会孔子仁、义、礼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公元前480年,在鲁国按例举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猎,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猎到了一头异兽,无人能识。于是人们自然就想到去请教以博学多识著称的孔子,没想到孔子见到这头已死的异兽时竟然流下了眼泪。他说,这是麒麟啊,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现的异兽,怎能出现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并且惨死在猎人之手呢?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伤的歌曲:“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这首被后世称为《获麟歌》的歌曲充满了悲凉之情。那么,孔子为何会对这头麒麟的死如此悲伤?他究竟在悲叹谁的命运呢?就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孔子。孔子自己就是这头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一年后,孔子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望着远道而来的学生子贡,他又咏叹出一首辞世之歌:“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总结自己一生坎坷的命运。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他的学生们都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尽礼而去,唯有子贡守了整整六年方才离去。孔子去世后,曾经涌现过一股否定孔子的声浪,子贡奋力为老师辩护,维护了老师的名誉。孔子的声名不仅令他的学生们钦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世界。回答老师的提问,回归所学内容,带着情境,走入本课。整合之前所学知识,创设情境带着情境,走入本课。西方曾经评选过世界十大哲学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学家说过21世纪是儒家文明的世纪。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可是,当时那些权势煊赫的贵族王公们都为历史所淹没,他们的名声早已被人遗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家族至今传承不绝。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为后世敬仰的万世师表?今天我们学习的《论语》十二章,只表现了孔子思想的一个小小片段,但管中窥豹,我们也可以从中去感受这位伟大哲人的思想印记。讲授新课一、朗读文本,理解本文二、文白对译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注释: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译文: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死了之后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弘毅”指的是远大的志向、坚忍的品质,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自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注释:篑:盛土的竹筐。未成一篑: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平地:填平洼地。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朱熹注:“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出于此。言山成而但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不论做事还是为人,贵在持之以恒,功亏一篑也好,持之以恒也罢,关键都在于自己。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原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注释:知,同“智”。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根据课下注释,教师与学生进行文白对译。读是理解的第一步,把握好正确的读音、句读有利于学会正确理解文本。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顏渊》)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求实践这些话。”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原文: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先说内容,教师再指导。教师鼓励。理解诗歌具体内容。(《卫灵公》)注释: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附于先王之礼。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目:条目,细则。事:实践,从事。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也是“修己”。原文: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注释: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夫:那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迩:近。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那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孔子很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多次引用《诗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多次强调《诗经》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这段文字全面而精确地概括了《诗经》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价值。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本章节,孔子提出了著名的“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的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高度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孔子的“兴观群怨”对后世影响深远。从司马迁到王夫之,历代许多理论家都承扬这一思想,都给予高度评价。四、课堂练习理解性默写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2.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卫灵公》中,一句为终身信条。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4.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下面选项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B.知者不惑知:同“智”C.请问其目目:条目,细则D.迩之事父迩:远答案:D三、拓展提高兴、观、群、怨“兴”、“观”、“群”、“怨”这四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其中“兴”是前提,它包含了孔子对诗的整体作用的概括,所以“观”、“群”、“怨”离不开“兴”。而且将“兴”置于首位,充分注意到了艺术的感发作用。这一思想表明,孔子已认识到艺术的社会作用只能通过美感的心理活动来实现。“兴”指诗歌的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感发情感,引起联想、想象活动,在感情的涌动中获得审美享受。“观”课堂上进行班级检测。检测本节课所学内容。是说通过诗歌可以了解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状态。“群”是指诗歌可以使社会人群交流思想感情,统一认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怨”是强调诗歌可以表达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不满与批判。九、作业布置阅读《论语·为政》五、七章,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进行解读,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传统“孝道文化”的认识。拓展兴、观、群、怨相关知识。作业不足之前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启发,链接与本文相关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共享。拓展学生知识面。完成作业课堂小结你能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吗?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体验。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板书《论语》十二章仁智、仁、勇恕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重在理解这一节课内及时总结,要点提示。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诗》容以及相关文言文知识。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51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