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仓储管理warehousemanagementby:Charles21-Dec-17目录第一节储备与仓库第二节仓储规划与设计第三节仓储作业流程管理第四节储存合理化管理第五节仓储工作经济技术指标仓储管理剩余储备保险储备周转储备•原始社会剩余物资•防备战争和灾害•缓冲各环节供和需在时间上的矛盾第一节储备与仓库一、储备的形成与作用仓库仓库在物流系统中承担保管功能的场所,是物流网络中的结点。仓库的主要功能除了物品的存储保管功能之外,还有物流系统中起着运输组合、产品组合、流通家狗狗、服务、充当信用机构以及运输调节的作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第一节储备与仓库二、仓库的分类储备仓库周转仓库生产仓库存放待生产加工的原材料、在制品流通仓库流通领域待销售货物加工仓库以流通加工为目的,集加工长和仓库于一身专门长期存放各种储备物资一、按功能分类仓库的分类集配型仓库以组织物资集货配送为主要目的中转分货型不同运输方式和方向的交接二、仓库的分类公共仓库自用仓库从事企业内部物流业务的仓库固定成本营业仓库取得营业许可,向企业提供保管服务使用效率高国家或公共团体为公共利益建设的仓库资金灵活性二、按用途分类仓库分类二、仓库的分类恒温仓库普通仓库常温保管、自然通风、无特殊功能冷藏仓库储存冷冻物资保持一定温度和保湿功能易燃易爆腐蚀性远离工厂居民三、按保管形态分类仓库的分类危险品仓库二、仓库的分类四、按结构和构造分类平房仓库多层仓库高层货架仓库散装仓库罐式仓库五、按仓库选址分类港口仓库、内陆仓库、枢纽站仓库。储存保管物资防范风险衔接供需客户服务收集货物完进行储存、整理、组配、流通加工、分拣余存缺硫为顾客代储、待运、待加工物流中心集散货物功能三、仓库的功能第二节仓储规划与设计仓库系统的宏观布局设计仓库选址仓库内部规划与设计本节知识点仓储规划设计的内容⑴应该建多少仓库?⑵仓库应该建在什么地方?⑶仓库的规模应该建多大?⑷每个仓库所服务的客户是哪些?⑸每个仓库的供应渠道是什么?⑹每个仓库中应该存放什么货品?⑺送货的方式应如何选择?数量规模布局类型辐射型吸收型聚集型扇形-影响因素:-市场需求-成本因素-服务水平定义:最大数量最大体积影响因素:需求量和需求速率-自用仓库-租用仓库宏观布局一、仓库系统宏观布局二、库存管理概述仓储宏观布局仓库数量决策:仓库规模决策定义:最大体积最大数量影响因素:需求量需求速率仓库布局模式决策辐射型布局吸收型布局聚集型布局扇形布局仓库类型决策自用仓库租用仓库市场需求因素成本因素服务水平因素(一)仓库数量决策1、市场需求因素2、成本因素3、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求量。根据各地区市场需求量,决定仓库数量据点越多,顾客响应程度越灵敏,服务水平越高。包括仓储成本、存货成本、运输成本和丧失销售的成本。目标是保证总成本最低。二、仓库规模决策①需求与仓储规模决策是指仓库能够容纳的货物的最大数量或总体积。图需求与仓库规模之间的关系市场需求量越大,仓库规模大。市场需求速率大,出库率大,周转速率快,仓库规模越小。(三)仓库类型决策考虑因素:本地和外地存货货品的种类性质存货数量的大小存货的持久性、稳定性存货保管的稳定性仓储成本因素(四)仓库布局模式决策仓库网点和客户群的位置关系仓库的客户有哪些?仓库的货物流向有哪些?仓库用户用户用户用户辐射型仓库仓库生产点吸收型仓库适合用户相对集中的经济区域适合货主相对集中的区域,属于集货中心用户仓库仓库仓库仓库仓库聚集型仓库类似于吸收型,适用与经济区域中生产企业十分密集。仓库用户用户用户用户扇形仓库辐射方向与运输干线上的运动方向一致,位于输干线的末端。聚集型仓库扇形仓库•布置靠近用户区•辐射型仓库布局•靠近商品生产区或多家生产厂•吸收型布局•交通运输的中转枢纽•同享用户区和产区以市场定位的仓库以制造定位的仓库中间定位的仓库仓库布局的方式二、仓库选址1、局部市场条件。客户需求条件。根据顾客需求量的大小,选址市场需求量大的位置建立仓库2、交通运输条件。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完好,运输方便。3、政治经济环境条件。4、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地形地质条件好,水文气候条件好。5、成本条件。仓库设置成本和运行成本。设置成本,仓库的建造成本或者租用仓库的成本。运行成本是将来运行的税费低。仓储选址的决策方法①以市场定位的选址方法②以生产定位的选址方法③以快速配送定位的选址方法该方法就是以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在最靠近顾客的地方选择仓库地址,追求顾客服务水平的最大化,缩短将产品配送给顾客的时间。同时,这可以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规模效应(从工厂或原材料产地到每个仓库地点的整车(TL)或者车辆荷载(CL)运输)。影响将仓库选在服务市场地区的因素包括:运输成本、订货周期、订单大小、本地运输可得性以及客户服务水平。该方法就是选择最靠近原材料产地或生产加工地点的位置建造仓库,这种选址决策是专门为方便原材料的运输和集结以及产成品加工而设定的,它能够给公司带来生产制造方面的便利。对于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来说,运输经济来自于将运输合并成整车(TL)或者车辆荷载(CL)运输。将仓库选在接近生产地点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的易损性、产品组合中的产品数目、客户订购产品的分类以及合并运输费率。该方法将地点选在最终用户和生产者之间。主要强调快速的配送,在最终客户和生产厂商之间进行适当的权衡,从而来进行仓库选址,一般来讲,它综合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快速的配送运输使得最终顾客的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增强了原材料的及时供给能力和产成品的及时配送分销,缩短了产品投入市场的周期。如果公司必须提供高水平的客户服务和提供来自于不同生产地的不同产品时,公司往往选择这种选址方式。三、仓库内部规划与设计•把库区分成主生产区、辅助生产区、行政生活区、库内交通干道、装卸站台和绿化区以及发展规划去。主生产区分为货场区、货棚区、库房区。•对每个大区进行详细规划,进行具体布置•对大区进行规划调整,使之与各区的具体规划互相适应协调,形成最后的库区规划方案。总体规划具体规划规划调整三、仓库内部规划与设计建筑物主要参数附属设施与设备仓库主体构造仓储面积及参数-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实用面积-保管设备分拣装置装卸搬运设备仓库框架、防火问题、出入口尺寸、站台高度(二)内部规划的主要内容-长度、宽度、层数、高度1.仓库长度和宽度的确定仓库面积(m2)宽度:长度5001:2-1:3500-10001:3-1:51000-20001:5-1:6仓库库房的长宽比可在参考右表的基础上,按照《建筑统一模数制》进行调整。表:仓库建筑长宽比251.仓库建筑物主要参数确定2.仓库层数的确定•在土地十分充裕的条件下,从建筑费用、装卸效率、地面利用率等方面衡量,以建筑平房仓库为最好;•若土地不十分充裕时,则可采用二层或多层仓库。3.仓库高度(层高、梁下高度)的确定取决于库房的类型、储存货物的品种和作业方式等因素。决定层高或梁下高度应根据托盘堆码高度、托盘货架高度、叉车及运输设备等来决定。平房仓库高度一般应采用300mm的倍数;当库内安装桥式起重机时,其地面至走行轨道顶面的高度应为600mm的倍数。1.仓库建筑物主要参数确定2.仓库主体构造仓库框架防火问题出入口尺寸站台高度3.仓储面积及参数确定建筑面积指仓库建筑所占的平面面积,是建筑物勒脚以内建筑物水平平面面积的综合。包括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多层建筑物建筑面积为各层综合使用面积可供使用的净面积实用面积仓库内实际存放物品所占的面积实用面积=使用面积x面积利用系数仓库额定储量=实用面积x物资单位面积额定储量4.仓库附属设施、设备保管设备。方法:地面散堆法、平托盘分层堆码法、框架托盘分层堆码法、货架散放法、托盘在货架放置法。分拣装置、装卸搬运设备。第三节仓储作业流程管理进货入库储存保管出库发送检验实物建立账、卡、档案•专用线接车、•车站码头接货•仓库自行提货•库内接货入库准备核对资料1.仓位准备2.接货人员、设备3.作业操作顺序4.定人定机合同、发票、运单、货物清单、质量证明、产品说明书1.方法:数量和质量检验2.方式:全验和抽验3.处理验收中的问题入库台账、货卡、物资档案•货位规划•分拣:人工和智能•堆码苫垫•维持物资使用价值。•掌握物资数量和质量,保管期。物资保管不当使货物发生的变化:1、物理变化状态变化。挥发、溶化、熔融渗漏变化串味变化。粮食、茶叶、糕点。破损变化。变形。2、化学变化分解与水解。水化。锈蚀老化化合聚合3、生化变化。如霉变、发酵、腐败。4、价值变化。1)呆滞损失。2)时间价值损失。四、出库管理1、商品出库方式送货与自提2、商品出库作业包括发货前准备和商品发放。流程:核单。审核商品出库凭证记账。登入商品保管账配货分拣备货。复核。发货。第四节储存合理化管理储存品种合理化储存条件合理化储存数量合理化储存时间合理化内容一、储存品种合理化一、储存品种结构合理化合理的库存品种建构二、储存数量合理化数量太少,缺货影响生产或销售。数量太多,占用资金,增加保管费和库存风险。四、储存时间合理化先进先出原则的方法:周转快的存放便于存放之处。贯通式货架系统。一端存入另一端取出。“双仓法”储存。提高仓容利用率常采用的办法:提高库存周转率采取高垛的方法。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五、储存条件合理化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ABC分类、监测清点方式第五节仓储工作经济技术指标1.吞吐量2.库存量3.库存物资周转率4.储运质量5.仓容利用率6.收发时间7.设备情况8.全员劳动生产率9.储运成本10.利润LOGO
本文标题:仓储管理-NEW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5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