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2课《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端午节,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项作业,要包粽子并且上传视频。我们一家五口人,包槲叶粽子是我们大家的事,四个大人各包一扇儿,小孩去捆扎,往大口铁锅里码放。其乐融融,可想而知。过端午包榭包,留下了许多佳话。说起槲叶,生在山里的人们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大家更是如数家珍。榭叶郡子是农耕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也是秦岭—淮河一线周边山区端午民俗的重要载体。无论人们的看法有多不同,争论有多激烈,大家都能①地讨论,从雅文化的角度来看,槲叶的风骚和光辉在逐渐暗淡和没落;而从俗文化的角度来说,槲叶的药膳价值与实用功能经久不衰。再说相较于那些徒有粽子之名却行过度包装之实的粽子,槲叶粽是②的原始包装,加工便当,携带方便,保鲜良久,比所有时尚流行的方便食品都更加经济和环保。现在想来,首先发现槲叶可以用来做粽衣的人虽然默默无闻,但是可歌可泣!在“经济中心,利益至上”口号③的时代,可惜我们大家今天并没有切实将其发扬光大——能力权且不说,意愿实在微薄。面对实利,我们实在有愧于生民的顺生智慧和祖先的坚韧精神。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三处“我们大家”三者的指代内容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一款饮料引发大家关注。该饮料配料表上标注有232种配料。推广文案宣称,“采用日本ISDG品牌核心综合酵素粉”,拥有“每晚入睡更轻松”“提升夜间能量的消耗”等功能。实际上,该饮料中添加的是一种含有232种植物元素的酵素粉。食品中添加营养物质并非种类越多越好,营养物质能否起到作用,①__________。这款饮料配料表中的大部分配料是“综合果蔬酵素粉”,添加量为5毫克/升。可以以人们常见的蔗糖为例来理解这个“量”:当每100克或每100毫升食物中的蔗糖含量等于或低于0.5克时,相关规定允许标注为“无(蔗)糖”。也就是说,我们喝一升无糖饮料中蔗糖的含量有可能接近5克(即5000毫克)。而一升饮料中课后培优练级练“综合果蔬酵素粉”的添加量只有5毫克,完全可以称为“无添加”。另外,即使再增加“综合果蔬酵素粉”的添加量,也不一定会产生厂家宣称的功效。酵素其实就是酶。酶要发挥活性作用,②__________。大多数酶容易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而且,其活性还受酶浓度、底物浓度等影响。如此挑剔而娇弱的酶,一旦进入人的胃里接触胃酸很快会失去作用。也就是说,③__________,所以临床上很少有此类药品。基于上述分析,有学者认为该饮料生产厂商这种做法并非为了显示诚信,亦非为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抑或是另有所图。3.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对我们的警告,请不要置若罔闻,要积极配合,而不是逃避。B.既然我们话不投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还是各回各家吧!C.南极变暖,全球生态问题日趋严峻,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D.见小张出了大门,小李忙催促道:“我们快走吧,要迟到了!”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课内重点语段阅读(2022·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期末)请阅读下列段落,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选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5.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表现的一项是()A.不要割断历史,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B.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C.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D.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6.有关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科学的结论”指立足事实,占有材料,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得出正确的结论。B.用生动的比喻和浅显的语言,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重要内容。C.灵活使用一些成语和俗语,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D.连用三个“在这种态度下”,分别从三个方面深刻揭露了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重大危害。材料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备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选自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7.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群众可以获得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变成了理性认识,所以这个过程是先由主观再到客观的。C.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需要实践证明。D.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能否成功,既在于思想上,又在于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是否能战胜反动派。8.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先进的思想是赢得与反对派斗争唯一的最强有力武器。B.获得真理需要经过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C.在获得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的是大脑,而不是感性器官。D.实践的考验是唯一一个检验真理的办法。●课后拓展阅读(2022·山东·潍坊七中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所谓“物质变精神”。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客观物质的东西反映到主观意识中来,形成主观的如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东西。所谓“精神变物质”,就是将实践中业已形成的方针、政策、理论、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群众实践,从而转化成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力量。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认识的过程来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看,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干部的领导实践过程来看,表现为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毛泽东认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并不是任意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质可以变精神,但是正确的思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精神可以变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总之,毛泽东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摘编自樊瑞平,张心立《毛泽东倡导对干部进行认识论教育——重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每次大挫折,都是唯心论盛行的结果。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像陈独秀等,革命信仰都很坚定,但最大的问题是脱离实际,结果给党带来1927年的大挫折。开始以为,只要听苏联的就肯定能取得胜利,后来才知道盲从他国经验,脱离中国实际是要掉脑袋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堂学到东西的党课是谁上的?是共产党的对立面蒋介石在1927年给上的。敌人是最好的教师,沙场是最好的课堂。你正儿八经给他讲,他听不进去,一流血,什么都学会了。那一次蒋介石逼得共产党人抛弃了陈独秀“绘画绣花”式的革命,脱了西服,拿起枪上了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就这样展开了。开展武装斗争,刚刚打开一点局面,王明又带着斯大林的圣旨来了。李德、博古等人听不进长期坚持实际斗争的同志们的意见,将用于欧洲平原的坚守阵地决战的战法用于中国东南山地,最后把根据地丢了个干净。红军大转移开始时,他们还是死守他们那一套办法,结果损失惨重。当时你说他,他不听,很多人也不敢怀疑他。为什么?人家是“权威”,王明曾受到斯大林单独召见。后来的张国焘更厉害,他受到过列宁的接见,而且据他自己说是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中唯一见过列宁的人。这些人牌子都很硬,文凭也很高,但一打仗就不行。长征路上打得赢就是硬道理;是
本文标题:第2.2课《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547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