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9.2课《项脊轩志》教考融合练习一、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用另一句话来说,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在社会学里,我们称之为“面对面的社群”。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说,他日常接触的老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了可以用脚声来辨别来者是谁。在“面对面的社群”里甚至可以不必见面而知道对方是谁。我们自己虽说是已经多少在现代都市里住过一时了,但是一不留心,乡土社会里所养成的习惯还是支配着我们。你不妨试一试,如果有人在你门上敲着要进来,你问“谁呀!”门外的人十之八九回答你一个大声的“我”。这是说,你得用声气辨人。在“面对面的社群”里一起生活的人是不必通名报姓的。很少太太会在门外用姓名来回答丈夫的发问。()我有一次,久别家乡回来,在电话里听到了一个无法辨别的“我呀”时,的确闹了一个笑话。1、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文中划线句子含义的一项是()A.习以为常B.熟能生巧C.耳熟能详D.游刃有余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B.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C.咬文嚼字必须遵循谨严精神,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D.曹植在建安诗人中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艺术精湛,钟嵘《诗品》誉之为“诗中之圣”。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我们因为久习于这种“我呀!”“我呀!”的回答,也很有时候用到了门内人无法辨别你声音的场合。B.而且因为我们久习于这种“我呀!”“我呀!”的回答,也很有时候将要用于门内人无法辨别你声音的场合。C.但是因为我们久习于这种“我呀!”“我呀!”的回答,也很有时候用到了门内人无法辨别你声音的场合。D.而且我们因为久习于这种“我呀!”“我呀!”的回答,也很有时候将要用于门内人无法辨别你声音的场合。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所记无非家常琐事,但几百年来,一直感动着人们。这表明,文艺创作的成功与否,_______,而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伪。记录一个时代,宏大叙事是必要的,但不是必然的。可以是大江东去,_______;可以是黄钟大吕,也可以是洞箫牧笛;可以是国色天看,也可以是小草闲花;可以是鲸鱼碧海,也可以是翡翠兰苕……不管选择怎样的题材,______,就有可能创造出感人肺腑的佳作。5、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三个短句,保留全部信息,语言连贯。(可以适当添加、改动个别词语)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总是想方设法地营造出一种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的浓烈的“可喜”“可悲”的情感氛围。6、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7、归有光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项脊轩志》一文中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达了出来。请从文中再举一例,用自己的话作点评。二、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散文的情感王冰①在散文写作中,情感被无端强调得厉害,甚至有人直接告诉年轻一辈散文写作者,说只要写出了你心中的真情实感就是散文了,情感越强烈,越是好散文。情感人人都有,作家的情感不一定比一般人更强烈,比别人更为强烈的情感也并不会使一个作家在写作中更加出类拔萃。况且,如果艺术包括文学不是首先以技艺比高下,而是以情感强弱为标准,那么艺术家和一般读者之间又有什么差别?②在散文写作中,情感当然很重要。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陆机《文赋》中有“缘情而绮靡”的话,白居易也提到“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一个作家如果能把情感写好了,确实可以写出好作品。比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陈情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袁枚的《祭妹文》、林觉民的《与妻书》等,都是因为文章中的真实情感才流传下来的。前几日又读平凹先生的《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觉得也是这样的文章。③但问题是,当散文的抒情性慢慢被确定,并成为散文写作的圭臬..之后,情感就在散文创作中成为怎么也逃不脱的东西了,成为散文家最为熟悉的一个概念,也成为被前辈作家一遍遍谆淳教导的散文写作的要素。这个教导确实有好处,可以促使我们写出情感浓厚、感人至深的作品来;同时它也有害处,会导致散文也就只能在情感这个圈子里跑来跑去了,脱不出去,然后就沉浸在情感的海洋里,直到溺毙。④一个正常人的情感肯定是自发的,不会那么理性,那么文字中的情感是吗?并且我们写出的散文是要表现这些自发的情感吗?现实情感并非艺术情感,现实情感的真实也并非艺术情感的真实。比如一个散文家在写高兴的时候,我们并不要求他一定高兴,这个散文家也没有必要一定高兴。我们对他的要求不是对他的情感要求,而是对他写出的作品有所要求。⑤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话题,就是描述情感与表现情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文章中直接写“我愤怒”这句话,就是描述,但作为一个成熟的作家,在文章中要表现“我愤怒”的意思,应该基本不会直接用这三个字来表达。就是在现实中,人悲伤了,几乎也没有人大呼“我悲伤”,只是愁容满面、流泪满面、啜泣或者号啕大哭吧。因此,在文学创作中,情感表现是要有载体的,古诗词中就有很多,如“柳”和“留”就是典型的一种,于是也才有了“灞桥折柳”的千古吟唱,也就是说这个载体是可以将情感呈现为表象的东西,空喊绝对不是散文写作中所说的情感。宋人魏泰曾在《临汉隐居诗话》中说道:“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此所以入人深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写作中,有了理智把控的情感,才能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体验到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⑥一般说来,情感具有家族相似性这样的特点,而且大多数被我们贴上了“喜怒哀乐愁”的标签,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我们表达出的有限的感情往往不过是其外在的表现罢了,我们能抓住的所谓的情感,不过是它与人相同的部分,又是被定义好的一面,而且必须是言语能够加以表达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人与人的情感类型基本是一致的,如果以此作为衡量文章高下的标准,是有很大的问题和难度的。而且情感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情感背后的道德取向才使之具有了高尚与龌龊之分。比如人的悲伤高兴是一样的,只是为了什么事情悲伤高兴才具有了道德的判断。在文学创作中,作品中的情感首先是作为审美的情感,而不是作为道德的情感。善良可以造就一个诚实的人,却不能造就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当然,艺术对于道德是有所要求的,没有什么豁免权,但是,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肯定首先不会是在道德上论上下、比高低。进入作品和在作品中完成的情感首先都是作为审美的而不是作为道德的情感⑦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作家在作品中所写的情感,原则上要经得起任何人去体验它,因此它是有组织的、可以塑造出来的具体化的情感,或者说是理性化的情感。理论上说情感都是可以来表现的,但是真正的写作实践中,情感又确实是有适于被作家表现和不适于表现的。而且如果说散文家的写作就是将情感表达出来,这对于谁来说都很困难,因为这首先要求他必须绝对坦诚和坦率。如果要求一个作家在绝对坦诚的时候才进入写作的状态,我想他是无法完成对于情感写作的选择和抒写的,这既在理论上说不通,又在实际中行不通,不可能实现,所以一个作家能找到一种能够进入审美的情感,并有能力把这种情感放进自己的文字中,就已经是很大的奢望了。(选自《散文的传统》,有删改)1、第③段加点词“圭臬”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2、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理性有助于散文写作的情感表达。B.抒情性成为散文发展的最大桎梏。C.表现情感失去了描述情感的真诚。D.散文情感不需要经受道德的评判。3、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A.情感越强烈,越是好散文。B.情感类型无高低优劣之分。C.人与人的情感类型各不相同。D.作家表达情感时要绝对坦诚。4、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从第②段画线部分所举文章中任选一篇,运用本文的相关观点分析其情感处理。四、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B.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行文可叙可议,表达方式较为灵活。B.先妣,指“去世的母亲”,“先”常用于尊称死去之人,如先父、先烈、先哲等。C.束发,指“收束头发”,清以前汉族男孩12岁时束发为髻,故也指“成童之龄”。D.笏,我国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执的手板,可供记事,用象牙、玉石等制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补漏修缮后环境雅致。经修补改缮后,
本文标题:第9.2课《项脊轩志》-【教考融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同步练习(统编版选修下册)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81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