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8 《茶馆(节选)》(同步习题)(解析版)
《茶馆(节选)》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戊戌.(xū)沏.茶(qī)嗜好(shì)B.搭讪.(shàn)坤.角(kūn)淘汰.(tài)C.茶盅.(zhōng)造孽.(niè)缧绁.(shì)D.咂.摸(zā)神龛.(kān)痞.子(pǐ)【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C.“缧绁”的“shì”错误,应读“xiè”。故选C。2.对下列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B.戏剧冲突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除独幕剧外,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C.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D.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他的话剧还有《龙须沟》等。【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除独幕剧外”错误,独幕剧也不例外,戏剧冲突都要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故选B。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三国演义》中,刘备与陆逊在猇亭交战,诸葛亮得到消息后,令人迅速在鱼腹浦摆下“八阵图”,后刘备战败,陆逊追击至此,为阵所困,可见诸葛亮足智多谋。②《茶馆》中,常四爷在清朝灭亡后自谋生路,凭良心做事,却生活贫困,晚景凄凉,这说明一个动荡的社会难以让普通人过上幸福的生活。③《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在弟弟去世后,为保全弟弟的名誉,按照弟弟来信的请求,给了夏尔路费和一批货,让他远赴印度,接受锻炼。④《边城》中,傩送二老一直喜欢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因为大老的意外身亡,他压抑自己的内心,没有进一步向翠翠表白。⑤《哈姆莱特》中,奧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认为哈姆莱特地位高贵,其意志并不属于他自己,因此在去法国前叮嘱奥菲利娅不要轻信哈姆菜特的爱情盟誓。A.①③B.②④C.③⑤D.①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①“诸葛亮得到消息后,令人迅速在鱼腹浦摆下‘八阵图’”错误,八阵图是诸葛亮入川时早就摆下的。③“老葛朗台……给了夏尔路费和一批货”错误,偷换概念,应该是欧也妮资助夏尔一笔钱。“接受锻炼”也不对,只是把他打发到印度去了。故选A。4.下面有关《茶馆》的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茶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离婚》《正红旗下》,中、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伤逝》,话剧有《茶馆》《龙须沟》。B.三幕话剧《茶馆》,通过在茶馆中活动的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期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C.《茶馆》的结构比较独特,被人称为“图卷戏”,或者叫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图画一样,把一个一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一个情节镶嵌进去。D.《茶馆》是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是一首带笑的葬歌。它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表现了必须埋葬旧时代这一主题。【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A.“中、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伤逝》,话剧有《茶馆》《龙须沟》”中的“《伤逝》”错误。《伤逝》不是老舍的作品。《伤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故选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一)阅读话剧《茶馆》选段,完成各题。〔常四爷提着小筐进来,筐里有些纸钱和花生米。他虽年过七十,可是腰板还不太弯。常四爷什么事这么好哇,老朋友!王利发哎哟!常四爷!我正想找你这么一个人说说话儿呢!我沏一壶好的茶来,咱们喝喝!(去沏茶)〔秦仲义进来。他老得不像样子了,衣服也破旧不堪。秦仲义王掌柜在吗?常四爷在!您是……秦仲义我姓秦。常四爷秦二爷!王利发(端茶来)谁?秦二爷?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坐!坐!常四爷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秦仲义可是谁嚼得动呢?王利发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怎样啊?秦二爷!(都坐下)秦仲义别人都不理我啦,我来跟你说说:我到天津去了一趟,看看我的工厂!王利发不是没收了吗?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秦仲义拆了!常四爷拆了?王利发拆了?秦仲义拆了!我四十年的心血啊,拆了!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到而今……抢去我的工厂,好,我的势力小,干不过他们!可倒好好地办哪,那是富国裕民的事业呀!结果,拆了,机器都当碎铜烂铁卖了!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王利发当初,我开得好好的公寓,您非盖仓库不可。看,仓库查封,货物全叫他们偷光!当初,我劝您别把财产都出手,您非都卖了开工厂不可!常四爷还记得吧?当初,我给那个卖小妞的小媳妇一碗面吃,您还说风凉话呢。秦仲义现在我明白了!王掌柜,求您一件事吧,(掏出一二机器小零件和一支钢笔管来)工厂拆平了,这是我由那儿捡来的小东西。这支笔上刻着我的名字呢,它知道,我用它签过多少张支票,写过多少计划书。我把它们交给你,没事的时候,你可以跟喝茶的人们当个笑话谈谈,你说呀:当初有那么一个不知好歹的秦某人,爱办实业。办了几十年,临完他只由工厂的土堆里捡回来这么点小东西!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王利发您自己拿着这支笔吧,我马上就搬家啦!常四爷搬到哪儿去?王利发哪儿不一样呢!秦二爷,常四爷,我跟你们不一样:二爷财大业大心胸大,树大可就招风啊!四爷你,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我呢,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可是,日本人在这儿,二栓子逃跑啦,老婆想儿子想死啦!好容易,日本人走啦,该缓一口气了吧?谁知道,(惨笑)哈哈,哈哈,哈哈!常四爷我也不比你强啊!自食其力,凭良心干了一辈子啊,我一事无成!七十多了,只落得卖花生米!个人算什么呢,我盼哪、盼哪,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侮。可是……哈哈!秦仲义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知怎么又变成了逆产。仓库里(指后边)有多少货呀,全完!哈哈!王利发改良,我老没忘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有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常四爷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可是,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的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我呀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松二爷,我的朋友,饿死啦,连棺材还是我给他化缘化来的!他还有我这么个朋友,给他化了一口四块板的棺材;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秦仲义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王利发对!四爷,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喊喊!常四爷(立起,喊)四角儿的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撒起几张纸钱)秦仲义一百二十吊!王利发一百二十吊!秦仲义(一手拉住一个)我没得说了,再见吧!(下)王利发再见!常四爷再喝你一碗!(一饮而尽)再见!(下)王利发再见!(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四爷、王利发、秦仲义代表了市民阶层,他们都因为不同的情况而生活不顺,这种剧情安排是为了显示社会出了问题。B.嚼不动花生米的细节一方面说明三个人老迈的状态,一方面说明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三个人已经没有心思去吃花生米。C.秦仲义坚持实业救国,工厂先是被日本人剥夺,后来又被政府定为逆产,这都说明在当时条件下实业救国没有出路。D.从常四爷只盼“都讲理”、王利发只盼孩子出息及生活温饱等可以看出,底层民众对社会的要求很低,但是这些在当时也只是奢望。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头写常四爷的筐里有些纸钱为后面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写秦仲义的衣服破旧不堪与其之前的辉煌形成反差。B.全剧使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所选取的人物都是能够代表不同阶层市民的个体,这些人的命运变化也能够投射出国家和时局的变化。C.剧中秦仲义用义愤填膺的反语诅咒了当时的社会,评价自己时使用第三人称更将这种对社会不公的愤恨表现到了极致。D.三位老人祭奠自己的情节体现出剧中人物对未来彻底失去了信心,在人世间已经没有任何眷恋,想要以死做最后抗争。7.文本中写到“三个老头子”祭奠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8.有评论说《茶馆》中的人物是“在黑暗中抗争”,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5.B6.D7.①收束全剧,使全剧在悲剧的气氛中收场;②他们三个虽然身份、地位等不同,在一生中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是结局都是一样的悲惨;③体现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他们的命运,都和当时的社会有着莫大的联系。8.王利发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对茶馆进行改良,最终也没能摆脱黑暗的压迫,结局悲凉;常四爷自食其力、刚正不阿、热爱国家,却在黑暗的时局下艰难生活;秦仲义是一个民族资本家,提倡实业救国,却被巧取豪夺,最终破产。【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嚼不动花生米的细节一方面说明三个人老迈的状态”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可推知,常四爷并没有“嚼不动花生米”。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D.“想要以死做最后抗争”理解错误,文中三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走近人生终点的时刻,为祭奠自己,呼喊着把纸钱抛向半空中。这不同寻常的举动,主要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凄惨及人物对现实的失望,营造了悲凉的气氛,并无“以死做最后抗争”之意。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从情节上看,“三个老头子”祭奠自己是选文的结尾,前文三人对自身经历都进行了叙述,秦仲义说“拆了!我四十年的心血啊,拆了!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到而今……抢去我的工厂,好,我的势力小,干不过他们!可倒好好地办哪,那是富国裕民的事业呀!结果,拆了,机器都当碎铜烂铁卖了!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王利发说“我呢,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可是,日本人在这儿,二栓子逃跑啦,老婆想儿子想死啦!好容易,日本人走啦,该缓一口气了吧?谁知道,(惨笑)哈哈,哈哈,哈哈”,他也要搬走了;常四爷说“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从上边的人物语言中可以看出,三人凄凉悲惨的遭遇是由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因而三个老人撒纸钱“祭奠自己”是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结局,既是对旧时代的控诉,也是对其唱了一曲“葬歌”。这样的结局营造了一种阴冷凄惨的氛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意味。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应结合剧中三个老人所述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们是如何在黑暗中进行抗争的。根据选文的内容可知,当时的社会混乱不堪、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但其工厂先是被日本人霸占,后被国民党当局当作“逆产”没收,最终他陷入彻底破产的境地;做了一辈子顺民的茶馆老板王利发不断“改良”妄图赶上时代,生意却越来越坏,到最后连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也难以保住;常四爷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最终沦落为一个卖花生米的小贩,过着凄惨的生活。可见,在那
本文标题:8 《茶馆(节选)》(同步习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82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