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四章-仓库的温湿度管理
第四章仓库的温湿度管理影响药品储存的环境最主要的是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知识要求•掌握药品储存温湿度管理的要求和措施。•熟悉库房温湿度与药品质量的关系。•能力要求•能根据药品的储存要求测定、调节和控制库房的温湿度。1.气温:源自太阳热能,用其表示大气的冷热程度。储存温度管理中多用“℃”温标衡量气温高低。平时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距离地面1.5m高度处的空气温度。2.库温:即仓库房温度,库房单位体积内空气的冷热程度。最高库温一般低于最高气温,而最低库温则高于最低气温。第一节温湿度的变化规律(一)温度的基本知识3.贮品温度:即仓贮商品的温度。除受库温影响外,还与贮品自身性质有关,当其受潮或含水量超过安全标准,则堆码易引起发热;以及微生物寄附繁殖,仓虫蛀蚀及变态时虫体脂肪氧化、分解而产热;一些植物类中药因夏季受潮遇热,组织细胞呼吸作用随温度增高而加强则热量迸发;吸潮中药表面凝结的水蒸气能集聚一些热量;含淀粉、胶质的中药吸潮膨胀,其水气蒸发时亦能散发出热量。(二)常用的温度计和使用•1.温度计(表)温度计的感应材料,通常为水银和酒精,故分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用于测量空气温度的仪器。水银温度计可测量的最低温度为-36℃。酒精温度计可测量低于-36℃的温度值。•(1)正确读数:•(2)避免视差和外界影响:•(3)温度计的订正、校正:•2.最高温度计:其感应材料为水银•3.最低温度计:感应材料为酒精•4.电子式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准确度高但凝固点高不宜测定低于-36℃的温度。•酒精温度计,准确度相对较低但凝固点低,适宜测定低温。酒精沸点78℃,因此不宜测高温。•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F=1.8℃+32•(三)温度的变化规律–大气温度的变化:可分周期性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两类。周期性变化又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之分。•1.周期性变化–(1)日变化即一昼夜内气温的变化。主要与太阳辐射及辐射角度有关。气温日变化最低气温—日出前后最高气温—13~14时(冬季)14~15时(夏季)–(2)年变化即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其气温最高的月份在内陆多为7月,沿海则为8月;最低的在内陆多在1月,沿海则在2月;平均气温则处在4月底及10月底。–2.非周期性变化•为不正常的偶然性变化,没有固定时间和周期规律,如寒流、暖流、霜冻、风、雪、雾、雨等,往往造成气温的突然变化,给中药储存与养护增加难度及意外损失。–3.库内温度变化–无论日变化或年变化,多与库外气温变化相近,一般稍落后于库外,变化幅度也较小。夜间温度高于库外,白天温度低于库外。同时,库内温度变化还与库房座落方向、建筑条件、库房部位及贮品性质等因素有关;即与库房周围空旷与否、同一库房的不同层次、向阳或背向阳、垛顶或垛底、库内四角或较通风部位;库内储存中药种类、性质及堆垛垛型等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有关药品贮藏条件中温度的要求,规定如下:•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且不超过20℃。•冷处系指2~10℃。•常温系指10~30℃。•除另有规定外,贮藏项下未规定贮藏温度的一般系指常温。证书考点二、湿度的变化规律(一)湿度的基本知识•空气中含水蒸气量的大小,称为湿度。–1.水气:空气中所含气体状态的水。水气变化过程中的吸热与散热,会影响气温的变化。–2.蒸气压:水蒸气的压强称为蒸气压,它将随着空气中水蒸气量的加大而增大。–3.水分蒸发:当药物表面的蒸气压高于空气中的蒸气压时,药物便失去水分,直到其所含水分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为止,这一过程即称水分蒸发。•4.湿度指数:即衡量空气的干湿程度,可有若干湿度指数来表示。–(1)绝对湿度指每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有水蒸气的重量,以g/m3表示。气象上用水气压表示绝对湿度的大小,单位用毫巴(mb)或毫米汞柱(mmHg)表示。–(2)饱和湿度亦称最大湿度,指在一定温度时,每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有水蒸气量的最大限度,以g/m3表示。饱和湿度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相对湿度指在同一温度空气中,现有绝对湿度与饱和湿度的百分比。用其表示空气中实际水气量距离饱和状态的程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饱和湿度×100%–(4)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超过饱和状态,就会凝结出水珠附着在物体表面,这种现象叫“水松”或“结露”,俗称“出汗”。–(5)露点将空气中的不饱和水汽变成饱和水汽时的温度。(二)常用的湿度计1.干湿球温度计:用于库内相对湿度的测量操作方法:首先察看干球温度计华氏示度(如80℉),然后察看湿球温度计示度(如70℉)。转动转筒,对准下湿差度“10”,此时湿球温度计示度70与转筒上查标表“10”相交的数字,即是当时的相对湿度55%。在水盂中有水的情况下,干湿球温度计示度相等时,相对湿度为100%。干湿温度计的测量时间:每日上午9:00、下午3:00各记录1次。•悬挂位置:一座库房挂两个干湿温度计,一个挂在不靠门窗、墙角而空气又能适当流通的地方,避免日光直接照射,高度宜在1.5m左右,以便保管人员起立平视观测;另一个挂在温度和湿度最差位置。•2.毛发湿度计通常设置在库区百叶箱内,冬季结冰时使用较方便•储存中多采用相对湿度作为控制和调节仓库温湿度的依据。相对湿度大,即空气中水蒸气量距离饱和状态愈接近,空气就潮湿,贮品水分愈不易蒸发;相反则空气愈干燥,贮品水分易蒸发。由此可客观了解空气的干湿程度。•库内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主源于大气湿度,还包括贮品所含水分的蒸发和其在空气中吸收水气的影响,加之中药本身所含水分,共同影响了贮品的保管质量。中药所含水分的蒸发除与其蒸发表面的温度、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空气的循环及大气压力等因素有关之外,尚与中药表面的粗糙或平坦,具细粒结构及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有关,中药堆垛、包装亦影响其水分的蒸发。•(三)湿度的变化规律–1.绝对湿度变化规律大小与温度一致•(1)绝对湿度的日变化通常情况下,温度低,蒸发强度小,绝对湿度小;反之温度高则绝对湿度大。•(2)绝对湿度的年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一年中绝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最热月(7~8月),最低值出现在最冷月(1~2月)。•2.相对湿度变化规律大小与温度相反–(1)相对湿度日变化在日出前较高,日出后渐降,到午后2~3时达到最低值。随后气温下降而渐增,到翌日日出前又达最高值。沿海一带则逢夏季时,受含较多水气的海风影响,在午后1~3时,相对湿度反而达最高值。–(2)相对湿度年变化最高值多在冬季,最低值则在夏季。但在沿海及江河流域,则夏季因受季风影响,从海洋夹带大量水气,则相对湿度可达最高值;冬季因受内陆干燥空气季风影响,相对湿度就较低。•3.库内湿度变化(1)库内相对湿度的变化与仓库外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库内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比库外大气要小。(2)库内相对湿度的变化一般和库内的温度变化相反。库内温度升高,则相对湿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相对湿度增大。(3)主要取决于库外空气湿度。同时还与库房建筑结构及贮品含水量有关,其变化程度较库外小。同一库房的四角或通风处、背阳面或向阳面、上层与下层亦可使湿度变化各异。•(四)我国温湿度分布概况•1.温度分布-–(1)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严寒;夏季南北温差小,普遍高温。–(2)一月为冬季代表月,全国温度均低,七月为夏季代表月,各地普遍高温,南北多可超过35℃,部分可达40℃以上。–(3)长江以北,冬季可利用持续低温冻死仓虫;长江以南则须加强熏蒸消毒,防止仓虫潜伏过冬。夏季从南至北,自春末至秋初,温度利于霉菌及仓虫生长繁殖。•2.相对湿度分布(1)全年年均相对湿度: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约在70%以上;沿海、川西、贵东、湖南、湖北及台湾等可达80%,为全年年均相对湿度最高地区。–(2)冬季相对湿度:分布大致与全年相近。夏季沿海地区变化最显著,因东南季风影响而使相对湿度普增至80%左右。除西北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面临中药防潮的难题。第二节温湿度变化对药品的影响•一、温度变化对药品的影响•温度对药品的质量影响很大。过冷或过热都能促使药品变质失效,尤其是生物制品,脏器制剂,抗生素等贮藏温度的要求更高。•(一)温度过高的影响•1、致使药品变质•升温→化学反应加快→氧化、分解、水解→药品变质。例如:•酚类药物加速被氧化,•抗生素类药品受热加速分解、效价下降;•酯类药物加速水解,•麦角生物碱加速差向异构化,•软膏剂易酸败变质等•2、促使药品挥发•(1)加速逸散→含量发生变化→影响疗效•例如:挥发油、樟脑、盐酸、乙醇•(2)含结晶水加速风化•例如:芒硝、冰片•(3)含芳香性成分的外敷布剂失去粘性•例如:(外用)止痛膏药•3、致使剂型破坏•例如:糖衣片→熔化粘连•胶囊剂、栓剂→粘连变形•软膏剂→熔化分层•(二)温度过低的影响•1、遇冷致使药品变质•例如:生物制品应冷藏,如发生冻结则失去活性。•胰岛素注射液→(久冻)→发生变性•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久置冷处)→易析出结晶而不再溶解•乳剂、凝胶剂→(冻结)→分层,解冻不再恢复原状•2、冻结使容器破坏,药品污染•例如:注射液及水溶液制剂→(0℃以下冻结)→体积膨胀→(致)玻璃容器破裂•甘油、冰醋酸→(0℃以下)凝结成晶状•容器破裂或出现裂缝,均会影响药品的密封性能,受细菌污染的机会增大,尤其是无菌和灭菌制剂,易氧化的药品或含有营养成分的药品。故容器破裂后的药品,一般均不应再供药用。二、湿度变化对药品的影响•水分是化学反应的媒介,湿度增大能促进药品分解变质甚至产生毒性,所以湿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很大。•1、潮解:影响药品使用时剂量的准确•例如:氯化钙•2、稀释:使原有的浓度发生改变•例如:甘油;单糖浆•3、分解:吸收水分后易分解变质•例如:(1)碳酸氢钠→吸湿→NaHco3→Na2co3→co2→使其碱性增强•(2)阿司匹林→水解→醋酸和水杨酸→对胃粘膜刺激性增大•(3)抗生素,强心甙类→疗效降低•(4)VitB1→变色•4、发霉:中药饮片、glucose、胃蛋白酶•5、变形:剂型发生形态改变•例如:(1)片剂:片形发胖,疏松碎裂,变硬不易崩解•(2)胶囊剂:软化变形•6、风化:含结晶水的药品湿度过低干燥易风化•例如:磷酸可待因,咖啡因(剂量准确性)一、温度的控制与调节其措施如下:(一)降温措施1.空调降温2.通风降温3.库房遮光降温4.加冰降温5.地下室或地窖6.冷藏库和电冰箱第三节仓库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中药仓库内温度控制要求达到冷藏温度(8℃以下)及凉爽温度(15℃以下)两种程度。冷藏宜以压缩式制冷机制冷,由隔热房保持低温,自动调温控制。多采用空气调节式,经通风槽将冷气送入库内,用于细贵及易霉蛀中药安全渡夏。如需杀灭仓虫,则应置于-10℃以下的冷冻间。此外,还可采用天然冰或人造冰降温、通风降温、凉棚降温,以及利用防空洞、地下室冷气降温。但应防止库内湿度增大。(二)保温措施1.空调保温有条件的药库可用冷暖型空调设备提高并保持库内温度。2.暖气库供暖3.火炉取暖4.火墙暖库5.保温库(箱)二、湿度的控制与调节(一)降湿措施1.通风降湿可根据干湿度计的读数指示,查出此时库内、库外的温湿度,按下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1)当库内温度、相对湿度均高于库外时,可全部开启门窗,长时间通风,能使库内的温湿度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当库内温度、相对湿度均低于库外时,应密闭门窗,不可通风。(3)当库外温度略高于库内,但不超过3℃,且相对湿度低于库内时,则可通风。(4)当库外温度高于库内3℃以上,虽相对湿度低于库内,此时亦不能通风。(5)当库外相对湿度高于库内,虽库外温度低于库内,亦不能通风,否则会带进潮气。2.密封防潮3.吸湿降潮–中药保管要求库内相对湿度以75%以下为宜。相对湿度大于75%时,应调节与控制,主要措施:一是减少湿气来源,二排除库内湿度。大多采用密封、通风与吸潮相结合等方法,对库内相对湿度进行调节和控制。(二)升湿措施一些对湿度特别敏感的药品还须密闭保湿,使内装药物与外界空气隔绝。
本文标题:第四章-仓库的温湿度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9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