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XXXX年第一期企业负责人培训(二)-花都区安全生产信息
热烈欢迎参加企业负责人培训的学员们主讲:郑明炎13711418338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2.1安全管理科学理论2.2现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模式2.3生产经营单位现代生产管理技术2.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2.5企业安全文化2.6工业安全技术2.7职业卫生工程技术2.1.1管理科学与安全管理管理: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2.1安全管理科学理论安全管理: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了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实现现代企业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无论是政府、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人、或是安全专业人员,都要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有效地应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1.安全科学与安全管理学安全管理学:包括安全信息系统、劳动保护管理、风险分析、事故管理、工业灾害控制等分支学科。安全管理工程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基本的安全手段。人类三大安全对策:安全工程对策[本质安全化]、安全教育对策[人因安全素质]和安全管理对策[既涉及物的因素也涉及人的因素。安全管理对策是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的重要方面。2.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a.从管理对象的角度看: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强化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b.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由早期的事故后管理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事故后管理协调安全系统中人—机—环境等因素c.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由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海因里希)1:29:300安全管理法则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经济学等d.从管理技术方法的角度看: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3.推行现代安全管理A.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安全哲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无隐患管理法;故障树分析;PDCA循环法等。B.推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和特点:要变传统的单因素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现代的综合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要变传统的单一事故事后管理模式为现代的事件分析和隐患管理与事后的事故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要变传统的把从业人员只作为被管理的对象的思维模式为现代的既把从业人员作为被管理的对象更把从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动力的思维模式;要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为现代的安全生产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要变过去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生产辅助管理思路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生产的综合效果的管理思路;要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现代的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本质安全: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加以研究并得到采用的,能从根本上消除控制危险、危害,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技术措施)要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生产指标管理为外迫型安全生产指标管理与内激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2.1.2安全系统科学原理系统科学最基本的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用系统论来指导认识安全管理的要素、关系和方向;用控制论来论证安全管理的对象、本质、目标和方法;用信息论来指导安全管理的过程、方式和策略。1.安全系统论原理系统原理: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科学管理的优化目标。安全活动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以生命与健康安全为代价),也是一种投资活动(以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安全系统论研究两个系统对象:事故系统和安全系统1.事故系统2.安全系统安全科学、安全工程技术学科的任务:实现安全系统的优化。安全管理更是控制人、机、环境三要素,以及协调人、物、能量、信息四元素的重要工具。2.安全信息论原理1)安全信息的概念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安全信号、各种事故的统计分析。安全管理是借助于大量的安全信息进行的管理,其现代化水平决定于信息科学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程度。2)安全信息的功能是企业编制安全管理方案的依据;具有间接预防事故的功能;具有间接控制事故的功能。3)安全信息的分类A.从信息的形态划分:一次信息:原始的安全信息(事故现场等)二次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过的安全信息(法规、标准、报告等)B.从应用的角度划分:生产安全状态信息:生产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水平、遵章守纪、人员及设备连续工作时间等)、生产异常信息(违章、工具缺陷等)、生产事故信息。安全生产活动信息。安全指令及政策信息(隐患整改通知等)。4)安全信息应用的方式、方法安全信息应用的方式:依据安全管理的需要,运用安全管理规律和安全管理技术,而确立的对安全信息进行应用管理的形式。安全管理记录、安全管理报表、安全管理登记表、安全管理台帐、安全管理图表、安全管理卡片、安全管理档案、安全管理通知书、安全宣传信息等九种。安全信息采集的方法:收集安全管理情报等。3.安全控制论原理1)一般控制论原理四个要素:控制者(管理者或领导者)、控制对象(人、财、物、时间等)、控制手段和工具(组织机构、管理法规、计算机等)、控制成果。三个基本步骤:建立安全生产的判断准则和标准(安全评价);衡量安全生产实际管理活动与预定目标的偏差;采取相应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工程技术等纠正不良偏差或消除隐患的措施。2)安全管理的一般性控制原则闭环控制原则、分层控制原则、分级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等同原则、反馈原则。3)安全管理策略的一般控制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计划性原理、效果性原理、单项解决的原理、等同原理、全面管理的原理、责任制原理、激励原理、优化干部的原理。4)预防事故的能量控制原理事故的本质是能量的不正常转移。5)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工程技术原理消除潜在危险的原理、降压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理、冗余性原理、能量屏障原理、距离防护原理、时间防护原理、薄弱环节原理、坚固性原理、个体防护原理、代替作业人员的原理、警告和禁止信息原理。2.2现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模式2.2.1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模式模式是事物或过程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1.国家宏观安全生产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企业负责、行业管理、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加入WTO后:五方运行模式,即:政府监管与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实施与保障、从业人员权益与自律、社会各界监督与参与、中介机构支持与服务。2.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把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进行综合管理。2.2.2对象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1.“以人为中心”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把管理核心对象集中于生产作业人员。2.“以管理为中心”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一切事故原因来源于管理缺陷。2.2.3程序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1.事后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事故和灾难发生后进行亡羊补牢)2.预防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主动积极地预防事故或灾难发生)2.3生产经营单位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技术2.3.1综合安全生产管理技术1.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原则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三同时”原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五同时”原则(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安全否决权原则。2.严密的群众安全生产监督3.科学的安全检查要根据系统原理的方法开展。安全检查方法:(1)经常性检查:日查、周查和月查;(2)定期安全检查:季节性检查、全年检查等(3)专业性检查:电气检查、防火检查等;(4)群众性检查。采用安全检查表是一种科学的检查方法。特点:(1)检查项目系统、完整;(2)检查执行情况,得出准确的评价;(3)采用提问的方式,有问有答;(4)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安全检查表的分类:1.定性检查表2.半定性检查表3.否决型检查表。®2.3.2安全评价技术1.安全评价概论三层含义: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数量上说明分析对象的安全程度;安全评价的目的:寻求事故率最低、损失最小、安全投资最优。安全评价的一般过程:辩识危险性,评价风险,采取措施,直到达到安全指标。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价的主要类型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项安全评价。2.3.3人因安全管理1.人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价人的可靠性:使系统可靠或正常运转所必须的人的正确活动的概率。定性分析(人为失误隐患的辨识)定量分析(人为失误概率)2.行为抽样技术通过对员工作业过程的抽样调查,了解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或差错状况,其目的是有效控制人的失误率。3.安全行为“十大禁令”2.3.4物因及隐患安全管理1.现场危险源“无隐患”管理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源: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的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等,是爆炸的源头。隐患分为:一般隐患、重大隐患、特别重大隐患(死亡10人以上,或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事故金字塔对具体的隐患进行评估分级2.电气操作工作票制度(准许在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的书面命令)3.高处作业工作票四级:一级:2-5米;二级:5-15米;三级:15-30米;四级:>30米。4.动火作业工作票5.进入设备作业票制度进入设备作业易发生缺氧、中毒、窒息和火灾爆炸事故。6.破土作业票企业内部的地面开挖、掘进、钻孔、打桩、爆破等。2.3.5环境因素安全管理1.有害作业分级管理五级:0级(安全)、1级(轻度)、2级(中度)、3级(重度)、4级(极重度)(1996年作出规定要消灭4级危害岗位)。2.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安全生产:“三同时”3.作业环境防止中毒窒息规定十条规定:4.作业环境防止静电危害规定十条规定:2.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2.4.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产生背景及作用1.OSHMS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自律性的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第三方认证;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当前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可适用各类风险和各种规模的企业)▓三项体系认证制度的产生背景ISO9000ISO1400018000二战后,1947年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87年以前制定的标准全部为产品、工艺、方法、材料、检测等技术标准)1987年颁布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第一个国际管理标准)1996年9月1日颁布IS014000系列标准2001年颁布了ILO/OSH2001(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2001年12月20日,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同时配套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我国积极推行18000认证的必要a.各类伤亡事故的总量大:2000年全国发生伤亡事故83万起,死亡11.7万人;2001年,死亡人数达13万人。b.特大、重大事故频繁发生c.职业危害状况令人担忧: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1998年全国共发生职业病患者16869人d.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及社会稳定2.实施0SHMS的作用(1)推动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和标准的贯彻执行;(2)促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3)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6)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要求全员安全培训)2.4.2OHSMS的管理要素(GB/T28001—2001)OHSMS标准包括三个部分:1.“范围”:对标准的意义、适用范围和目的作了概要性陈述;3.“OHSMS要素”:18个基本要素:6个一级要素、15个
本文标题:XXXX年第一期企业负责人培训(二)-花都区安全生产信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0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