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安全课件】第二部分事故致因理论
第二部分事故致因理论2.1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2.2事故因果论2.2.1事故因果类型发生事故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因与果的关系类型分为集中型、连锁型、复合型。集中型:几个原因各自独立共同导致某一事故发生,即多种原因在同一时序共同造成一个事故后果。连锁型:某一原因要素促成下一要素发生,下一原因要素再造成更下一要素发生,因果相继连锁发生。复合型:某些因果连锁,又有一系列原因集中、复合组成伤亡事故后果。事故的因果关系多为复合型。接近事故后果时间最近的直接原因叫一次原因;造成一次原因的原因,叫二次原因,依次向下类推为三次、四次、五次等间接原因。2.2.2多米诺骨牌原理海因里希提出,并经一些专家多年的改进认同,构成事故因果顺序的五因素是:1、社会环境和管理;2、人为失误(或过失);3、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4、意外事件;5、伤亡(后果)。解释: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促成了人为失误;人为失误又造成了不安全行为或机械、物质危害;后者导致意外事件(包括无伤亡的未遂事故)和由此产生的人员伤亡的事件。这五因素连锁反应构成了事故。核心: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质的危害,这就必须加强探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研究。2.3管理失误论这一事故致因模型侧重研究管理上的责任,强调管理失误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一直接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后者虽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而常又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又会在客观上造成人之所以有不安全行为的环境条件间断线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隐患事故图2-7管理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隐患”来自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危险源,而且和管理上的缺陷或管理人失误共同耦合才能形成;如果管理得当,及时控制,变不安全状态为安全状态,则不会形成隐患。客观上一旦出现隐患,主观上又有不安全行为,就会立即显现为伤亡事故。2.4扰动起源论该理论认为“事件”是构成事故的因素。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非正常的“扰动”,此扰动为起源事件。事故形成过程是一组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向某种预期的或不可测结果的相继出现的事件链。这种事故进程包括着外界条件及其变化的影响。相继事件过程是在一种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中进行的。如果行为者行为得当或受力适中,即可维持能流稳定而不偏离,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如果行为者行为不当或发生过故障,则对上述平衡产生扰动,就会破坏和结束自动动态平衡而开始事故进程,一事件继发另一事件,最终导致“终了事件”----事故和伤害。这种事故和伤害或损坏又会依次引起能量释放或其他变化。扰动起源论把事故看成从相继事件过程中的扰动开始,最后以伤害或损坏而告终。2.5能量转移论2.5.1能量和事故该理论认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生产系统中可以相互转变为各种能量形式的有:势能、动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原子能、辐射能、声能、生物能。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有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实例见表2-1表2-1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伤害实例施加的能量类型产生的原发性损伤举例与注释机械能移位、撕裂、破裂和压榨,主要损及组织由于运动的物体如子弹、皮下针、刀具和下落物体冲撞造成的操作,以及由于运动的身体冲撞相对静止的设备造成的损伤,如在跌倒时、飞行时和汽车事故中。具体的伤害结果取决于合力施加的部位和方式。大部分的伤害属于本类型热能炎症、凝固、烧焦和焚化,伤及身体任何层次第一度、第二度和第三度烧伤。具体的伤害结果取决于热能作用的部位和方式电能干扰神经----肌肉功能以及凝固、烧焦和焚化,伤及身体任何层次触电死亡、烧伤、干扰神经功能。具体伤害结果取决于电能作用的部位和方式电离辐射细胞和亚细胞成分与功能的破坏反应堆事故、治疗性与诊断性照射、滥用同位素、放射性坠尘的作用。具体伤害结果取决于辐射能作用的部位和方式化学能伤害一般要根据每一种或每一组的具体物质而定包括由于动物性和植物性毒素引起的损伤、化学烧伤如氢氧化钾、溴、氟和硫酸,以及大多数元素和化合物在足够剂量时产生的不太严重而类型很多的损伤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见表2-2.表2-2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伤害实例影响能量交换的类型产生的损伤或障碍的种类举例与注释氧的作用”生理损害,组织或全身死亡全身---由机械因素或化学因素引起的窒息(例如溺水、一氧化碳中毒和氰化氢中毒)局部---“血管性意外热能生理损害,组织或全身死亡由于体温调节障碍产生的损害、冻伤、冻死2.5.2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共有12种类型:1、限制能量的系统;2、用较安全的能量代替危险性大的能源;3、应用防止能量蓄积的系统;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在能源上设置屏障;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9、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蔽;10、提高防护标准;11、改变工艺流程;12、修复或急救2.6轨迹交叉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或物质危害是人-机系统中构成能量逆流的两系列,人流与物流(能量流)的轨迹交叉点,就是发生人为灾害的“时空”。轨迹交叉理论的侧重点是说明人为失误难以控制,但可控制设备、物流不发生故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上,即消除了“起因物”,当然就不会出现“致害物”,“切断”物流连锁事件链,使人流与物流的轨迹不相交叉,事故即可避免。这可用图2-10加以说明。图2-10人与物两系列形成事故的系统管理欠缺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施害物行为人物人事故1、人的事件链: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心理、环境、行为几个方面而产生:A.生理、先天身心缺陷;B.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C.后天的心理缺陷;D.视、听、嗅、味、触五感能量分配上的差异;E.行为失误。人的行为自由度很大,生产劳动中受环境条件影响,加之自身生理、心理缺陷都易于发生失误动作或行为失误。人的事件链随时间进程的运动轨迹按ABCDE的方向线顺序进行;2、物的事件链:在机械、物质系列中,从设计开始,经过现场的种种程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a.设计上的缺陷;b.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c.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d.使用上的缺陷;e.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物质或机械的事件链随时间进程的运动轨迹按abcde的方向线进行。2.7人因素的系统理论2.7.1S-O-R的人因素模型包括两组问题: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每组包含三类心理、生理成份,即对事件的感觉(刺激,S),对事件的认识(内部响应、认识活动,O)以及生理行为响应(输出,R)。在危险释放期间,如果不能避免危险,则将产生伤害或损坏。2.7.2操作过程S-O-R的人因素的综合模型在上述模型上增加一组前提步骤,即构成危险的来源及可察觉性,运行系统内的波动性,控制此波动使之与操作波动相一致。2.7.3海尔模型。当人们对事件的真实情况不能做出响应时,事故就会发生,但不一定造成伤害后果该模型集中于操作者与运行系统的相互作用。该模型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清楚显示出以下四大方面的相互关系:1、察觉情况,接受信息;2、处理信息;3、用运动改变形势;4、新的察觉、处理、响应。2.8综合原因论事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多重原因综合造成的,既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也不是个人偶然失误或单纯设备故障所形成,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事故之所以发生,有其深刻原因,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综合原因论认为,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事故是由起因物和肇事人触发加害物于受伤害人而形成的灾害现象和事故经过。意外(偶然)事件之所以触发,是由于生产中环境条件存在着危险因素即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共同构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些物质的、环境的以及人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上的失误、缺陷、管理责任所导致,是造成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形成间接原因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历史、法律等基础原因,统称为社会因素。事故的产生过程可以表述为由基础原因的“社会因素”产生“管理因素”,进一步产生“生产中的危险因素”,通过人与物的偶然因素触发而发生伤亡和损失。调查分析事故的过程则与上述经历方向相反。如逆向追踪:通过事故现象,查询事故经过,进而了解物的环境原因和人的原因等直接造成事故的原因;依此追查管理责任(间接原因)和社会因素(基础原因)。
本文标题:【安全课件】第二部分事故致因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1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