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写在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洪之...
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写在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洪之际(来源:科技日报)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时刻:6月10日15时15分,被堰塞体阻隔了整整29天的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顺利通过了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有惊无险。在整个泄洪过程中无一伤亡!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在洪峰顺利通过绵阳的第一时间郑重宣布:唐家山堰塞湖橙色预警信号从15时15分起解除!这意味着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面临“头号”溃坝危险的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泄洪应急处置取得了重大胜利,下游130余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得到了安全!唐家山堰塞湖上游的禹里乡,曾经是北川县的老县城,当地相传是大禹降生之处。远古时代,大禹治水,惠民无数;今天,英勇的中国人民也像大禹一样,终于让死神低头,让洪魔屈服!山崩地裂,在绵阳城上方形成一座巨大的“悬湖”,一旦溃决,高悬的洪水将奔腾而下横扫千里,下游百余万生灵危在旦夕唐家山距离北川县城上游3.2公里,一直籍籍无名,却因为大地震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座1000多米高的巍巍大山,在地震中发生了可怕的崩裂:从山顶开始,山体被削去一半,巨石与泥沙像瀑布一样狂泄而下,把原本在涪江支流湔河西岸山腰上的杨柳村和坪房村直接推过了湔河,滑坡体落入河道后形成一座长803.4米、宽611.8米、体积约为2037万立方米的堆积坝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奔流而下的湔河被阻断,水位迅速上涨。如果涨满的话,绵阳的上游,将出现一个总容积约为3.2亿立方米的巨大“悬湖”。令人忧心的是,唐家山堰塞湖有着大型水库的库容,但没有与大型水库高度一致、坚固稳定的坝体,也没有与之配套的溢洪道,一旦水位上涨至坝顶,产生漫溢,将造成堰塞体溃决的危险。唐家山堰塞湖,成为悬在下游百万群众头上的一“盆”水。这“盆”水如果倾泻,给人们带来的将是灭顶之灾!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地震后,当幸存的人们认为这场生死浩劫已经过去时,他们万万没想到:比地震更大的洪水威胁迫在眉睫!水利部前方专家实地踏勘结果表明,堰塞体最高点和最低点垂直高度相差41米多,这是一般大型水库坝体所没有的。堰塞体由基岩挤压或解体形成的碎裂岩、残坡积碎石土和库区沉积的含泥粉细砂组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堰塞体右侧垭口沟槽主要由碎石土和碎裂岩构成,堰塞体内水位持续上涨过程中,首先会从右侧垭口沟槽过流,逐步淘蚀并最终导致堰塞湖溃坝。堰塞湖的下游就是川中著名的大河涪江,流经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等地,均是川中经济和人口重镇。水利部专家组根据唐家山堰塞湖溃坝的方式,经过精密测算后,得出唐家山堰塞湖直接威胁人口的数据:如果三分之一溃坝,仅绵阳市就有常住人口14.76万人,流动人口1.1万人将被洪流淹没;如果发生二分之一溃坝,绵阳市将有常住人口91.16万人,流动人口29万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如果全面溃坝,绵阳市常住人口99.01万人,流动人口30.99万人将在滔天洪水中遭受浩劫!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死亡清单”!更让人揪心的是,余震在继续,降雨在持续,水位在上涨……5月22日,上涨2.6米;24日,上涨1.93米!与此同时,随着进入主汛期,天气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降雨的概率进一步加大,集雨范围达3552平方公里的唐家山堰塞湖上游河道来水随时面临猛涨的可能,溃坝的风险会越来越大。水利专家估算,在不考虑上游发生强降雨的前提下,预计从5月22日开始,18天至24天后,堰塞湖水位可达到堰塞体垭口低槽处,堰体将决口或者崩坝,届时高悬的洪水就会奔腾而下,以可怕的速度横扫下游一切建筑物,淹没绵阳市大半城区,泥石流、滑坡等不可控的风险也将纷至沓来。北川告急!绵阳告急!!四川告急!!!百余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像一块巨石压在全国人民的心头,全世界的眼睛也都聚焦到中国地震灾区的这个堰塞湖!危湖高悬,处置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全国最顶尖级的水利专家齐聚绵阳城绝不允许唐家山堰塞湖被动溃坝,绝不允许遭受大地震劫难的百万灾区群众和十万抗震将士再次遭受洪水浩劫!危湖高悬,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心。胡锦涛总书记5月26日深夜给正在四川前方指挥抗震救灾的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打电话,询问北川唐家山堰塞湖的情况,要求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加强巡视,做好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下不出大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几次来到唐家山堰塞湖。5月22日温家宝抵达绵阳后,一下飞机就改乘直升机前往唐家山堰塞湖上空察看险情,要求立足主动、立足早动,迅即实施唐家山堰塞湖排危抢险,把工程抢险和群众转移避险工作同时安排、同步进行,确保不出大的问题。不惜一切代价主动排除堰塞湖险情,这是一个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政府作出的坚定抉择;确保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成为大地震以来抢救幸存生命之后压倒一切的头号任务。余震不断、滚石不断,陆路不通、水路不通。从5月16日开始,水利专家们多次徒步登顶堰塞湖想获取第一手勘测资料都因无路可寻而无功而返。5月17日、18日、20日,直升机11次起航又因天气原因被迫返航……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迅疾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是摆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面前一道亟待攻克的难题。年届72岁的水利设计大师徐麟祥来了,近70岁的老水利专家蒋乃明来了……全国最顶尖级的水利专家以最快的速度聚集到绵阳城。实地踏勘、连夜会商。5月25日上午,专家们在经过几昼夜的殚精竭虑之后,经过4个小时的集体会商终于拿出了一系列的排险处置方案:紧急疏通唐家山堰塞体右岸基本连通的低洼沟槽,形成人工泄洪通道,达到降低堰塞体前水位的目的,减轻上下游洪水灾害;采取措施应急防护泄洪通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部位,以防人工泄洪通道沟冲刷下切……排险方案虽然形成,但专家也深知: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工期之急、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罕见,没有先例可循,是一般水利工程不可比拟的。同时,存在的天气变化等不可预测因素,也直接为工程实施增加了无法预知的难度:———工期短。根据水文、气象条件和堰塞湖库容条件综合分析,在不考虑暴雨滑坡影响前提下,疏通工程工期最长也不能超过10天。———任务重。由于水情的不确定性决定着实际的施工工期存在不确定性。为此,在方案设计时拟定了3个不同开挖高程方案,但最低方案也要开挖5.6万多立方米的土石方。———难度大。北川县通往唐家山的道路被地震损毁,在短时间内无法打通,不具备陆路交通条件。唐家山上、下游河流被堰塞体堵塞,基本断流,上游形成的湖泊淤积物和孤石较多,水下状况不清楚,船只无法靠岸,不具备水路运输条件。因此,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给养等运输只能采用空运。———天有不测风云。在坝顶上方开挖导流明渠,意味着必须有大量的抢险人员和挖掘机、推土机等重型设备进入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在陆路、水路不通的严峻形势下,只有保持“空中通道”的畅通,才能将机械物资装备运送到坝顶,而空运运输专用通道的畅通全靠老天爷帮忙。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中国政府和军队义无反顾地肩扛起自己的责任!生死时速,抢险官兵不惜一切代价挺进唐家山,与时间赛跑,与洪水争速,用6个不舍昼夜开挖出一条泄流渠5月21日、22日,直升机将25名官兵空投到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当时下面一块空地都没有,直升机只能悬停,官兵从2米高处跳下来,在烂泥与碎石中摔跟头。原计划有五架直升机送40名官兵以及补给进来,但天气突变,大雾弥漫,只降下武警水电一总队作训科长陈忠文等25人———这25人只带着铁锹、十字镐和风钻,食品与饮水装在其他直升机上。从22日到24日,厚厚的云层一直低低地悬在唐家山上空,直升机无法下降,这25人在采摘野果充饥的情况下,冒着阵阵余震,硬是用手中简陋的工具,修出了一个仅8平方米的“唐家山机场”。24日上午,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在9时许出动一架米-171直升机,拥有5000多小时飞行时间的特级飞行员张茂生,率领机组在厚厚的云层间捕捉到一丝间隙,采用单轮悬停的方法,将人员和部分必备的生活补给物资成功投送上坝。此后,“空中走廊”就被厚厚的云层彻底关上———北川上空时断时续地出现了降雨,再也没有一个人和一份补给能够被运送到唐家山堰塞湖坝顶。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着。5月25日下午4时许,青川地区发生6.4级余震,唐家山又出现大滑坡,尘烟弥漫。地质专家由此认为,这次余震可能会对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产生影响。水位每天以近2米的速度在上涨,气象台预报的强降雨即将来临,唐家山堰塞湖危在旦夕。5月25日入夜之后的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里,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人人都在祈盼着上天赐予晴好天气。水利部、四川省、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水电部队的负责人当即决定:采取空运与徒步急行军同步调运兵力,以徒步急行军为主,以最快的时间进入唐家山堰塞体。1500名解放军和武警水电部队官兵立即身负爆破炸药,在一天内分批挺进唐家山堰塞湖。首批150名官兵徒步翻山越岭,经过近5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于23时30分先期抵达坝上。26日,天气好转,11时30分,世界上最大的运输直升机米-26将第一台挖掘机顺利运送到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现场。从这一刻开始,唐家山堰塞湖成了不眠之夜。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坝体上,水利专家和武警水电官兵们冒着余震和滑坡的危险,立即展开了排险作业。27日,400名设备和生活物资保障人员到达指定地域,与此同时,620名突击队员和45台套设备全部空运至堰塞湖区,泄流渠开挖施工全面展开,官兵们日夜兼程,以星月为伴,与晴雨同行,24小时不间断施工。当天,指挥部空运来800份盒饭,官兵和专家们第一次吃到了热饭。28日,天气晴朗,米-26直升飞机送来了4辆自卸车、14吨燃油和一个集装箱的生活物资。29日,凌晨的一场大雨降临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地。这是自26日启动抢险施工以来的首场降雨,大雨给抢险突击工作造成较大困难,但开挖泄流渠作业仍一刻未停。这一天,武警官兵们开挖土石方1.9万立方米,是施工以来进度最快的一天。30日,经过官兵们日以继夜地施工,泄流渠达到原计划目标,初见雏形。31日,晚10时,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武警水电官兵在6天时间里共开挖土石方13.55万立方米,泄流渠高程比原计划多下降2米,减少库容1.2亿立方米,大大减轻了满库容洪水下泄给下游百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站在坝顶,一条长475米、宽50米、深12米的泄流渠,呈现在唐家山堰塞湖堰塞坝上!专家们希望这条标准的泄流渠能够确保湖水按控制流量下泄,让山河复归平静,让人民安居乐业。6月1日,勇士凯旋,当脸被晒得黑红的武警水电官兵列队走出绵阳机场时,自发聚集在此的无数群众打着“亲人啊!子弟兵,绵阳人民感谢你!”“唐家山抢险英雄,我们最可爱的人!”的横幅,送上鲜花、水果和矿泉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还拎着一篮子熟鸡蛋,颤巍巍地挨个发给官兵……民生为大,面对堰塞湖洪魔威胁,绵阳做最坏的打算,迎战“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刻”,20万人扶老携幼紧急疏散,暂别家园在水电官兵争分夺秒抢险疏通的同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工程抢险和群众转移避险同时安排、同步进行”的决策,泄洪区内群众避险转移也紧锣密鼓展开。5月29日,绵阳市紧急召开唐家山堰塞湖疏散群众工作会议。“灾害后的绵阳,现在又面临堰塞湖溃坝的巨大威胁,这是绵阳整个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候!”市委书记谭力斩钉截铁地说,“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也要确保零死亡,这是我们的底线!”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如此大规模的撤离,困难诸多,20多万人抛家出走,吃喝拉撒睡,哪一样要安排好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走了以后,留下一座空城,谁又来守卫这座城市?又怎样才能做到有序撤离,不伤不亡?何况,堰塞湖日的洪水什么时候会来,始终是一个未知数。撤离得晚了,人腿怎跑得过洪峰;撤离得早了,群众苦熬多日仍不见洪水下来,难免又会心生怨气,生活保障也将增加许多的困难。两难的选择摆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面前。谭力坦言,在签发紧急疏散令的那一刻,手中的笔确实有如千钧。但他相信这是一个为人民生命安全着想的决策,也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理解。随着撤离令的下达,绵阳市、县、镇、乡、村各级在1小时之内即被紧急动员起来:干部们挨家挨户做撤
本文标题: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写在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洪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1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