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从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
从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摘要: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滥用添加剂、多头监管,政出多门、惩罚力度太轻等问题日益显现,这些问题引发了本文作者对政府体制的缺陷的思考。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政府体制近几年来奶粉事件不断上演,从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到接二连三的毒奶粉事件,生产企业置人民的健康权与生命权于不顾,将利益的黑手伸向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无辜的婴孩,让他们一出生就饱受痛苦,实在是让人痛心。而奶粉事件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从不知名的小企业到人们曾经信任的国内、国际知名企业,从肉蛋奶、米面油到调料、干货,我们已经不知道身边的哪种食品是安全的,不知道哪种食品是放心的,甚至不知道该吃些什么。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当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严重,通过媒体和网络报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就数不胜数,以下几个案例是近几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金华火腿案“2003年11月媒体曝光:有1200年历史的中国名牌产品金华火腿竟然使用了敌敌畏。金华市的三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火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别出心裁地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生产的大批‘毒火腿’苍蝇也不敢碰”。2.上海“瘦肉精”中毒案“2006年9月的中旬,上海发生了重大‘瘦肉精’中毒事故,其中两百余人食物中毒入院。一名浙江人涉嫌向上海浦东上农批发市场经销了一整车的问题猪肉,共189头,这些猪肉分别销往上海多个区的60多家菜市场。而这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导致上海9个区共336人次中毒。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3.三鹿三聚氰胺案2008年9月,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初步调查,出现结石婴儿5000逾名,涉及省份十余个。而这之后深受人们信任的两大奶业巨头———蒙牛、伊利集团,也相继检出奶中含有三聚氰胺。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以上几件仅仅是近几年来发生的较重大的案例。中国是人口大国,食品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吃的,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资料,“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在这里,‘天’的意思是至高至大、最最重要,也就是说:对于老百姓来说,‘吃’是生活的第一需要;‘食品’是生存的第一现实”。而现实生活中为何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暴露,为何生产企业敢于如此大胆地置人民的健康和生命于不顾,为何我们的食品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食品质量不合格,让众多的人们牺牲了健康甚至丢掉了性命?为何问题存在了这么久,我们的政府迟迟不采取措施?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漏洞。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存在于表象上的原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检测项目单一,检测质量标准低于国际质量标准。拿三鹿三聚氰胺事件来说,国内的蛋白质检验“标准”存在缺陷,目前的测试法,只是测试奶制品中的氮含量,并按公式推定有多少蛋白质,不检测蛋白质。正是这一检测标准,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他们先是在牛饲料里掺一些尿素,提高氮的含量,后来就直接加入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使牛奶看上去蛋白高,纯度高,以牟取非法利润。第二,我国的食品检测部门数量偏少,目前全国已获得授权许可的食品质检部门不多,且都分布在大中城市,在人口众多的偏远县乡,缺乏质量检测设备。我国现在仍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还有一些农村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与血吸虫等水质问题。我们的大多数蔬菜都来自农村,在饮用水都不安全的情况下,生长出来的蔬菜能够安全吗?第三,乱用或不当使用化肥、农药、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使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禽畜产品和水产品中。“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为了预防和治疗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化学药物,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在上海“瘦肉精”中毒案中,“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兴奋剂因可以使猪产生足够的瘦肉而被大量使用,从而导致众多消费者中毒。第四,滥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食品加工化学添加物。我国食品质量之乱,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与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化学添加剂息息相关。如果超量添加,就会导致人体过敏、畸形、癌变或细胞突变。“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添加剂的层出不穷,不新鲜的、过期的、变质的甚至腐烂的食品,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合格的食品,仅以牛奶行业来说,这样的例子就已是比比皆是”。在黑龙江海林山野菜案中就是违法添加了化学制剂,使得劣质的山野菜变得新鲜翠绿。第五,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监管空白现象屡见不鲜。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中,“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药监、商务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规划,多头监管使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依赖、推诿中消耗掉”。对于效益好的食品企业,往往多个监管部门重复检查;而对公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难点问题,如对农村食品卫生、小作坊、无证无照食品企业,各部门又互相推诿。这种“分段监管”体制无疑为“无事抢着管,有事跑着躲”的现象滋生提供了土壤。第六,法律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罚力度太小,对违法者来说无关痛痒,起不到震慑作用。我国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罚力度小一直是人们的呼声,我国1995年10月30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违法经营者的处罚最高为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而在2007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的食品安全法草案中规定,“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或者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除了可能追究刑责之外,“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食品原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广大群众对草案中违法者的惩罚力度就觉得力度太小、太软、太模糊可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规定:“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反而将处罚降低了。马克思曾生动地描述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有30%的利润,人就会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就会践踏人类良知;有300%的利润,就会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去为之。所以,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这一规定太过于笼统,既没有划分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异,又没有经过成本效益分析违法者的利润,更没有考虑到危害影响的范围,过低的罚款依然会让违法者随时“卷土重来”。从这部《食品安全法》,真正暴露出我们以上谈到的几点表象上问题的最根本性问题———政府体制。就像一个人的外部表现为失眠头疼、月经不调、皮肤衰老、烦躁胸闷等症状,不能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失眠就吃安眠药,头痛就吃去疼片,这样作只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殊不知真正的原因是内分泌失调,应该将病根找到再对症下药,才能够好得更快,疗效也会更好。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如此,正如以上所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检测、滥用添加剂、多头监管,政出多门、惩罚力度太轻等问题,在刚刚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中都作了补充和完善,可是70%以上都是十人以下的小作坊的生产经营者组成的被监管对象,要怎样使这些小型的生产经营者按照法律规定添加食品添加剂,执政部门要如何监管?菜市场里的农民卖的“自家菜”又由谁来检验?我们普通消费者因食品安全问题身体受到伤害到哪个部门投诉?……这些问题不是一部《食品安全法》就能够解决的。三、结语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国家和政府对这一问题严重程度的足够重视,在衡量民生和经济的基础上把眼光放长远。曾在2003年抗击SARS中因表现杰出而举世敬重的钟南山院士说过一句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石破天惊的话:“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常此以往,50年后大多数人将丧失生育能力!”这将会是中国人民的悲哀,也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所以,我们的政府在处理一个重大问题的时候,应当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集中分析社会成本的原因和性质,并研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将其降低到最小限度,实现社会效率”,“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为目的,也就是以法律手段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促使有效率的结果的产生,从而实现帕累托式或卡尔多·希克斯式的最适宜状态”。参考文献:[1]陈丽华.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周勍.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3]王可山.食品质量安全政府管制缺陷及其完善[J].改革与战略,2007,(4).[4]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5.
本文标题:从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2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