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23年《论语》教案解读及反思【实用5篇】
1/192023年《论语》教案解读及反思【实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给大家分享的“2023年《论语》教案解读及反思【实用5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论语》教案解读及反思【第一篇】1、理解各则语录,并会运用。2、背诵。1、通过分读、齐读、默读等几个环节达到疏通文意的目标。2、通过互助自学解决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达到进一步理解文意的目标。3、通过说话活动,重点掌握文中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语句。4、熟记成诵。读——(用)说——背。突出学生实践活动,学以致用。一、导语:(2-3分钟)同学们以前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那好,我现在考考大家掌握得如何。我说出一个意义范围,请你答出相应的名言2/19警句,如“珍惜时间”、“勤奋”(学生抢答)。看来,同学们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名言警句。今天,我选了1好文章,里面有好多名言警句。看你能从这文章中找到一些什么样的名言警句。这文章就是《论语十则》二、熟读课文。1、大声朗读课文,把把握不准的字音标出来。2、听录音,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气语调。3、检查听读效果(一人一则,接龙读),师生共同纠正。4、齐读一遍全文。三、析读课文。1、四人一组,自选“则”数(量力而行),结合课下注释,力求了解大意,把有碍疏通文意或重点的字词句标注出来,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做好标记,然后派代表提出,共同解决。(若提不出,投影准备好的重点字词)2、每组派代表疏通文意,汇报学习成果,小组之间交流意见,教师随机点拨。然后学生默记重要知识点。然后投影提问:(小组间竞赛抢答)①做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基本条件是②学习强调独立思考的是③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④强调求知态度的是⑤强调做人要有骨气的是⑥在与人相处虚心求教时应持有的态度是⑦号召大家树立“仁”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是3/19⑧儒家待人接物,处事之道的是3、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搞一个说话活动,学以致用。(板书)请你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小组交流后,学生自由发言)。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总结:学生说出很多,略作总结,学习方法有哪些?学习态度有哪些?我们这一课又积累了许多有关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积累。4、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成语,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准备后,先组内交流,后畅所欲言)四、背诵喜欢的语句(越多越好)。《论语》教案解读及反思【第二篇】1、知识目标:1掌握“亦、殆、诲、厌、斋、辅”等6个字。2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3了解孔丘和《论语》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熟读、背诵课文,初步学会对照注释学文言课文。3、情感目标: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意。4/19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2课时一、介绍作者及作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论语》的体裁:语录体二、朗读课文三、分析课文内容: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论语》中是指孔子。曰:动词,说。时:副词,时常,常常。习:动词,温习,复习。说:通“悦”,形容词,愉快,高兴。乎:相当于“吗”。朋:文章中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愠:怨恨,心里不满。君子:文章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5/19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好学习,享受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友互相激励,探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君子的风度。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动词,温习。故:旧,指学过的知识。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为:动词,做。矣:相当于“了”。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通“惘”,迷惑不解。殆:危险。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第四则6/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动词,喜爱。乐: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是“以??为乐”。意动用法。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第五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其:代词,他的,他们的。从:采纳,听从。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第六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惑:疑惑。7/19耳:听觉。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过。矩,本指木工用的曲尺,引申为法度。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论语》教案解读及反思【第三篇】“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司马迁这样的大历史学家心向往之。古史亦有:半部《论语》而治天下!虽曰夸张,然实则确也!《论语》作为中华古典文献巨著之一,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响深远。《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历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典籍。全书20,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义。今天,我们重读《论语》(亦或初读),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义,将经典古籍化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养的精神食粮。8/19《论语》里有许多句子发展成为成语、名言、警句,其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在中国的典籍中可谓独占鳌头!所选十则,各有所侧重,或谈学习态度与方法,或谈思想品德修养,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教读这些,要谨记三要:其一,激发文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其二,注重生成发散,完善知识积累;其三,创造“反刍”条件,沉淀锻塑人格。任务:搜集主题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活动:主题预设走近儒家传统文化(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走近孔子(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主题活动:《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孔孟》黄仁宇、《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南怀瑾、《孔子家语》王肃、《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论语》(《论语》相关简介及评论)学情预估:传统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长期以来是语文学习的“禁区”,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同时又略显有点难度,因此,平时我在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比较注意让学生搜集、分类并进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依此作为文言学习的知识储备。与“走进儒家传统文化”相比,“走进孔子”“走进《论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搜索与分析。说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本节课学深学透的基础,同时随阅读量的增加,疑点会呈波浪式出现,有些问题不解自知,而更多9/19的疑点则会呈现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景。我们正是抓住这点点滴滴的疑,从而展开探究。任务:依话题为导向,结合文本交流汇报资料,从而使资源共享达到最优化,依此激趣导课活动:话题预设“遨游儒家传统文化”、“感悟传统经典”“我心中的孔子”“我与孔子的心灵对白”“走进《论语》”……依小组为单位,依据搜集资料的实际选择言之有物的话题,结合文本具体信息完成初读学习的生疑、质疑,进而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铺垫!学情预估:初一的学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可能不很主动,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题,这需要教师既要点燃学生自我展示的热情,又要进行方向性极强的指导。说明:关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与创新是文言学习的主旨所在,依据资料生疑、质疑,进而围绕文本展开讨论,走进文本,深入探究。(重点参读南怀瑾《四书五经的假面目》)任务:圈点文言重点字词,训练句读,分类商译文本内涵活动:1、抄读文本,删除标点,训练句读,自主探究2、圈点字词,商译(商讨、翻译)文本,分类整理3、交流异议,反复诵读4、《论语》成语、格言、警句集锦10/19学情预估:学生可能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词义的演变以及文言文常识性问题的解决产生障碍,诸如“说”同“悦”;“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这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正确诠释!同时,在进行句读训练时,注重语法,商译文本时,也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说明:句读训练是文言学习的最基本能力,通过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为商译与诵读做好了铺垫。而商译与诵读的过程则是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探究研读。由文本归纳总结成语、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学活用文言文的标志,更容易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任务:沉浸文言经典体验感悟实践活动:1、诵读感受,体验经典2、交流感悟,结合所搜集资料,整体感悟孔子思想及《论语》3、归纳大家的想法,进行类的升华4、参照文本,强化自我体验,实践真知学情预估:关注学生的是实际情感体验,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内化文本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和人文素养。交流这个环节是最具开放性的,学生依11/19据《〈论语〉十则》的文本信息,加之补充读物和所搜集资料,从而学生会更有可言之的话题,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学在这里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民主与开放,也更具有人文关怀,因为我们始终在关注着学生。《论语》教案解读及反思【第四篇】1.熟读并背诵正确翻译这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2.学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借鉴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2.借鉴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则。重点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难点1.文言的理解。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一、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文1.熟读课文。12/19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二)、导学练习作者简介1.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释《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汉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2.关于《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论语》共20,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它是我国现成最早的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3.常说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4.儒教的创始人是谁?儒家思想、儒家风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5.给加点字注音。13/19(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吾日三省()吾身。(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由,诲女()知之乎!(三)自学疑难摘要:二、合作探究1.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
本文标题:2023年《论语》教案解读及反思【实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27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