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23年寓言的教案【范例5篇】
1/232023年寓言的教案【范例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2023年寓言的教案【范例5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寓言的教案【第一篇】知识与能力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2、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感悟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含义;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二课时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2/23一、导入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二、简介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三、整体感知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四、体味感知: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五、探讨研究: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3/23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六、拓展延伸: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七、巩固练习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二、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思考品味: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4/23四、问题探究: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五、拓展延伸: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3、在表达方式上,两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六、体验反思: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5/23自己坚强起来?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七、巩固训练:1完成“研讨与练习”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八、教学反思《人生寓言(节选)》知识点梳理第3课人生寓言(节选)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嬉xī戏风韵yùn慷慨kǎi金窖jiào抢劫jié泯mǐn灭禀bǐng告厄è运掳lǔ皎洁jiǎo险象迭dié生2.解释下列词语。(1)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2)闲适:清闲安适。(3)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4)泯灭:6/23丧失。(5)厄运:不幸的命运。(6)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7)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8)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不断地发生。二、重点句子1.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2.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三、文学(文体)常识1.《人生寓言》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是当代著名诗人、哲学家(称谓)周国平(人名)。2.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律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寓言的教案【第二篇】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⑴认读字音。⑵积累新词寓言、寓意。⑶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帮学生理解词7/23义时,可以简化为: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寓意:寄托或隐含的意思。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问题读课文。1、自读课文。2、感悟上面提示的问题。3、选择一则细读体会。1、同选一则寓言的一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2、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3、小组代表综合同学意见,整理讲稿。1、看图讲述寓言故事。2、读课文中带讽刺性的词句。3、体会寓意:⑴联系课文谈体会。⑵联系周围实际谈体会。1、两组比赛朗读。2、质疑。寓言的教案【第三篇】本课用两教时完成,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⑴学会七个生字.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8/232、能力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3、情感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对事物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应该遵守客观事实。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两课时(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1、先学《矛与盾》:教师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同样也适合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还要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因此,老师的范读是十分关键的。)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个性化朗读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生活中活泼的语言。教师创操性的编加插图,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人物的个性朗读,加深对人物形象9/23的理解,活跃了文言文课堂!)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2、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1、小组讨论:⑴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⑵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引导学生回忆、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让事实说话,既检验了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又有效地引进生活的活水,加深寓意的体会。)1、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教师没有纠缠于字意词性,支离破碎的让学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自始自终都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读去悟,有效品味语言,培养语感。)10/232、练习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3、读写生字。矛与盾盾之坚:莫能陷誉?弗能应矛之利:无不陷事实求是前后一致1、简述学习《矛与盾》的方法。2、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置履》。(板书课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有一个郑国人买鞋。那他又是怎样买鞋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1、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词句不理解?提出来讨论。2、检查自学情况。⑴指读短文。(要读通句子)⑵本文讲什么事?(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和短文内容。2、交流: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理解:“郑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一双鞋”或“有一个打算买鞋的郑国人”均可。“已得履”,“已经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说”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来”,“人曰”即“有人说”。“何”是“为什么”。译成白话文。(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鞋,先自己量了脚的11/23尺码,把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拿尺码。他拿到了鞋鞋说:“我忘了拿尺码了”,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码。等到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那个人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3、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4、指导朗读。背诵短文。(读出买鞋人的可笑。)郑国那个买鞋人和楚国卖矛和盾的人同样可笑。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准备一次古代寓言故事会。(讲故事或用演故事的形式,明事理。)郑人买履度置忘郑人不得履反归取度市罢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遵守客观事实寓言的教案【第四篇】导学过程: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12/23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13/23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
本文标题:2023年寓言的教案【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33222 .html